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发展奇迹 共享奋斗成果
——从“经济更加发展”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1-07-12 16:38:2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申铖 魏玉坤 邹多为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时刻——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回望来路,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划出不断攀升的上扬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在世界舞台上创造了伟大发展奇迹。

  眺望前路,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经济巨轮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劈波斩浪,向着民族复兴的胜利彼岸勇往直前。

  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一条道路越走越宽

  走进首钢京唐公司厂区,特大型高炉巍然耸立,炼钢转炉在“全自动一键式炼钢”程序设定下精准加料,自有码头成品库的无人天车精准运放钢卷……

  谁能想到,取得数千项科技成果,创下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纪录的首钢,在1948年全年产钢不足10万吨,还不够每家打一把菜刀。

  从过去生产“面条儿钢”“螺纹钢”等低端建材,到现在生产家电板、汽车板等高端板材,首钢的“赶超”故事,正是新中国从追赶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伟大跨越的缩影。

  可曾记得,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是旧中国留下的连螺钉、火柴都要进口的烂摊子。当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共产党也解决不了。

  谁能想到,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能够制造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产品,汽车、电脑在内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1953年至今,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经济划出的上扬线令世界惊叹——

  1952年中国的GDP仅为679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0年突破40万亿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经济累计实际增长约189倍。

  一粒粒粮食,关乎家与国。

  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仅有2264亿斤。得益于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经济快速发展,70多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先后迈过11个千亿斤台阶,如今已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西方社会“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一件件货物,联通中国与世界。

  从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到打开国门搞建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6万亿元。

  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20年的17%以上。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即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去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转正,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奇迹背后,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

  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从空中俯视神州大地,长江如同一条美丽的丝带,串联起西部边陲到东海之滨的11个省市。

  今年一季度,这些省市以约20%的国土面积支撑起超过全国46%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长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谱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历经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新世纪以来首度滑落至8%以下,同期一些地方雾霾频现,昔日粗放式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立时代之基、应时代之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发展。

  这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至2020年的32189元;过去8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十三五”时期,5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新增城镇就业超过6000万人……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小康,“一个都不掉队”——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呼之欲出。

  这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一项都不落后”——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物质基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支柱;

  覆盖14亿人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民生保障越兜越牢,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底色。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说。

  以高质量发展启新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盛夏6月,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迎来启航一周年。不久前,汇聚全球精品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此举行。

  从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到消博会,一个个共享机遇的开放平台,勾勒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图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仍在全球不少国家蔓延,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翻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发展主题凸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主线贯穿全文,谋划出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引人入胜、催人奋进。

  实施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从油缸起步,逐步成长为高端液压系统供应商,打破国际垄断,在全球盾构机专用油缸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靠多年奋进成为国内液压行业的“单项冠军”。

  “敢于投入研发与技术改进,是我们成功秘诀之一,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公司财务负责人彭玫说,今年国家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将为企业省下更多真金白银,让企业更敢投入、敢开拓。

  “十三五”期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4%,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第14位;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发展前景广阔……

  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拓宽未来发展空间——

  打破市场壁垒,新产业、新业态成长迅猛;“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外商投资法落地实施,到自贸试验区多次“扩围”……

  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建设场面热火朝天;广东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试点;上海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迈出新步伐;浙江全省,以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

  一系列新举措、大手笔发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音。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开启。

  “如果说第一个百年,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伟大跨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实现从‘有’到‘好’的伟大跨越,实现更加伟大的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14亿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正信心百倍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