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6月16日,王世林(左)调解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左强 摄
虽不是法官,却同样在法院一线化解矛盾纠纷;虽不参与庭审,却同样在做当事人的协调工作;他偶尔因为太忙被家人埋怨,却是当事人口中的“知心小伙”。他,就是河南省罗山县人民法院诉前人民调解室的特邀调解员王世林。
王世林今年29岁。2020年5月,他正式成为一名常驻法院的特邀调解员。截至目前,他共调解买卖合同、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等各类纠纷案件515件,调解成功269件,成功率达52.2%,调解涉案标的额2345.35万元。问及他的工作诀窍,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推动纠纷双方产生相互信任,调解的内容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要不是孩子急着上学,我们也不想来法院。没想到调解员打几个电话当天就帮我要回来了!”
2020年9月,钱某和王某为包工头苏某做工,完工后苏某一直拖欠钱某和王某的工资共计14800元,两人因急用钱来到法院起诉。王世林第一时间电话联系被告苏某,告知诉前调解程序给当事人带来的便利,在征得钱某、王某和苏某的同意后,将调解时间约定于当天下午3时。
眼看调解时间将近,但苏某未如约前来调解,电话也联系不上。看着两位农民工焦躁不安的眼神,王世林一边与钱某和王某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继续与被告苏某联系。直到下午5时苏某的电话终于接通,王世林向其再次强调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和不利后果,苏某终于同意赶往法院进行调解。一到场,苏某便将准备好的钱交给了钱某和王某,让两位农民工兄弟激动不已。
“新时代的智慧法院建设,给我们的调解工作带来了科技利器。”2021年至今,王世林通过微信小程序以音视频的形式已调解案件169件。
在陈某诉罗某建设工程款纠纷处理过程中,原告记错了时间忘了到场,被告马上要做手术随后没时间参与调解,眼看双方虽都有调解意向,但却因为时间、地点等问题再起波澜,为尽快化解纠纷,王世林建议以互联网视频调解室线上的方式进行后续调解,并向双方讲解线上调解程序简便、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公正等优点,最终罗某在病房通过视频达成了调解,双方都表示满意。
“自从做了调解员,邻里亲友有什么法律问题都要找我聊一聊,这份工作不仅给我在帮助别人解决矛盾时带来成就感,自己对各种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比以前更妥当了。”王世林谦虚地说。
从“调解新兵”到“快调达人”,王世林的进步离不开他的一腔热忱和默默学习。他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满腔和气和坦坦荡荡、公道正派的浩然正气,解群众烦心事、做群众贴心人,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轻松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