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王玺玉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该省完善立法机制,提高精细化水平,并适时调整立法规则,充实立法项目库,努力做到由“等米下锅”向“点菜上桌”的转变,形成了与该省立法实际和需求相适应的立法机制。
该工作报告披露,过去一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全省中心大局,全年共审议地方性法规案26件,其中制定6件、修改8件、废止9件、初审3件,作出有关法规性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2件,审查批准市州、自治县报批的法规21件,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3项,开展执法检查8项、专题调研14项,作出决议9项,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坚持‘开门立法’,发挥市县两级人大、人大代表、立法顾问和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完善法规草案公式征求意见机制,扩大公众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王玺玉说,该省适应地方立法工作新要求,修订地方立法条例,细化了法规立项、论证、起草、听证、评估、审议等方面的内容,完善了地方立法工作的机制和程序。
“紧贴群众关切,加强民生领域立法。”王玺玉说,该省还聚焦民生实事,回应群众诉求,做到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例如着眼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养老服务条例;针对中小学生安全问题,制定中小学校安全条例;开展中医药条例制定工作;加强弘德立法,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
在生态方面,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还紧扣生态保护,打好立法“组合拳”。根据水生态保护要求,立足水资源短缺实际,统筹制定节约用水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实施水法办法,细化用水管理、节水措施、机制保障等内容;着眼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地方立法全覆盖,持续推动污染防治立法,切实加强生态环保立法。
王玺玉说,2021年甘肃将进一步完善立法机制,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突出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制定修改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法规。选择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开展创制性立法,以“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推动解决问题。
同时,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黄河上游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