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县法院人民陪审员黄升平。请问您是某某吗?某物业公司起诉您欠物业费,现在征询您的调解意见。”4月21日上午,江西省安义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调解工作室,黄升平正在与当事人进行电话沟通做调解工作,调解桌上堆放了几十件待调解的物业费纠纷案件。
谈到做人民陪审员工作的缘由,黄升平打开了话闸子。他说,小时候看到弱者被欺凌,心里总感到不公平,长大后希望能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参加高考后,进了师范院校读书,毕业时去了学校,当了一名老师。工作几年后,调入县政协机关工作。在政协机关有个法制委员会,工作才与法律沾了点边,心里有点高兴,但是,真正以法律角色审理案件,化解纠纷,是不穿法袍的法官——人民陪审员给的机会。
三年前的一天,黄升平看到县电视台公告,县法院选任人民陪审员。他眼睛为之亮,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一个多月严格考核,并经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他荣幸地被任命为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当拿到那本鲜红的任命证书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小小的激动,与法律沾边得更紧了,心里暗暗琢磨,要尽心尽力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黄升平回忆说道,脸上还带着点兴奋,“三年来,参与陪审案件上百次。从去年4月份开始,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调解工作室以来至今年3月底,诉前成功调解纠纷150余件。”由于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上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荣获县法院“优秀人民陪审员”。
“法官审理案件,偏重用法律术语。我用群众语言讲道理,更显得接地气,群众也听得明白,各自特长,共同作用,化解了不少纠纷。”黄升平高兴地说,“我有三点体会,陪审案件需要具备热心、细心、耐心,才能做好,与法官一道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父亲患病住院,没有耽搁陪审工作。
做好陪审工作,要有热心。人民陪审员,对于黄升平来说,虽然是一项业余工作,但他把它当作一项专业来做。“不穿法袍的法官”,这是他的身份。为了使自己尽快熟悉审判业务,他还购买了法律方面书籍,抽空阅读,每天坚持收看《今日说法》。认真学习《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熟悉庭审基本程序,争取不当“门外汉”。庭审中,听取当事人举证、质证意见,认真审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由于热心陪审工作,每次接到陪审安排,就一定按时出庭,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三年来,从未迟到过一次,更没缺席过。每次陪审案件,做到既陪又审,合议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020年11月的一天,身体一直不好的父亲在县医院住院治疗,恰巧前几天排好期的一起案件是他陪审。为了两头兼顾好,他早早来到医院陪护照顾。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开庭时间就要到了,他快速安排好弟弟来照顾,含泪离开医院,等开完庭,又赶快赶回医院。“案件开庭是已经排期好了的,不能随意更改时间,和父亲解释了法律规定,父亲也能理解。”黄升平回忆着说,眼眶有点湿润。有时,政协机关那边工作,同陪审开庭发生冲突,他总是千方百计,做到不影响开庭。2019年7月,单位安排他外出参加培训,他查看“陪审日程表”,得知培训期间,排期了三个案件,怎么办?他也确实蛮纠结,不去培训,外出学习机会难得;去培训,三个案件庭审要重新安排,会增加法院工作量,案件推迟审理,给当事人带来不便,更会影响法院办案效率。因此,他同单位商量,表示这期外出培训不参加,下期再安排,单位对他的陪审工作也挺支持,改换了别人去培训。
识别借据“署名”不实,防止了一起错案发生。
