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53名职工的千余万元债权

——天津河西区法院积极探索“执转破”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2020-11-21 11:05:3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吴玉萍 刘华飞
 

  图为案款发放现场。刘华飞 摄

  11月3日早上九点半,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深秋的寒意。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12楼的新闻发布室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法官、媒体、破产管理人、企业职工代表们齐聚一堂,河西区法院正为一起破产案件253名职工债权人兑现1000余万元债权权益。

  从“执行难”到“执转破”

  刘睿是在现场领钱的职工之一。她在天津市某燃具销售有限公司干了15年销售,企业在拖欠一个月工资后,提出解除合同。她和其他215名同事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调解后,因企业未履行义务,向河西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河西区法院依法受理执行案件后,经过网络查控、现场走访、调查了解等,发现该企业没有能立即进行处置变现的财产,及时兑现债权的难度极大。该案被申请人负债近2亿元,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涉及人数众多,牵涉职工的切身利益,被申请人向法院申请“执转破”。

  该院民二庭庭长柏松说:“推行‘执转破’可以‘一石三鸟’,实现优化营商环境、保障职工债权人权益和解决‘执行难’。”

  用最强力量啃最硬的骨头

  从“执行难”到“执转破”虽然只变了两个字,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为妥善审理该案,河西区法院指定由破产案件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组成的专业审判团队办理该案。

  “这件案子是河西区法院审理的第一起‘执转破’案件,涉及知名企业和众多劳动者债权利益,经破产管理人调查后发现,职工债权人共253人,债权总金额1000余万元,且需与外地法院沟通协调,社会影响大、维护稳定的压力大。”承办法官、河西区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张羽说。

  拿到案子后,法官们认真研讨案件情况,分析案件的难点和特点,衡量各方的利益,力求寻找最优方案,依法保障职工的债权利益,努力实现案件办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认真调查发现,债务人名下还有大量库存货物,分别存放于津南区与北辰区等地的仓库。考虑货物属于积压库存,需支付仓储费用;产品更新换代快,通过破产程序处置易造成财产的贬值;货物被广东某法院查封等因素,承办法官多次往返天津和广东中山两地。

  承办法官一方面与中山两级法院进行协调,商请有关法院配合清点破产企业的货物,对已查封的破产企业相关财产进行解封,移送河西区法院进行处置;另一方面,与作为最大债权人的生产商进行多次沟通,希望生产商珍惜来之不易的商誉,从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严把关,以过硬的商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最终,生产商同意以1400万元的价格分批回购货物,一举实现债权变现,处置方案也经债权人会议研究通过,覆盖了该案的全部职工债权,广大职工的劳动债权得到了保障。

  再经波折迎难而上终“花明”

  分配方案确定后,原定于2020年2月10日由广东生产商来津处置货物,但因疫情暴发,计划搁浅。眼看着有钱却无法变现,法官们急得团团转。他们在下沉社区进行疫情防控的同时,始终惦记着这件事儿。

  随着天津疫情防控等级由一级响应降为二级,且鉴于该批货物处置资金涉及重大民生及社会稳定,也为了避免因时间拖延造成的货物价值贬损,导致无法覆盖职工债权等问题,法官经与各方沟通,最终定于5月14日由生产商来津处置货物。

  为确保货物处置工作过程中不出现疫情传播风险,法官与生产商及破产管理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了解货物存放地的疫情防控政策,确保货物运输流畅,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统筹开展。

  历时15天,货物运输完毕。货物处置款到位后,253名职工债权全部实现。

  “我真是太高兴了,太满意了!失业两年一直在家没有工作,还有孩子要养,这个钱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河西区法院、河西法官都超给力!”一次性拿到12万元经济补偿款的刘睿眼睛里都带着笑。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