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社区治理“同心圆”
2020-07-08 14:13:52 | 来源:河北新闻网 | 作者:杨红
 

  如何探索构建“党建+”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易地扶贫安置点新型社区各类组织、部门、社会力量共促共融、互联互通?今年以来,贵州铜仁市结合脱贫攻坚实际,聚焦精准服务29.35万搬迁“新市民”,统筹各类资源、服务和力量向14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倾斜,由组织“搭台”,请群团“唱戏”,邀社会“参演”,让群众“自治”,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覆盖广泛的社区治理体系。( 中国组织人事报)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的治理,则需要各方联动、持续创新。作为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社区工作,既需要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也需要群团主动融入,还需要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发挥群众自治作用,绘好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党建引领,凝聚社区治理合力。易地扶贫搬迁以后,群众面对新环境自然也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做好新社区管理,就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把各类资源统筹起来,实现安置社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构建联系无障碍、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管理服务体系,让党组织能够不断延伸,凝聚社区治理合力,更好地为推动新社区的各项工作。

  区域统筹,让群团更好服务群众。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下半篇”文章,需要以“一盘棋”的思维去推动,打造新社区治理的“新格局”。为实现“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标,该市探索构建“1+3+X”工作机制,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工青妇3个部门为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升群团组织快速反应、精准落实、服务群众的能力。凝心聚力,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上用力更精准,服务能力更提升,从而让群众的问题得到更快解决。

  社会协调,构筑安居乐业新家园。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社会参与作用,为基层治理“输入”更多社会力量,才能够更好地打造新家园。铜仁市探索创新“N+1”联帮联扶模式,以安置点为中心,组织先进党组织、社会组织、学校等社会资源对应与安置点相关的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展开点对点帮扶,充分发挥医疗机构、教育教学、公共卫生等在社区的作用。“点对点”的帮扶,不仅仅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与贫困群众精准对接,更有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探索出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群众参与,打造“社区的主人”。社区是社区群众共同的家园,要让群众能够从“被动”管理变成主动“治理”,就需要激活社区自治能量,建立社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党心连民心”的桥梁,每周由安置点党支部组织,定期召开党员干部、党小组长、楼栋长、社区工会、志愿者、妇联等人员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治理相关问题。通过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既能够增强社区群众的责任感,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区的治理中去,在共治之下让社区更和谐,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