做好陪审员工作,要有细心。每当接受了陪审安排,他会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为了准时参加陪审,还把老婆也拉进来了,”黄升平调侃说,“把开庭时间编成信息,发给妻子,叫她到时候提醒。我自己印制一份陪审表格,把安排庭审时间、审判长姓名、庭审地点登记在上面,每天下班时看一下。”参加庭审时,审查证据更是细心。“对证据审查不严,就有可能造成误判、错判。”他回想说,“2019年10月的一次庭审,印象深刻。”案情很简单,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事情起因是安义人和外地人同在南昌一家工厂打工,安义人向外地人借1000元,后还了400元。不久,安义人离开工厂,外地人也联系不上。外地人见安义人不打招呼就离开,处于“失联”状态,也不返还尚欠的600元,心里不服气,自己便代安义人出具一份“借条”。外地人带着那份自书“借条”急匆匆地来到安义法院起诉。立案后,因安义人下落不明,案件是公告送达的。公告开庭时间到了,法庭准时开庭,安义人仍然未出庭参加诉讼。单从借条来看,这个案子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容易“断案”。庭审时,他细心审查案卷,发现起诉书外地人的签名和借条上的字迹有些相像。“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他感到蹊跷,又经过再三比对后,心里始终有疑问,便同审判长“耳语”了几句。审判长察看后,也觉得借条上签名有瑕疵。于是,审判长当庭向坐在原告席上的外地人询问,“借据上的字迹怎么和你起诉书上的字迹差不多呢?是你自己写的吗?”外地人心虚,当时就蒙了,承认是自己写的,并解释说,安义人借他1000元是属实,因为在一起工作,数额也不大,当时没有要求打借条。哪知道归还400元之后,安义人找不到了,自己又不想吃这个哑巴亏,所以就以安义人名义,自己书写了一张借条。听完外地人的解释,他当即对外地人作了批评,“也许你说的是事实,但是从证据角度来说,你这是伪造证据。”外地人当即承认错误,并申请撤回了起诉。
法情理说透,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做好陪审员工作,要有耐心。法庭审理案件,民事纠纷调解环节,尤其是家事审判案件,调解辩法说理是一项枯燥繁琐的事情。记得一起涉嫌故意伤害刑事自诉案件,小叔子同嫂子打架,造成嫂子轻伤后果。为此,嫂子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小叔子的刑事责任和赔偿医疗费等损失。因为纠纷发生在农村,现场又没有监控录像,谁先动手,怎么伤到的,自诉人和被告人各说各说的,旁听者也听的一头雾水。“如果不认真耐心耐烦倾听,不仔细琢磨辨别,就会感觉到云遮雾罩,不明就里,辨不清是非。”他说道,“庭审一直到十二点半结束,总算把案情厘清了,为下一步赔偿调解和判决打下了基础”。
民事纠纷调解,耐心更是尤其重要。群众间发生的民间借贷、相邻关系、家长里短等纠纷,如不能妥善处理好,就会引发新的矛盾,甚至还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这些看似小案的纠纷,却包含法理、情理和事理,把这三个“理”说清楚,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他回忆道,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陪审,至今不能忘怀。男方因伤致脑残,意识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女方遂起诉离婚。双方生育两个小孩,男方的父母愿意抚养两个孙子女,但是提出要照看脑残的儿子,希望女方多承担一些抚养费。女方认为自己条件也不太好,只愿意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部分。“看到两个活泼可爱而又无辜的孩子,联想到他们即将破碎的家庭,我们也心酸。”他说道,“解决这个案件,调解是最好的方法”。为此,他与法官一起极力调解,分别从法情理的角度,在当事人中斡旋,用更接地气群众语言,明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事人之间的诉求差距逐步缩小,最终女方同意承担大部分抚养费,最大限度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让两个小孩能够健康成长。签订协议后,女方和男方父母高兴地离开了法庭。“做调解时,可以说是磨破了嘴,确实挺辛苦的,”他说,“送走当事人时,路灯亮了,人也累了,肚子饿了。但解开了当事人疙瘩,留下了亲情,案件得到调解处理,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工作值得。”
据了解,今年1月至3月底,黄升平通过诉前调解方式,成功化解民间借贷和拖欠物业费等纠纷72件,效果显现。法院设立人民陪审员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调解优势,化解了一部分纠纷案件,有力地缓解了审判工作压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法院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审理案件,积极化解纠纷,既是使命,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谈到今后的人民陪审员工作时,黄升平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