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农户更好对接大市场,好产品也能卖出好价钱。近年来,包括江苏一些农业大县,相继引进产业化联合体项目。接受采访时,泗洪县不少农民掰着手指头算账,认为保底收购模式并未起到“旱涝保收”的作用,说好的价格保护也未兑现。(每日新华电讯)
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针对农业的具体生产实践,各地推出了诸多助农利农的举措。但是,我们不能光停留再“助”的形式上、“利”的工程上,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护农”,唯如此,才能保证助农的效果、利农的效益。
农业生产特点,呼唤“护农”保障机制。农业收成是受自然天气影响、市场影响最大的一种产业,价格很不稳定。如报道中的红薯产业,行情大跌、说好的价格不能兑现,农民的信心必然消失。其实,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助农利农只停留在机制建立,没有真正让农民的种植产业能够旱涝保丰收,这样,必然削弱农民种植积极性,也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
“目标价格指数保险承保”,是护农机制的很好探索。打造“护农”保障机制,需要政府补贴,但是,也不能光靠政府补贴,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市场要素,市场规律来解决问题。为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泗洪县于去年9月推出小龙虾目标价格指数保险承保试点工程,颇受农民好评。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通过科学制定指数,引入保险承保,等于给农民的种植产业找到了一座靠山。这对于减少农业风险,保证农民利益,很有积极意义。
用“护农”强力避免助农利农跑偏走样。助农必须真心实意,利农必须真金白银。必须创新机制,遵循市场,打造“护农”强力,防范坑农害农,防范公司“掐”农户。要让更多的市场要素参与到农业产业中来,各方真正筑成利益共同体,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公司+农户”模式才有能开花结果,硕果飘香。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必须通过优先政策、科技创新、市场要素,共同打造护农保障机制。唯如此,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