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法院黄河涯人民法庭立足乡村审判工作实际,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实行“三四五”党建工作法,实现党建与审判深度融合,将黄河涯法庭打造成司法服务的“金字招牌”。近日,该法庭获评“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让党旗飘扬在法庭内外
黄河涯法庭成立于1997年7月1日,辖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6万余人,64个自然村,目前法庭配备庭长1名、法官助理2名、人民陪审员5名,每年调处纠纷1000余件。
多年来,黄河涯法庭党支部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创新“三四五”党建工作法,促进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法院文化、作风建设的“三个融合”,形成党建新标准、创造党建新品牌、实践党建新形式、完善党建新机制的“四新举措”,打造学习教育、党性分析、岗位培训、主题活动、为民服务的“五大平台”。
黄河涯法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联系帮扶社区、“一对一”精准扶贫工作,与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2019年,黄河涯法庭入选德城区“初心地图”,全年接待引领8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学习之旅、初心之旅,黄河涯法庭党支部书记赵立梅被授予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山东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智慧办案让群众打官司更便捷
为回应群众对互联网时代诉讼服务的新要求,德州法院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新动能,大力推进诉讼服务平台建设,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打通诉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黄河涯法庭一楼办案区设置了4台电脑提供网上自助立案、电子卷宗自助查询服务,现在所有案件均实行网上立案,实施纸质卷宗和电子卷宗双轨制,科技化助力审判工作。
在法庭内不但实现了“物理零距离、网络全时空、交流无障碍”的网上立案,还建成“审判科技法庭”。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去年春天,村里两个村民庞某甲和庞某乙因为浇地踩坏小麦的问题而发生争执,虽没有产生肢体冲突,但村民庞某甲当天晚上却因突发脑溢血后昏迷成了植物人。庞某甲家属向庞某乙索要15000元补偿,庞某乙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坚决不给。此后,矛盾纠纷闹到了法院。
了解案情后,诉讼服务中心的干警王亮就把案件分给了人民调解员李之敬。经他十余次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2600元的补偿协议。
黄河涯镇现已有30名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深入了解情况的优势,找准矛盾纠纷的根源,从源头化解纠纷,加强溯源治理,将矛盾纠纷消化于无形。在多元化调解机制下,黄河涯法庭的调撤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并连年增长,2019年调撤率高达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