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苏州一位医生不顾一切救人的事迹引来众多市民争相点赞。10月17日下午,在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4岁男孩当场昏迷不醒,口鼻处有出血。危急时刻,一位身穿西服的男子路过挺身而出抢救这名受伤男孩。记者了解到,救人的男子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功能监测和治疗室医生李飞。经过几次心肺复苏后,男童恢复了意识,在看到男童被送上去医院的汽车后,李飞默默离开,穿着带血的西服参加了当天的学术会议。
近年来,医护人员在公共场所突遇急病患者而实施生死急救的新闻常见诸报端。作为好人好事,医护人员在公共场所倾尽全力救人,的确让人感动,值得点赞。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男孩太幸运了,能遇上李飞医生,及时做心肺复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因为,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来说,在“黄金4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尤为关键。
但是,发病时恰巧遇见医护人员纯属小概率事件,幸运者往往是极少数。据报道,10月12日晚,武汉一名14岁中学生夜跑时突然倒地。事发学校监控视频显示,学生倒地13分钟后,附近社区医院医生才赶到进行心肺按压急救;25分钟后,120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当晚抢救无效死亡。这个事件也警示了我们,生死急救不能总靠幸运的“巧遇”。
事实上,近年来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例屡见不鲜。几乎每一起此类事件之后,都能听到各方呼吁,包括对倒地者及时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及为公共场所配备AED。然而一个残酷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肺复苏术普及率不到1%,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率是60%,德国更是高达80%。AED在我国的普及率也非常低,仅小部分城市在机场、部分地铁车站和体育场馆等配备该急救设施,但公众对其不会使用、不敢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医生“巧遇”救人的幸运凸显急救窘境。直面我国“心肺复苏术普及率不到1%”的现实,相关部门亟需大力开展培训,普及急救知识,并加大“救命仪器”配置密度。今年6月,山东潍坊一位名叫张军桥的医生在广场摆摊“救命”,免费教市民心肺复苏术,成为佳话。如果各地都能以类似接地气的方式大力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那么更多人就不会把生命寄托在幸运的“巧遇”上。
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既是一种救人,也是一种自救。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是,近期教育部明确表示,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其中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并与中国红十字会协同推进中小学急救知识教育。心脏骤停怎样做心肺复苏,游泳溺水如何进行人工呼吸,遇火烧伤如何进行快速处理……掌握急救知识,关键时刻可拯救生命。急救知识需要从娃娃抓起,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应成每个公民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