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象: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钱明树
执行周刊: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成效后,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成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主要工作之一,宣城法院在长效机制建设上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钱明树:经过“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我们深切感受到,执行工作必须要加强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形成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强大合力,筑牢解决执行难问题长效常治根基。近年来,我们在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执行方面作了很多探索,也形成了一些宣城经验。譬如率先与不动产登记部门实现联网、率先建立小额执行案件责任保险机制、率先建立苏浙皖跨地域联动执行机制等等。
2020年,在宣城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挂牌成立了宣城市执行联动司法查控中心,实现了不动产、公积金等财产在法院内即能“一键查控”。我们还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建立了联合惩戒机制,在全省首次将失信惩戒内嵌入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的办公审批系统。近期,我们又与税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联合建立了不动产转移登记涉税处置机制,彻底解决司法拍卖中的税费、过户等难题。
目前,我们已经与20余个职能部门达成共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相互配合。“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在全市全面构建并有效运行,为推动执行长效机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执行周刊:涉企执行案件往往标的很大,执行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会影响企业生死存亡。你们如何平衡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企业之间利益保护的?
钱明树: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贯彻执法如山与执法如水并重的工作理念,涉企执行工作更是如此,既要依法快速保障胜诉方的合法权益,更要多行“雪中送炭”暖企之举。
一方面,用足各项强制执行措施“组合拳”,将财产调查范围扩大至被执行人财产的共有人,加大对恶意逃避执行、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的打击力度,及时实现胜诉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回笼资金、减轻资金周转压力提供司法保障。另一方面,用活善意文明执行“调节器”,充分考量和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灵活采取“活封”“活扣”等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提升企业持续经营发展能力。2020年,我们开辟“快速通道”,为168家企业紧急修复信用、暂时解封财产,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执行周刊: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面前,有的企业顺利复产,也有的企业面临停产、破产危机,请问你们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僵尸企业”案件是如何处置的?
钱明树: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执转破”等相关制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同时也要做好甄别,防止被执行企业通过破产程序逃避债务,依法保障执行债权人合法权益。2018年,我们出台了全省首个“执转破”实施意见,明确了“执转破”的条件与程序,与市开发区管委会就“僵尸企业”处置建立执行联动机制。成立全省首个专门破产审判法庭,推动成立全省第一家市级破产管理人协会,与市政府设立的僵尸企业处置专项资金对接设立管理人报酬互助资金,内外联动,形成合力。
2019年以来,全市法院共移送破产审查案件16件,目前裁定进入破产程序的有14件,共涉及执行案件696件,执行标的额11.13亿元,有效化解了系列复杂案件执行难题。
执行周刊: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受地域、人口和经济等因素影响,各县市区法院执行案件分布不均。你们是如何平衡这个矛盾的?
钱明树:以2020年执行案件数为例,宣州区人民法院最多,为4952件,旌德县人民法院最少,仅为1007件,相差4倍还多,地区差异化确实明显。
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8年底,中院党组决定在全省法院率先开展提级执行、指定执行和交叉执行的方式方法,有效缓解案件数量多的法院。
2019年底,宣城中院党组再次决定,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全市法院协同集中执行”工作机制,通过从两级法院各抽调执行干警协助执行压力较大的法院办理执行案件,重点加大对长期未结案件的执行力度,集中统一执行力量,强化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一盘棋”,有效促进全市法院办案人才的良性流动,互补工作短板,积累执行团队运行经验,实现辖区范围内执行工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2019年以来,通过全市法院协同集中执行工作机制,共化解执行案件1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