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要把经验和情谊带去香港
2020-08-02 21:48:15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作者:庄胜春 倪晶依 李炜
 

  国家卫健委8月1日消息,由湖北省武汉市选派6名有“方舱医院”实战经验的专家,组成“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改建为“方舱医院”提供设计、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技术支持。

  8月1日下午,“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队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接受央视新闻《相对论》采访时表示,此次支援香港,既要把武汉“方舱医院”的经验带过去,也要传递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感到责任重大。”

  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介绍,该院支援队随时待命出发。

  已根据平面图制定预案 随时待命出发

  央视新闻《相对论》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了解到,本次受命支援香港抗疫的“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主体人员,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武昌方舱医院的核心成员,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武昌方舱医院院长万军,武昌方舱医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永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办公室主任成于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春英。

  支援队另外两位专家,分别来自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中信建筑设计总院第七设计院。

  据支援队中分管医疗的马永刚介绍,7月23日,在国家卫健委的主持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湖北有关单位同香港、澳门及广东有关方面召开了视频会议,会上香港方面表示疫情比较严峻,可能需要内地支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参会人员随后分享了武昌方舱医院抗疫实践的经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管的武昌方舱医院,是武汉市首批建设、第一个收治轻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方舱医院。“我们经历过从设计到管理整个过程,在武汉战疫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支援队队长万军介绍,此次重新整理了武汉抗疫的经验,强化相应人员的技术,并学习了香港的医疗规范制度,做好必要的防护物资准备。

  7月27日,马永刚得知自己将和几位同事一同筹备赴港事宜。他告诉央视新闻《相对论》,已根据此前收到的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平面图制定预案。作为方舱医院,最重要的就是院感方面的“三区”“两通道”——“三区”即为缓冲区、污染区和清洁区,“两通道”系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开放多少床位,病仓怎么划分,院感怎么改建,病人入住后如何经营管理,主要是这方面的预案。”

  武汉经验需在港本土化 望尽快控制疫情

  8月1日,由亚洲国际博览馆一号展馆改建的“方舱医院”开始接收新冠肺炎确诊病人。马永刚没有参与一号展馆改建设计,但通过媒体报道注意到内部陈设。

  现场照片显示,每位病人拥有9平方米左右的独立生活空间,每间三面均有隔板,马永刚认为独立生活空间的设计很人性化,院外走廊内设有多部监测病患血压、心率、体温等数据的监察电脑,这类智能化的设施可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降低接触感染的风险。但他同时提出,此前经验表明很多病人希望多跟医生接触,解释安慰工作也很重要。

  当时在武昌方舱医院,马永刚是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我们发现沟通非常重要。即使是我这样的行政人员,每隔三天都要到方舱里和病人交流。但是到香港以后,我们可能因语言沟通不太顺畅。香港同行主要通过智能化设备来交流,我们这一套也不一定适合。”马永刚说,届时还要进一步协商,内地的这些经验要在香港本土化。

  万军表示,此次支援香港,既要把武汉“方舱医院”的经验带过去,包括场馆设计、人员配置、流程规划等整个新冠肺炎防治流程的总体把控,也要传递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把这种情谊通过工作呈现出来:“我们感到责任重大。”

  马永刚认为,此次支援香港的最大挑战就是沟通问题——他注意到,香港的网络舆论有些反对的声音,如“不需要”“抢饭碗”等。他说,作为医务人员,惟愿帮助香港同胞尽快控制疫情,“希望香港市民也能这样想。”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