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全国首批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以及上海市司法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法院,始终秉持“精进笃行、大公至正”院训,适应时代变化,提升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全国模范法官品牌效应,加强诉源治理和诉调对接;以升级改建科技化、智能化诉讼服务软硬件设施,尽心服务人民群众;以集约化开展各项诉讼辅助事务,全力保障审执工作,逐步实现繁简分流程序化、诉讼服务智能化、辅助事务集约化,努力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法院诉讼服务体系。
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加强诉源治理,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要求,上海二中院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机制,优化诉讼服务方式,完善繁简分流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上海二中院诉调对接中心自2016年6月成立至2019年12月,已成功调解案件2330余件,占当事人同意委托调解案件数的比例达48.25%。2019年5月开始,上海二中院还积极稳妥地推进审判团队建设,在刑事、民事和商事审判领域均建立速裁团队,案件繁简分流优势进一步凸显,截至2019年底,共审结各类速裁案件5300余件,占全院同期刑事、民商事二审结案数的35%。
一、以先进树品牌,加强诉源治理诉调对接
(一)加强典型引领,全力打响“乔法官工作室”品牌
1月14日,乔蓓华法官和王晓梅法官前往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宣传业委会相关法律规定。
上海二中院以“全国模范法官”乔蓓华同志的“乔法官工作室”为平台,以法官、法官助理、各个行业调解组织的人民调解员等为骨干,构建现代化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新机制。通过“乔法官工作室”整合升级法律志愿服务、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平台和窗口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积极拓展诉讼服务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治理方面的作用,努力实现缓解法官办案压力、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效果。目前,该院“乔法官工作室”已开展“四个一”工作法,即“一个专栏、一本专著、一个工作室、一个公众号”。“一个专栏”是在《劳动报》上开辟“乔法官说法”专栏,每月二期介绍法律知识,回答读者来信;“一本专著”是《乔法官说法一百问》,该书将近年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疑难问题进行梳理编写而成,并免费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工作室”是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工作室。工作室每月定期轮流值班接待来访者,做到“请进来”,同时又定期到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工业园区,进行授课、咨询、法制宣传,做到“走出去”;“一个公众号”是《乔法官说法》同名微信公众号,以新媒体为依托,集法律宣传、线上咨询为一体,实现司法助力线上线下全覆盖。
(二)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扩展诉调对接合作
上海二中院诉调对接中心系全国首家在直辖市中级法院中成立的诉调对接中心,自2016年6月成立以来已先后与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复旦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等20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开展诉调对接工作。2017年9月,时任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寅来上海二中院指导司法改革工作,对该院开创性推出中级法院层面的诉调对接中心等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授予上海二中院“辖区联动诉讼服务多元化解试点法院”。2018年5月,在该院与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共同召开的深化诉调对接暨辖区联动诉讼服务多元化解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领导积极评价了该院辖区联动诉讼服务多元化解工作。近年来,上海二中院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成立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推进类型化行业性调解、在线调解新模式应用,引入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开展矛盾化解工作。2019年,上海二中院还与静安区司法局合作开展非诉化解工作,签署《关于律师参与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合作协议》,推动律师行业积极参与法院多元化解纠纷工作。
做好一审案件诉前调解工作是加强诉源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二中院作为直辖市中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诉讼标的已调整为双方当事人均在本市的为1亿元以上,一方不在本市的为5000万元以上,涉外案件为1000万元以上,且总标的均在50亿元以下的案件,其他主要是撤销仲裁裁决以及用人单位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案件。这些案件有的标的大,有的矛盾激烈,对诉前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度,上海二中院诉调对接中心开展一审诉前调解案件数566件,其中成功调解412件,调解成功率72.79%。通过诉前调解使当事人服判息诉,有效缓解了法官办案的压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科学建章立制,主动加强法院指导管理
上海二中院在拓宽诉调对接工作合作渠道,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的同时,高度重视诉调工作制度化建设。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贯彻意见》、《特邀调解员参与诉调对接工作的规则》等文件,精心制备了文书样式、笔录模板、流程表格等全套资料,并加以整理汇编形成《特邀调解员工作手册》,既使得诉调对接工作的管理有据可依,也让调解员们开展工作有章可循。针对中级法院审理二审案件为主的特点,上海二中院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开设“委托调解掌上平台”,向各个诉调对接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在线推送诉调案件主要材料,并实时掌握调解进度,规定诉调案件的办理时限,发挥法院对诉调对接案件的跟踪管理和指导作用。
截至2019年12月,上海二中院诉调对接中心已成功调解案件2300余件,三年多来的调解成功数量分别为2016年513件、2017年766件、2018年569件,2019年483件,分别占当事人同意委托调解案件数的比例为31.6%、57.3%、53.3%、60.2%,调解成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以科技优服务,提升诉讼服务能力水平
