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一抹红色
——记云南省永德县人民法院乌木龙法庭庭长罗青松
2021-04-15 10:13:1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饶冬阳
 

  “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我是沙漠里的一粒沙。”云南省永德县人民法院乌木龙法庭庭长罗青松这样定义自己。

  初见罗庭长是初春的一天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他身着一套黑色的彝族俐侎服装,胸前的党徽熠熠闪光!面带微笑的罗庭长让人倍感亲切!

  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对这位庭长的了解,直到熟悉。几次的攀谈中,他总是喜欢这样表达:“作为一名党员……”

  接触多了,你会发现他的思想里镌刻着一种伟大的信仰,他的心里眷恋着那一抹红色……

  妈妈的话:“牢记毛主席”

  在罗青松小的时候,妈妈指着墙上贴着的毛主席画像跟他说:“要牢记毛主席,是他给了我们土地、是他给了我们牛羊,之前我们一无所有,天是别人的天、地是地主的地……”

  妈妈不识字,没有文化,不大懂毛泽东主席与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但她用这样淳朴的方式表达了对党的认可和感恩,表达了对毛主席的爱戴与敬仰!从那一刻起,他从没忘记过妈妈告诉他的话,他喜欢看毛主席的书籍、听毛主席的故事。他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飞向蔚蓝的天空……

  1991年9月被云南民族学院录取,他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1995年7月,法学专业学成毕业,分配到了永德县人民法院乌木龙人民法庭工作。他说:“我从大山里出来,从一个只懂得看猪放牛的小孩成长为一名法官,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也以此来告慰我那已经离去从小教我懂事的妈妈!”

  党旗下的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从儿时到现在,罗青松一直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读大学那会儿,他总是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该有怎样的理想信念,该有怎样的精神追求?又该如何脚踏实地的去做?”

  一天,他读到了一篇毛主席的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强调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本书对他影响非常大,他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他长久思考的问题的答案。之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进步,注重经常学习一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书籍和刊物,比如《红旗》、《新青年》等。

  “那些书刊的阅读,对我启发很大,一生受益!”1995年1月,他递交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在党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都有了长足进步,已经基本符合了一名党员的标准,特此请求组织批准我的申请……”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组织一直在锻炼考验他,他的入党介绍人说:“经过磨练方能玉汝于成、淬炼成钢。”

  1999年10月10日,天空万里无云,秋风习习。站在鲜红的党旗下,罗青松同志举起右手大声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从那一天起,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那是无比自豪、无比荣耀的事。”

  21年过去了,他还清晰的记得那天晚上,他激动地彻夜未眠,内心深处有着多少的憧憬,他勾勒出多少美丽的画卷。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合格党员!

  面对组织安排:“我坚决服从!”

  1995年毕业后,罗青松被分配到离县城100公里外的永德县人民法院乌木龙法庭工作,2002年调到永德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工作。2020年12月,院党组研究决定安排他再次回到乌木龙法庭。

  他说,初到乌木龙法庭工作确实有些吃惊,法庭所在地偏远高寒,一到冬天让人瑟瑟发抖,睡在床上总是暖和不起来,来去的道路坑坑洼洼、曲曲折折,一到雨季,泥泞不堪,法庭没有车辆,交通是个很大的问题,办案办事基本靠两只脚走,一天走几十里地是常有的事。

  “我当时有强烈的思想斗争,我曾想,这里是我多年求学后的归宿吗?我能在这坚守多久?!”更具挑战的是,后来的两年里,法庭就他一个人,一个人工作在那、生活在那,形单影只。法庭对面是座孤山,工作之余,他经常盯着山顶看上一时半会,不时听见两声鸟叫。

  “在半夜,听见一些稀奇古怪的虫鸣风响,没点胆量,是不敢睡的,好在后来习惯了这些。”他说,比起革命战争的那些年,自己这点困难算什么?他就这样选择了留下来,坚守在法庭里,把根扎在这片热土上。此后,他从未跟组织提出过什么要求,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连续几年,他都被院党组评为先进个人。院领导说:“不是因为他办了多少案,也不是他办的案有多好,而是因为他能在那长期坚守!”

