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移民管理局18日发布促进服务航运企业发展十六项新举措,并从当日起施行,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这十六项新举措主要包括:港口边检行政许可“一地办证、区域通用”;外籍船舶在国内港口间移泊不再办理出入港边检手续;国际航行船舶自国内港口出发,在保税燃油加注锚地不上下人员,仅加注保税燃油后直接出境的,简化出境边检查验手续;外籍船舶在信用良好的修造船企业维修期间,边检机关为人员上下外轮、船舶搭靠外轮提供便利;在部分陆地口岸边检现场设置“一带一路”专用通道,为执行“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程、重要合作、重大项目的跨境车辆及驾驶人员提供通关便利;中国籍跨境货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经边检机关备案后,免填机动车辆出入境查验卡;推动在粤港澳陆地口岸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边检查验模式;全国港口口岸实施7×24小时国际航行船舶入出境通关保障;开设大宗商品、鲜活产品、抗疫物资、民生物资出入境边检“快捷通道”;建立需紧急救助人员和执行重大项目跨境紧急抢修作业人员“紧急通道”;全面实行国际航行船舶网上预报预检、边检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实行粤港澳跨境车辆及驾驶人员快捷通关边检备案手续“网上办”;对从事跨境运输的中国籍员工,经常自同一陆地口岸出入境的,向边检机关备案后,出入境时简化查验手续;建立边检机关与港航企业、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协作机制,及时会商解决问题;通过国家移民管理局12367服务平台,为中外人员提供24小时中英文移民管理政务信息咨询服务等。
实施后,全国港口边检机关办理行政许可数量可减少两成;平均为每艘国际航行船舶节约在港停泊时间1.5小时,进一步降低相关航运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在陆地口岸,经边检机关备案的车辆,简化查验手续后,通关时间可减少10%以上;可为中国籍驾驶人员降低换证和时间成本;通过设置相关专用通道、快捷通道,提升陆地口岸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增进与周边毗邻国家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国家移民管理局在全面总结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及部分陆地口岸试点便利措施实施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创新,着眼覆盖惠及全国更多口岸,出台十六项措施。这十六项新措施通过完善改进工作制度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手段,优化简化程序手续,进一步实现边检手续“网上办”“预约办”“备案办”“一次办”,促进移民管理政务服务从“可办、能办”向“易办、好办”转变,有助于减少人员非必要接触,强化现场监管措施,进一步降低疫情输入风险。
国家移民管理局要求全国各口岸边检机关,继续强化防范疫情输入管控措施,严格安全监管,严密工作部署,聚焦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强航运企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高中外出入境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