(一)升级硬件设施,有力促进服务转型升级
为了积极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全面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2019年下半年,上海二中院对原诉讼服务大厅进行升级改建,融入信息化、智能化元素,提升纠纷化解便利度,提高诉讼服务品质。改造后的诉讼服务大厅增加了收发中心、自助立案、自助电子档案查询、智慧舱、云柜、“一网通办”等多项设施设备,并根据最高法院统一部署开设了跨域立案窗口,配齐专门人员和设备,充分体现了上海二中院将最好的场所、最便捷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的工作理念。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参加该院“至正•法治论坛”时,也对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给予肯定。
(二)探索科技应用,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效率
上海二中院不断完善移动导诉系统,落实自助立案功能。积极推进诉讼服务系统向手机端延伸,努力实现立案事务办理操作便捷化、流转自动化、监督可视化、全程无纸化;多渠道向律师和涉诉群众推广网上立案、信息推送、12368系统、“微法院”、“在线调解”等功能,通过运用在线平台,提升诉讼服务的效率和便捷度。在不断加强完善自身硬件设施的同时,上海二中院还主动对接上级法院相关职能部门,在诉讼服务大厅开放律师网上档案自助查询系统,便利律师阅卷。2019年末,在上级法院技术部门的支持下,上海二中院成功实现“网上诉讼保全”系统的开发工作,系区块链技术在上海法院中的首次运用。此外,上海二中院的信访工作也较早地实行了所有来信来访材料电脑扫描录入机制,信访事项通过局域网进行办理,改变了传统办信方式中时间长、材料杂、易丢失的弊端,大幅提升了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效率。2019年,上海二中院12368热线分平台电话接通率达92.6%,向市民提供各类服务11232件次,“袁月全信箱”回复各类信件480件次,为当事人参与诉讼、解决纠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三)加强院外联动,积极拓宽服务边界外沿
上海二中院依托上海市政府开发的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并积极与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平台有机融合,率先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一网通办”办事平台。“一网通办”办事平台设立法院业务窗口,可以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流程指引、网上立案、诉讼费用缴纳、文书样式查询、个案智查、智能法宝、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司法拍卖、在线调解等10大类14项诉讼服务,这在上海法院系首次引入政府政务服务平台。
同时,上海二中院还与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合作开发首台自助诉讼服务“智慧舱”,并在诉讼服务大厅启用。“智慧舱”整合了“智慧诉讼”和“智慧便民”两大模块,既包含上海二中院为当事人提供的如网上立案、联系法官、材料递交、文书送达、诉讼费缴纳等诉讼服务,也包含建行为群众提供的天气路况查询、医疗机构查询、学区查询等一系列便民功能。当事人通过“智慧舱”可办理诉讼服务大厅的几乎全部业务。
三、以集约强保障,服务审判执行中心工作
(一)设立统一平台,集中办理全院收发事务
上海二中院坚持以“由诉讼服务中心提供除法官开庭和制作裁判文书以外的全部诉讼和非诉讼服务”为工作目标,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2019年6月,上海二中院在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收发中心,对全院所有诉讼材料实行集中统一收发,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程序化的收发新模式。一是推进无纸化办案。收发中心成立半年来,在完成一万多件案件立案扫描工作的同时,接收并扫描处理各类诉讼材料13000余件,为无纸化办案的全面落地打下基础。二是加强网上工作平台应用。“收发事务服务中心”网上工作平台对当事人通过快递、信件、现场等各渠道提交该院的诉讼材料进行登记、查询、统计,便于对这些材料的流转过程进行追溯。诉讼材料一经平台登记,系统将自动在案件承办法官和法官助理的电脑上弹出通知,提示有新材料到达。法官和法官助理可以在电子卷宗系统内直接阅看该材料。当事人来现场提交的材料,收发中心立即扫描处理,纸质材料可由当事人自行带回,以减少纸质卷宗的材料数量。三是集中送达诉讼文书。收发中心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除电子送达相关程序性通知外,对必须采用纸质方式送达的文书实行集约化办理。收发中心整理出各审判庭需要发送的诉讼文书种类,依托“电子签章系统”配置电子印章,对EMS快递面单实行集中打印并快递至诉讼参与人。
(二)探索集中管理,提升辅助事务办理效能
2018年下半年,上海二中院设立书记员管理办公室,对书记员进行集中管理并统一调度辅助庭审,保障庭审工作顺利开展。2019年,书记员管理办公室全年共保障听证、开庭12587次,占全院登记听证、开庭数的100%。同时,上海二中院坚持进一步健全完善立案阶段集中保全办理、分案、开庭排期等功能,确保审计、工程审价、资产评估、房产评估等事项由专岗专人集中通过网上信息平台发送至上海高院,随机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办理。审判辅助事务的集约化管理克服了原有辅助性事务在办理过程中的人力、时间、场所等资源损耗,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有效助推审判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三)推进繁简分流,助力法官完成审判任务
上海二中院紧紧围绕最高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率先推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中适用独任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并于2020年1月16日适用独任制审理了三起简单民商事二审案件,有力推动二审独任制落地。接下来,上海二中院将进一步推进民商事速裁案件独任制审理常态化,完善独任制审理与诉讼服务工作的衔接,实现中级法院司法资源深度优化和合理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同时,为了有效提高繁简分流工作效率,确保提速不降质,上海二中院探索建立了“一分流,两随机”制度,即“在案件立案阶段进行繁简分流,随机确定承办法官和随机确定合议庭成员”的分案模式。根据速裁案件和普通案件的办案效率,通过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应案件类型和标的为主,程序分流员人工识别为辅的方式,合理确定立案优先级,使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要求在立案环节得到全方位落实,高效进入对应审判团队。2019年,刑事速裁团队、民事速裁团队、商事速裁团队全面实行简案快审,共审结速裁案件5000余件,其中审结刑事速裁案件895件,占所有审结刑事案件的36.3%;审结民事速裁案件3011件,占所有审结民事案件的36.1%;审结商事速裁案件602件,占所有审结商事案件的29.5%;做到集中精干力量分流一定量简单案件,集中优势力量专司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确保全院审判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