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之惑判牍解
2021-05-28 10:29:2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左连璧
 

  清代袁枚任过江浦、江宁等县的知县,又是大诗人,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之一,著有《随园诗话》《子不语》、《袁子才判牍》等。他“遇事尽其能”,为官与办案颇受称道。近日读了《袁子才判牍》中的“迎神赛会之批”,感到其分析之透彻,批驳之婉转,语言之幽默,堪称是判牍中的精品。

  所谓迎神赛会,就是把神像抬出庙来游行,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一般所迎的神,大多是土地神,旧俗是每年清明节、中元鬼节都有迎神赛会。袁枚曾在《子不语》卷十“张大帝”一文中,对此有过生动描述:“这一年清明节,村里的百姓迎接张大帝(传说中南方的治水英雄,即江南大禹,能保佑丰收,带来福祉)神像,并举行赛神会,彩旗开路,观众云集,场面十分盛大。”

  然而,一个老秀才却禀呈袁枚,以“费时失业,劳民伤财,男女混迹,奸宄(坏人)易生”为由,要求禁止举办迎神赛会。于是,袁枚就有了“迎神赛会之批”。

  首先阐述作为一个好的知县的职责:“君诚儒林,我惭循吏。诘奸禁暴,职虽在于有司;弼教明刑,理应落乎大处。”即缉拿坏人禁止暴行,确实是我为官者的本分;但是,用刑法晓喻百姓,以辅助教化效果,让人们知法、畏法而守法,应该注重大的方面。

  袁枚随后则以更多的笔墨,为迎神赛会正名:

  一是承认迎神赛会确实有些弊端,老秀才所说的那几种情况,都是可能出现的。

  二是迎神赛会不是总有的,民众能够举办一次也是相当不容易的。“然一日之腊,百日之祚。农民终岁勤动,曾无一日之或安。惟此秋谷登场之后,夏麦收获之前,蚕事方休,茧车正歇,始得偷数日之闲。然一遇凶年饥岁,民有菜色,家鲜盖藏,一幅《流民图》正堪为之下泪。救死不赡,何暇娱乐?故数年之中,不知能有多少时得以快慰。”即农民在腊月祭祀一日,则求取百日之福。农民整年辛勤劳作,竟无一日得闲休息。唯有秋天谷物都收进场院之后,夏麦收获之前这段日子,纺蚕织布也停下来了,才有几天偷闲的日子。然而一旦遇到旱涝灾年,民众吃不饱穿不暖,家无余粮储存,犹如北宋郑侠《流民图》所描绘的一般,逃荒的农民扶老携幼,极其困苦。郑侠曾以此图献上,大言时政之失。皇帝和皇后看后均哭泣不止,遂罢免了宰相王安石。这种年景之下,救人活命尚且难乎其难,哪能搞什么娱乐活动。数年之中,不知能有几个丰年可供民众宽慰快乐。

  三是点明迎神赛会的本质。“一旦满车满篝,与与翼翼,于是烹羊炮羔,斗酒自劳,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迎神赛会,半为迎虎迎猫,尽古人报本崇勋之义;半为自劳自慰,即汉儒烹羊炮羔之心。”即如遇丰年,民众则杀羊宰羔,置酒办席,以求得风调雨顺、健康长寿。举办迎神赛会,一半是迎神敬神,以尽后辈报答先辈养育之恩,推崇先人所建之功;一半是自娱自乐,自劳自慰,正如汉代大儒杨恽《报孙会宗书》中所言:“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

  袁枚接着指出,“有司不能与民同乐,已上惭夫古贤者之所为。而又禁止之,摧残之,必使之有苦而无乐。在风化上未必有裨,在人情上则已有亏矣。诘奸禁暴,固不在此;端风弼教,亦不相干。”即作为一个奉公守法的官员,不能亲身参与其中与民同乐,已经有愧于先贤古者了,如果再去禁止迎神赛会的举办,那就等于使民众只有愁苦没有欢乐,既无益于风化又有违人情。结论是老秀才所言的种种弊端,与迎神赛会毫不相干。

  为了解开老秀才的心结,袁枚最后又赠诗一首。“‘丰岁欢声动四邻,深秋景象粲如春。羊腔酒担争迎妇,鼍鼓龙船共赛神。’敬颂陆子之诗,以破迂儒之惑。此批。”此诗是宋代陆游《丰岁》,大意是:丰年喜乐之声惊动了周围邻居,深秋时节景致美如春天一般。人们以羊羔美酒为馈礼迎娶新妇,击打鼍皮鼓划着龙船设祭酬神。

  袁枚如此不厌其烦地为老秀才解惑,老秀才的心结肯定是被打开了。受此启示,今天人民法官撰写判决书,一定要讲究文理,说理充分,语言规范,用词恰当,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层层剖析,切中要害,该详说的详说,该写透的写透,运用好说理技巧,言之有序有理有情有物,增强说理效果让人信服,切不可让当事人和民众看不懂看不清,甚至产生歧义,影响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可。

  (作者单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