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报道,目前京城有很多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例如,在龙锦苑东二区的南门和北门,每一次居民刷脸成功后,小区大门就会迅速打开并延时8秒关闭。虽然刷脸进小区方便快捷,得到不少居民认可,但也有不少居民担心刷脸泄露个人隐私,要求严格保障人脸数据的安全。
为了小区居民和物业安全,一些从前四敞八开的社区大门,如今齐刷刷安上了门禁。不同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刷卡等开门方式,刷脸技术不仅实现了无接触进出,而且避免了居民因忘带和丢失卡扣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尤其为社区老年人进出提供了方便。由于生物识别具有唯一性和随身性等特征,这项新潮的身份鉴别方式能更精准地识别出每个人的身份,等于为小区安全多建了一道屏障。
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并在各个领域快速推广,但这项新技术并未因此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青睐。全国各地小区,都有不少居民对于人脸识别门禁的安全可靠性提出质疑,一些年轻人也拒绝在门禁系统上传自己的面部特征数据。居民的担忧不无道理。刷脸技术能为身份识别提供更高的准确性,也在隐私泄露领域埋下隐患。面部识别需要采集每个人的“人脸密码”,且逐渐在商店、餐馆等消费场景中代替了传统密码的应用。这些生物特征一旦被窃取、倒卖甚至是伪造,那就是将用户置于隐私滥用和财产盗刷的风险之中。据央视曝光,目前2元可在网上买到上千条人脸数据,3D打印可制作仿真面具,经AI换脸和照片活化可生成动态视频,骗过核验系统,由此将引发盗取账号、诈骗财产及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可想而知。
刷脸技术本来是借助高科技加强安全的创新之举,因为使用这项技术守住了社区大门,却丢失了居民隐私,等于又增加了一个不安全的出口。近日,《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审议,拟禁止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进入小区。目前,京城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的小区,也都保留了多种开门途径,并未强制业主“刷脸”。这些做法既给了用户接受新技术的缓冲期,也给了技术本身提高安全性能的时间窗口。对于社区来说,安装人脸识别门禁是大势所趋,但确保居民人脸信息在存储保管等环节的安全性更加重要。同时,技术提供方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及技术伦理边界;监管部门更要跟上新技术的脚步,设立行业数据安全的“高压线”。
通过刷脸,门进来了,“脸”的安全也不能出去。如果以泄露“人脸密码”这样重要的隐私为代价,来获取诸如小区进出管理等方面的省时省力,相信没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