  去年第四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讲话说,要全面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实现新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平安中国建设基础。罗青松参加了这次会议,心潮澎湃,在他心里早有了打算,希望能再回乌木龙法庭。当院领导找到他谈话,准备安排他到法庭时,他说:“这个事情我已经想过了,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有人问他,“你都老同志了为什么不向组织提‘要求’?应该让年轻人下去锻炼呀!”他没说什么,只是以微笑回应,在他心里有一个坚强的理由:“作为党员不能忘记当初在党旗下举起右手所做的誓言。”就这样,21年后的2020年12月,他又再次回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地方。

  50之龄,对于司法事业的追求而言,他风华正茂,他要在这里继续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续写一名基层法官难以割舍的司法情怀。

  案件办理:“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前段时间,市法院举办了一场“法官故事汇”,他是主角之一。活动的头几天,通知他活动当天下午3:00前得赶到现场,但罗青松庭长近期的案件排期表上满满当当的,包括活动开展的当天也安排了案件。本来可以另外安排时间开庭,但在他心里,与当事人约定了时间,那是一种为人的真诚,更是司法的公信力,得如期开庭,不能拖延办案,于是当天一早就开庭处理案件,耐心细致的释法析理,当双方当事人满意而归。案结事了时,已是中午12:00,来不及吃中午饭,便匆匆从法庭赶往市法院,恰好赶上了下午的活动。

  “自己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按时给老百姓解决了问题、化解了纠纷那才是大事!”他说。法官的良好形象和法院的公信力也只能通过这样的一点一滴的工作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来。

  为了这“法院的公信力”,他严苛自己更对不住家人。2018年妻子查出脑瘤到昆明医治,但他有案件排期开庭无法陪同前往,把妻子送到车站就转身走向法庭。一路上,他强忍泪水,心里不是个滋味。“虽然我知道对不起我的妻子,心存愧疚,但是案件的审理逐个摆在那里,你不能丢下不管,得按时开庭呐!”

  2020年7月7号、8号高考,很多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忙前忙后,全程“陪同”,但他依然奔忙于办案路上。“我不能因私废公,儿子高考是他自己的事,相信他能理解他的父亲”。8月,当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欣慰于这个喜事的同时告诉儿子,“你的爸爸是法官,责任很大,一个人要担起他应有的责任,比如高考是你的事情。”

  清正廉洁:“要想赚钱,就不当法官!”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罗青松刚进法庭,看见一个40多岁的俐侎妇女等着他,这位妇女愁容满面,一见到罗青松法官就象看见救星一样,赶忙迎过来用俐侎语诉起了苦:“我跟他生活在一起20多年了,最近几年,那个死鬼整天去喝酒,回来老是打我,我要跟他离婚!罗法官,你要给我做主啊……”

  静静地听了这位妇女一顿诉苦后,罗庭长用俐侎话说:“大妹子,您别着急,进去里面坐下来慢慢说。”他给这位妇女倒了一杯水,然后拿了笔记本和笔坐到妇女对面,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当问到这位妇女男女双方是否到民政局办过结婚登记,有没有结婚证时,妇女愣住了。“我们不知道结婚还要去登记,当时就按照我们地方的风俗习惯办了。”罗庭长告诉他,没有结婚证那处理起来会比较麻烦一些。没等罗庭长说完话,妇女着急了,赶忙从兜里掏出200块钱塞向罗庭长。罗庭长说:“大妹子,钱我是肯定不能收的,但这个事情是要处理的,你先把钱收起来,然后我再细细跟你说……”

  经罗庭长苦口婆心一番法理情说了后,妇女满意而归。后来,罗庭长上门找到他们家做通了男方的工作,两人言归于好,表示要一起去办结婚证。

  像这样送钱给罗庭长帮忙处理案件的当事人不在少数,每每遇到,每次罗庭长都委婉拒绝,但也有当事人不理解的时候,一天一位好朋友王某找到他说:“我最近打算建房子,平地基的时候多占了一点旁边邻居张叔家的地,大概5个平方左右,他整天来跟我扯,你帮处理一下。”

  罗庭长听了后,觉得这事应该是王某不对,约定了时间看了现场弄清楚了事实,决定先做王某的工作。“要么与张叔友好协商通过村委会换给他一块面积大小的地,要么把占了的地还给张叔……”可罗庭长刚说了个开头,王某急眼了。“哟嚯,这点小事,你一个大法官大庭长还办不了,那说什么我都不相信,你弄个什么裁判把地判给我不就行了?!”说完,从上衣口袋里掏出500块钱丢在桌上。“这样总行了吧,你知我知,钱不多,念在我们是好朋友的份上,你看着办吧!”说完,王某拂袖而去。罗庭长赶忙追出去,把钱塞给了邻居王某。“要想赚钱,就不当法官了。”

  后来一段时间,罗庭长去找王某处理这个纠纷,王某都不理他。罗庭长心生一计,找了一个明事理的王某的亲戚帮忙做思想工作,后来通过村委会以置换地的方式把纠纷化解了,邻居王某满是歉意地对罗庭长表达了感谢。

  罗青松庭长用脚步踏出了对党的赤胆忠诚,他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俐侎山寨,用法槌敲出了司法审判的公平正义,用真情述说着为民司法的动人故事。

  “青松挺且直!”

  一生,他只钟爱那一抹红色!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