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问政山东》曝光了“智慧临沂商城”烂尾的故事。从2015年开始,山东临沂重金打造“智慧临沂商城”,初衷本来很好,是为了推动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可是五年的时间过去,总投资5600多万,结果只能在主页与主页之间跳转。
雄心勃勃的计划,为什么会烂尾成这样?临沂市长的“诊断”很到位:有些工作人员确实办了一些自以为让领导满意,却让百姓失望的蠢事。也就是说,这个设想更像是打造一个新概念,然后指望上级领导点赞的“政绩工程”,而并未认真做过调研,进行可行性论证。这样的平台,自然无法从根本上真正以商户的现实需求为主。
数字化虽然是大势所趋,可是只要认真做一些市场调查就知道,这种网商平台市场竞争本来就很激烈,有很多成熟的平台可以合作利用,为什么要多花钱去“打造临沂自己的阿里巴巴”?在激烈的平台竞争中,纯市场力量都不太容易做出有竞争力的平台,由地方政府主导,又能做出什么样子,失败可以说是早就注定的。
但这种纵向打造类似“智慧商城”的冲动,并不只在临沂一个地方存在。这种普遍的“政绩冲动”很耐人寻味,除了想“让领导满意”之外,其中有没有别的腐败利益考量,也值得追问。像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山寨的网站,已经花掉了5600多万。这些钱花在了哪,经不经得起严查?打造一个高大上的项目,实际上变成利益输送的渠道,这样的腐败现象民众并不陌生。
商城要走线上线下融合的路子,可以说早就是社会共识。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做,而在于怎么做。试想,如果临沂当初不是想搞“自己的阿里巴巴”,而是和其他网商平台合作,把这几千万用在合作和补助商户、以及技能培训上面,那收获一定比现在大得多。只不过,和网商平台合作可能听起来没有“智慧临沂商城”那么有强烈的存在感。
说到底,还是官员政绩评价体系的问题。如果只要设想出一个高大上的项目,不管做成做不成,最终具体官员都不会被追究责任,那无疑就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因此,要避免这种“知错试错”,还需要提高乱作为的代价。
不妨把“智慧临沂商城”的烂尾,当作一个典型案例来对待。去梳理清楚决策和执行的整个过程,官员拍脑袋决策是否有严格的限制,运行过程有没有利益输送的腐败现象,把这些制度性的漏洞补上,那类似错误才不会一再发生。这也是“问政”真正需要去“问”的内容。如果“问而不改”,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