勤奋工作 踏实劳动——劳动精神述评
2021-11-15 15:38:48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周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勇于奋斗,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回望百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广大劳动者辛勤劳作、艰苦奋斗,谱写出“换了人间”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论述了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内涵。我们坚信,在新征程上,劳动精神必将激励全体劳动者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2021年7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劳动,通向伟大梦想

  陕北南泥湾,延安大生产运动纪念碑静静矗立。碑身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遒劲有力。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大规模“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一度陷入没粮、没油、没纸、没衣、没经费的境地。

  危难之际,党中央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力”在何处?在广大劳动者中!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黄土高原开展起来——1941年春,迎着料峭寒风,三五九旅的战士们肩挎钢枪、手握镢头,挺进南泥湾垦荒。广大军民以高昂的劳动热情,将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好江南”。

  纺一根线、垦一亩荒,边区军民在逆境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顽强生存、英勇斗争。毛泽东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通向伟大梦想的进步阶梯。

  许振超在青岛港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到如火如荼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用汗水和智慧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

  老工人孟泰带领工友献交器材、刨开冰雪收集废旧零件,硬是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建成鞍钢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产业工人许振超带领班组练就“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多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航天科技“嫦娥”团队勇于探索,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一座座丰碑上,镌刻着不同时代劳动者只争朝夕、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身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孟泰在工作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劳动,书写精彩人生

  这是一双特制的劳保鞋:鞋尖有钢板,底部有钢钉,鞋底约两厘米厚。不到两年,鞋底还是被磨平了。这双鞋,见证了柴闪闪“闪闪发光”的奋斗人生。

  2004年,柴闪闪成为扛包裹的转运员,每天要扛3000多袋包裹。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靠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吃苦精神,他成为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青年突击队员、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外卖骑手宋增光、“拉面匠”韩木海买、“小砌匠”邹彬……一个个看似“开挂”人生的背后,无不洋溢勤于劳动、勇于奋斗的精神。

  这是2021年2月27日拍摄的劳保鞋对比图:左为全新的鞋,右为柴闪闪穿旧的鞋。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柴闪闪领出邮件(2021年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李保国(前左)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2016年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回首奋斗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劳动者以脚踏实地的努力、毫不懈怠的拼搏,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幸福新生活——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老支书毛相林率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带领群众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人民楷模”、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扎根太行山35年,用辛勤的劳动和科研成果把富裕和希望带给农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这是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拍摄的毛相林(2020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劳动开创未来”——劳动,创新赋能奋斗

  0.00068毫米的加工公差,意味着什么?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125,连数控机床都难以实现。

  这不可思议的加工公差出自方文墨之手。这位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说:“开始很多人说我不适合干这行,但我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凭着追求“最好”的劲头,他不断挑战打磨精度的边界,让“文墨精度”名震业内。

  一片钢板能够薄到什么程度?太钢集团不锈钢“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不断给出新答案。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在方文墨工作室打磨零件(2021年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2018年,在经历700多次失败、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后,这支团队自主研发的0.02毫米“手撕钢”成功面世,有效破解了制约我国高精尖领域长远发展的材料难题;去年,团队再次突破极限,轧出了光如镜、质地硬、厚仅0.015毫米的“手撕钢”……

  团队技术员廖席说:“创新是什么?是干别人干不了的,挑战不可能!”

  劳动者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无数像方文墨、太钢集团创新研发团队这样的劳动者及团队,以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之志,赋予劳动精神丰富的时代内涵。

  嫦娥一号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2007年10月11日摄)。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的号召,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为新时代劳动者指明了奋斗方向。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如今,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梦想与希望扬帆启航,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广大劳动者必将继续发扬伟大劳动精神,使出“一个汗珠摔八瓣”的干劲,以奋斗为笔、用汗水作墨,挥毫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太钢集团员工在展示用手撕开0.02毫米厚的超薄带状不锈钢(2019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责任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