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郑雪梅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这首同样名为雪梅的诗。而其人,有雪的肤色梅的气质,却不似雪的冷而是温和待人,不似梅的孤傲而像梅一样坚韧,却又“无意苦争春”。
初识她,是在会议室、走廊或者食堂的擦肩而过;再识她,是在她被最高法通报表扬为“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先进个人”后,看她事迹材料的字里行间;进一步了解她,是前去采访时,从她助理和书记员的嘴里和她的言行举止里。
1970年出生的郑雪梅,拥有20多年党龄,1993年进入綦江县人民法院任书记员,现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近30年的刑事和审监审判生涯和她自身性格、修养结合起来,成就了一个严谨自律、尽职履责、宽以待人的人民法官,没有光芒万丈、轰轰烈烈,却于平凡中绽放自己尽心履行法官职责、努力追求法律信仰的独特光芒。
“她拟的判决书几乎不需要校对”
“我干书记员工作时间也比较长了,郑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待文书很认真,她拟的裁定文书质量一直很稳定地保持高水平,每次写好给我作校对,我基本都找不出什么错漏。”配合郑雪梅工作的书记员袁娜介绍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第一条,“减刑、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的适用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
“相应的,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更是需要从严裁定,最大限度让罪、责、刑相适应,既让积极改造的罪犯能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也坚决杜绝思想认识不到位者服刑未满便重回社会有再犯罪的可能!”郑雪梅说,这份严不仅体现在审案过程中,无论是法定情节还是酌定情节,都要仔细审查是否达到减刑条件;还体现在裁定书中,既要准确裁定是否减刑、减刑多少,更要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说服未满足申请要求的罪犯,让其认识到不足,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改造。
因此,每一份裁定书,都费尽郑雪梅的心血,全面深入了解每一个案情,严格审查减刑要件,如是否有前科、累犯、毒品再犯等等法定情节,财产刑是否履行完毕、服刑期间改造情况等等酌定情节如何,得出结论后再逐字逐句写成裁定书并仔细检查,然后交给书记员校对,确保每一个案件办得无可挑剔。
“郑老师2016年到审监庭,办了那么多件案子,没有一件出过错!”配合郑雪梅的法官助理龚玮涛很崇拜她这一点。
“她总是在与时间赛跑”
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备案案件的审限只有一个月,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真正给审判人员的办案时间经常只有十几天甚至五六天。
因此,在既要保证案件办理质量,又要在审限内结案的前提下,她和其他法官一样,只能与时间赛跑。
办公桌上一个在银行常见的点钞用的小水盒,是郑雪梅的得力小工具,为了更快地翻看动则几十页、多则几百页的判决书。
“抓紧时间,不能拖部门后腿!”这是郑雪梅经常对自己和龚玮涛、袁娜说的话,为此,加班加点成了他们的常态。
今年9月,郑雪梅的父亲生病住院,她请了年休假回老家的医院照顾。月底老人一出院,安顿好之后,郑雪梅便回了单位,连续多日加班加点结案。
不料国庆假期一结束,因为高血压和冠心病,郑雪梅自己也不得不进了医院。在面临休养身体和结案的难题时,郑雪梅和很多其他人一样,希望能有个两全法,然而并没有。她只好在完成必要的住院治疗后,带着药回归了上班生活。
风雪总能压垮不够坚韧的枝丫,但郑雪梅迈着自己的步伐,坚定地迎着风雪而上。
“她从严的作风里藏着担当与温情”
“一定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遵纪守法,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少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趁年轻多学习以取得一技之长,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光荣劳动者。”
“谢谢郑法官,我一定珍惜机会,痛改前非,遵纪守法,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去年八月的一天,郑雪梅和被宣告予以特赦的小李如此一番对话。这也是郑雪梅对每一位准予特赦人员及其家属均要进行的劝诫。
小李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因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七个月,缓刑三年,在其所居住社区实施社区矫正。其符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决定》中第七条规定的特赦条件,承办该案的郑雪梅依法裁定对其予以特赦。
“法律人总有个让‘罪、责、刑相适应’的情结,因此我们比社会大众更担心罪犯回归社会后再次犯罪,特别是服刑未满的特赦人员。所以,免不了要给他们更多叮嘱。”郑雪梅如此解释自己每次宣告裁定后对罪犯特别是对特赦人员及其家属的劝诫,笔者则从其中听出了一份责任与担当,也听出了她自嘲“婆婆妈妈、重复啰嗦”里的脉脉温情。
“郑老师脾气很好,很有耐心,我们经常收到申请减刑没有成功的罪犯或其家属的来信、来电,每次她都很温和、很详细地向对方解释法律依据。”龚玮涛很佩服郑雪梅在办理这么多“千篇一律”的案件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有这份耐心。
“她脾气好、坐得住,是个好老师”
说起郑老师对自己的帮助,龚玮涛和袁娜都有说不完的话。
“年轻人,要努力肯干,坐得住、有耐心。”龚玮涛说,郑雪梅常常这样鼓励身边的年轻人,而她自己,即使不再年轻,也依然是这样做的。
办理“减假”’案件几百件、一千件表面看起来都在重复相似的劳动,但郑雪梅认为,每个案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犯罪的动机、过程也不一样,不能因为相似就心里给它一个预判,否则很可能会出错。只有吃透判决全文才能深入了解罪犯的生长历程、前科情况、累犯情况、社会危害程度、主观恶性等决定减不减刑、减多少的关键信息。所以,一定要克服浮躁心理,全案深度审理,才能办出让人不可挑剔的案子。
“郑老师以身作则,办案都是‘从严从严再从严’,影响着我们也跟她一样,每个案子都要通读判决书,不是一遍,而是两三遍,以精确提取裁定所需信息。”龚玮涛说。
“还有,罪犯每得监狱一个‘表扬’,文书材料上都要附具体的加减分明细,郑老师要求我们要去核实每一项加减分。”袁娜说。
“郑老师相当于把我们当作员额法官在培养。一个案子她审理之后,会要求我们也审一遍,这样不仅为案件质量上了‘双保险’,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让我们不断积累着办案能力和技巧。”龚玮涛很感谢郑雪梅,是她让自己迅速成长。
“她还教给我们一个办案小技巧,就是利用庭里的分案表,在每个案子办理过程中记录其关键信息,以便后期自己审核案件办理情况、跟监狱交接等等事项不出错。”袁娜对郑雪梅的一些好习惯如数家珍。
老话曾言:“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而这一点,在无私教导年轻人的郑雪梅看来,完全不是问题。她认为,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一同在审判道路上“踏雪寻梅”,她所为之尽心竭力的司法事业才能更加蒸蒸日上,才能让人民群众沐浴到公平正义的“十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