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首先要解决“麻烦”问题
2020-06-12 15:55:52 |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崔文佳
 

  使用公筷的倡议提出已久,北京更进一步,已将其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近日有媒体走访北京几十家餐厅后发现,社会共识有了,公筷使用情况却难言乐观,“太麻烦”是导致倡议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

  以流行病学的视角观之,围桌共食、筷来箸往存在相当隐患,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给所有人上了一堂公共卫生课。但为何“道理全都懂,就是做不到”?有的人外出就餐自备餐具,可吃完饭发现这些餐具不便清理;有的人配合使用餐厅公筷,但同桌的其他人不用,自己用也就失去了意义;还有的是桌上筷子太多,一来二去公筷私筷就弄混了……

  一种生活习惯的养成,往往是人们出于某种便利性而进行选择的结果。明知道对的事,不一定大家都愿意去做。倡导新习惯,意味着倒逼人们走出“舒适区”,给自己“找麻烦”。事实证明,寄望于人们自觉克己并不现实,必须有外力的制约和引导。这也是为什么,北京要“小题大做”,以种种系统性的设计和动真格的处罚来为大众行为纠偏。但不同于乘车霸座、遛狗不牵绳、高空抛物、乱穿马路等行为,不用公筷不会当即产生公共危害,这就决定了,管理不能硬来,只能因势利导。

  就眼下的情况来说,这种引导关键是拿出细致举措,解决现实问题,降低人们新旧行为模式过渡期的不适感。比如,鼓励商家为使用公筷的食客打折,以实打实的优惠调动大家克服不便的积极性;针对公筷私筷容易混淆的情况,可以从长度、颜色等多方面加大二者标识;对于自备餐具的客人,餐厅能否提供餐后清洁条件?总而言之,倡导文明新风,不能止于振臂一呼。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决麻烦不便,才是确保这场文明革命走向深入的关键。

  倡导文明新风,从降低人们改变习惯的不适应性入手,才能更加有效。今日北京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要领文明风气之先,从推广公筷等小事上,探索进一步拓展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维度,也会为北京的美好明天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