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了工作目标: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可以“一箭双雕”,对于落实好“六稳”“六保”意义重大。其一,老旧小区变得既好看又宜居,正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二,老旧小区改造涉及面极广,一方面硬件改造能够带动相关原材料、设备类的需求,推动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运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软件升级,增强和优化养老、托育、社区医疗、家政保洁等服务供给,也能够释放内需潜力,并促进就业。
此次《意见》一个很大的亮点在于,以创新思维推动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首先,在改造资金方面,提出要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推动居民出资参与改造,并指出可通过直接出资、使用(补建、续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实。其次,在改造实施方面,提出要健全动员居民参与机制,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小区党组织引领的多种形式基层协商,主动了解居民诉求,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参与监督等。最后,在改造成果的维护方面,提出要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
怎样最广泛地动员居民参与其中,就成为摆在治理者面前的课题。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搭建好沟通议事的桥梁,让居民的声音“听得到”“看得见”,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也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重要基础。如广州天河一小区,就成立了以居民为主的建管委,并推选出党小组长、楼栋长,与街道和居委会等一起向居民征询意见,同时采取先做样板、居民普遍认可后再逐栋实施的方法推动改造,极大地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此外,社会力量在参与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吸纳更多的当地居民就业,从而与社区实现良性互动,增强居民的认同感。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需要充分地集民意、汇民力、聚民心,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让发展更有质量,让人民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