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须向“实”“深”“真”处漫溯
2020-11-27 15:29:49 | 来源:河北新闻网 | 作者:黄美玲
 

  贵州黔东南州组建157支调研组,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大调研,解剖麻雀、破解难题,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中国组织人事报)

  调研是谋事之石,成事之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但现实工作中,少数干部把调研搞成“调演”,有的习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不看后院;有的喜欢走“经典路线”,搞事先安排,参观有路线图、发言有脚本、访谈有“演员”;有的无的放矢,随心所欲,狐假虎威,下基层变成“吓”基层……调研失真变味,把假象当真相、个例视为普遍,不但会导致决策失误,而且会引发群众反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形象。

  磨刀不误砍柴工。各级党员干部需掌握好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真真切切走访、拿出实实在在办法,积极回应民生期盼。

  突出问题导向,“实”上下功夫。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调研的方向。在调研之前,做足功课,熟悉政策、梳理问题、拟定提纲,明确调研要达到什么目标,同时少一些走马观花、挑肥拣瘦,多一些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既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要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以取得真实可信的调研成果。

  坚守为民初心,“深”处作文章。搞好调查研究,一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收起官样子,丢掉“领导范”,紧盯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带着亲情、温情、热情,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黄泥小院,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拉拉家常,聊聊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时也要切身体会群众的酸甜苦辣,做到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困。

  强化成果转化,“真”字抓落实。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衡量调研质量高不高,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解决问题实不实。这就要求调研后认真梳理问题,围绕本地实际、建立整改台账,定期督促检查,真真正正确保调研开花结果、造福于民。

  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拓深调研笔触、拓宽调研方法,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百花更深处放歌,拜人民为师,方能获得真知灼见。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