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战,气势如虹。然而,有干部反映,在脱贫验收压力下,资料表格填写占用了大量精力,“脱贫攻坚决胜咋成了资料决战呢?”(半月谈)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每户贫困户建立一个建档立卡帮扶记录本,甚至额外制作一张每月都需更新的明白卡,经常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填写资料;每户有3个APP系统需要不断填写,而且录入的信息随时有可能被系统修正给“抹掉”;为了迎检,最近几个月在对各种扶贫项目进行审计巡查,审计巡查后就得整改,整改就需要提供各种资料。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固然需要摸清底数、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进入冲刺阶段,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要迎接考核检查,且有助于给脱贫攻坚增加一定的动力。然而,现实中,有的检查却是让非专业的人参与,照本宣科,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有的检查习惯于进会议室,翻材料、看展板、听汇报,却不去实地走访检查;有的上级部门制定扶贫考核方案时,把“材料部分”作为核心标准,于是导致一些单位将扶贫材料变成“粉饰”,讲成绩夸夸其谈,对不足和问题遮遮掩掩、雾里看花。
更有甚者,个别地方扶贫经常性地赶工、返工,表面看是因为要应对上级检查,根本原因是“纸上扶贫”思维在作祟。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一种“假作为”。
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苦干实干。“访贫问苦”别沦为“登记造册”;“精准扶贫”别沦为“材料先行”;为了迎检,别临时突击召集人马加班加点“搞”材料,以表面的精细来证明工作的完美。这些,不仅会让“精准扶贫”偏离方向,更会让党和国家的良苦用心在基层打折扣甚至打水漂,让老百姓心生厌烦。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而繁重,因此,上级部门要严格控制向基层下发文的数量,精减基层向上级报文报表的数量,尤其是一些不那么必要的表格、资料填写等工作要尽量减少,让驻村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把重心下沉,将主要精力放在“精准识别”上,找出贫困户真正致贫原因,继而在帮扶项目和措施上找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脱贫路子,让贫困户真正彻底脱贫。
脱贫攻坚不是摆在纸上的数字游戏、表格游戏,莫要纸上谈兵误了正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全面小康是“实干”出来的,不是“填报”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