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时,天气初晴,那一树一树的花开在阳光下透着愉悦的气息,一个季节的味道扑面而来。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繁花似锦,思绪在无意间飞舞旋转,飘进了那些听雨的岁月,走进了清风拂面的日子。
年少时,总梦想着仗剑走天涯,因而在春雨绵绵之时,总喜欢抛开小伞、在雨中奔跑,那是属于青春的活力,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性。而在那些雨中探秘的时光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与西北政法大学的邂逅,那时听雨是一场时空的穿越、思维的碰撞,惊叹的是法学鼻祖张汤与西北政法大学跨越千年的缘分。顺着这份缘分,悄悄地寻着独属于历史的些微印记,触摸历史的年轮、看尽历史的沧桑后,渐渐读懂了一代廉吏最初的心声和一世的坚守,那是对法律人最初的教诲。
记得那时听雨总喜欢靠在宿舍窗前,遥望着张汤墓的方向,聊着些张汤的故事,曾经对于张汤酷吏的印象就在那点点雨滴中悄然发生了变化。张汤墓的发现始于西北政法大学新校区建设,随着建设挖掘的深入,揭开了他一生的跌宕起伏。而最让人意外的是曾经位极人臣的张汤,在被人诬告陷害自杀后,家中财产不超过五百金且都得自皇上的赏赐、无其他产业;其母更言:“张汤作为天子的大臣,被恶言污蔑致死,有什么可厚葬的”,遂用牛车装载其尸体下葬,只有棺木而没有外椁。汉武帝得知后感叹:“没有这样的母亲,不能生下这样的儿子。”的确,廉洁自律的家风在张汤家族中流传,其后九世,有多人位列三公,皆以廉洁奉公受人尊敬。如今,张汤墓遗址上建有一馆(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陈列馆)、一亭(廉亭)、一碑(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发掘纪念碑)、一石(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廉亭记),在那些听雨的时光中,莘莘学子们时常喜爱流连于此,在雨中感悟着先贤的智慧、遵循着圣哲的脚步,带着一份廉洁奉公的初心踏上法律人生之路。
时光匆匆,年少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却在灵魂深处留下最初的印记。而今听雨,依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绵绵细雨还是狂风骤雨,总有属于它的故事、属于它的情怀。自从踏入法院大门后,总能看到、听到许多事迹,不说鞠躬尽瘁的“燃灯者”邹碧华,不说全国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黄志丽,单说身边的普通人与微小的事,就有无数的动容。
那是一件一直徘徊于记忆深处的身边小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两辆车发生碰撞,双方当事人都昏迷不醒,但过路人却无一人为此驻足、施以援手。此时,一位法院干警经过此地看到此景立即停下,拿出手机报警急救,并始终守在伤者身边,直至医护人员到达。后来据医生说,伤者要是再晚一点送到有可能就没救了。事后,当事者多方打听知道救助者的工作单位和姓名,前去表示一份心意。而那位法院人在几番推脱无法拒绝后就先收下,但在送走眼带湿润的被救助人后,立即上报单位纪检监察部门,通过他们退还红包。在这件事中,一个举手之劳的电话,挽救了鲜活的生命;一个拒收红包的举动,延续着廉洁的初心。这是法院人矢志不渝的追寻。
此去经年,多少岁月流逝,多少光阴似箭,听雨已成为四季不变的乐趣。在听雨中感受春的温柔、夏的豪迈、秋的婉约、冬的深沉,那是四季的变幻!在听雨中,也总能想起那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生活变幻的情思。在听雨中,还有那些回忆、那些故事,皆是法律人生孜孜不倦的追寻。
在这些听雨的日子,有着无数的感悟和动听的歌谣,但总有雨过天晴的日子,那又是不一样的体验。看!窗外,粉红色的花朵在枝头摇曳、垂落在窗前、开满了一墙,花瓣上的雨滴在阳光下闪耀,那是初心之所在、更是初心的延续,正装点着岁月的颜色!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