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司法新华章
沧海横流显砥柱,最是风雨见初心。
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巨大成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再次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我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优势和巨大活力。
人民法院与时代同发展,与社会共进步。过去的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带领全国法院锐意改革,不断进取,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审判执行工作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服务和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坚持党的领导,做好人民法院的党建工作,事关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人民法院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担当,事关人民司法事业的新发展新进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要求全体法院工作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按照抓好“关键少数”的要求,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的要求,认真检视反思,狠抓整改落实,形成了讲政治、顾大局,立身正、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的良好政治生态。同时,狠抓系统内的党建工作,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形成了上下一心、聚精会神的工作氛围,为执法办案、司法改革、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定期听取审判执行工作运行态势情况报告,坚持问题导向,注意分析形势、把握形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认真加强研判,找准法院工作结合点、切入点,及时完善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健全工作机制、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切实服务和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二)致力于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政治安全、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一年来,人民法院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稳定社会大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黑恶势力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一颗毒瘤,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黑恶势力往往伴随着黄赌毒以及暴力犯罪,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秉持扫黑除恶“深挖彻查、打伞破网”的工作要求,制定司法解释,明确司法政策,依法审结了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云南孙小果案、湖南操场埋尸案等一系列大案,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全面推开向纵深推进,浮在面上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隐藏更深的黑恶势力将要触及,打击难度更大,对于人民法院精准运用法律武器能力的考验更加直接。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综合治理。为此,各地人民法院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由“扫”到“治”的跨越。
“天地有正气,浩然日月明。”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会享受到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大安全感。
(三)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排名跃升至第31位,其中就凝结着人民法院在司法领域作出的特殊贡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的多样性和国际商事争议的特殊性,对专门、特别的司法服务提出了迫切需求。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了进一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体现了人民法院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倡议、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实践,也是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法律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与成果。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2019年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上诉案件。在“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代表见证了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给予高度评价。
各地人民法院还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要求,将保障金融债权、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贯彻到执法办案全过程,以实际行动回应新时代对金融审判的新要求。与此同时,通过依法清理僵尸企业和解决经济纠纷,畅通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在司法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方面,人民法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以及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出台实施一系列司法举措。
(四)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人民法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将“诉源治理”融入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着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将“最好的场所、最便捷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打造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两个“一站式”工作推进以来,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让老百姓耳目一新,快捷高效的多元解纷新举措令老百姓赞不绝口。两个“一站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人民群众带来了跨越性服务升级,为人民法院工作带来了司法高效率,有效地推动了诉讼服务架构重塑和多元解纷路径重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司法为民创新发展之路。
更为重要的是,两个“一站式”工作推进以来,各级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大格局之中,以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责任共担、多种机制共振、多种资源整合为着力点,以风险防控职能延伸、诉前解纷关口前移为突破点,立足司法职能推动形成解纷格局构建、解纷资源汇聚的“枫桥经验”,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平台”,彰显法院形象的“第一品牌”,极大地提升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
(五)不断增强司法判决的指引评价功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在过去的一年中,围绕透过司法裁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了新作为、大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致力于把每一起案件都作为一个引领社会风尚的指向标,把每一场庭审都当作一堂法治公开课,把每一份裁判文书都当作一张法制宣传单。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明确要求,在制定司法文件、审判执行工作等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鲜明的价值导向。在近年综合发布涉及刑事、行政、民事、执行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前不久又发布了专题聚焦民事审判领域的十大典型案例,不断强化司法审判的指引评价功能,大力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
在这样的司法理念指引下,各地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运用司法手段,让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让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谴责和惩戒,不断弘扬社会正气、正能量,判决并执行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案件。无论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案,还是首例通过互联网审理的涉英烈保护案,裁判结果都有力地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有效保护了英烈尊严,释放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对营造崇尚英烈、敬重英烈、捍卫英烈精神的社会环境,以及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起到积极作用。
人民法院一方面通过司法裁判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作出肯定性评价,倡导公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中华儿女互有责任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通过司法裁判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引导公民树立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其中不少判决收获广泛赞誉,被称赞是“引领见义勇为新风尚”“给整个社会注入一支正义凛然的强心剂”。
(六)全面巩固提升“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
2019年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宣布:“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重要的是,通过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人民法院打出了士气,打出了信心,打出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充分体现了使命担当和为民情怀。
执行不停步,改革无穷期。在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后,人民法院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舍我其谁的气魄,从“基本”向“切实”迈进,继续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稳健迈进。经过一年再奋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又交上了一份亮丽答卷: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多个涉执行司法文件,积极推动执行长效机制落实落地,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特别是发布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53项主要任务,推动执行工作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前进。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有力遵循。
——2019年,经过全国法院再努力、再拼搏,基本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执行工作模式实现重大变革,有力促进了执行权依法规范高效运行,有效清理了一批长期形成的历史欠账,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反规避执行的高压态势,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司法样本,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为世界各国解决执行难提供了中国方案。
(七)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党的十九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高度,作出了“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战略部署。最高人民法院深入研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内容与重点,于2019年2月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确定了未来五年司法改革的重要依据和关键抓手。
“两高三部”联合发布意见完善刑事诉讼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提升诉讼效率;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相关的程序规则,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促进司法公开,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司法公信力;为进一步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多个中基层法院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诉讼程序效能。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人民法院坚持刀刃向内,不断完善自我。2019年,新修订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先后实施,全面推进高素质法官队伍建设,加强对法官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力求做到权责清晰、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监督有力;健全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权力运行体系,明确院庭长的权力清单和监督管理职责,制定法官惩戒工作规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行使。
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蹄疾步稳,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更加凸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八)移动新媒体和区块链技术得到新应用,智慧法院建设实现新进步。
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犹如司法工作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年来,全国法院锐意进取、迎难而上,有效落实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创新应用取得较大突破。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初步完成,全国91%的法院建成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全国范围内跨域立案基本实现,移动微法院试点推广有序开展,现代科技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迈出重要步伐。
——全面提升审判执行工作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推广庭审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纠错、类案强制检索等应用,努力攻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一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全方位升级执行办案平台。
——完善全国统一司法链平台,提升司法管理精细化水平,积极探索引入智能合约,建设完善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优化办公办案系统,加快建设全国人民法庭信息网和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平台。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质效型运维管理和安全防御能力建设,优化法院专网结构,提升网络可靠性,建设完善可视化运行质效管理平台,健全质效型运维保障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确保智慧法院建设稳步推进。
(九)加快推进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队伍强则事业兴。队伍建设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和保证。“要牢牢守住人民法院工作的初心,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领导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研讨时的讲话掷地有声。
守初心担使命,永葆人民法院队伍政治本色。一年来,各级人民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锤炼政治品格,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坚持从严治院、刀刃向内,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顶层设计,认真落实教育培训规划,扎实开展多形式、分层级、全覆盖的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法院队伍司法能力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第七次全国法院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并制定印发《2019—2023年全国法院教育培训规划》,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身边的先进可信可学。2019年,全国模范法官李庆军忠诚履职、清正廉洁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在以李庆军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法官带动下,人民法院队伍不断成长,正在为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人民司法事业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严惩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时间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及时出台司法文件,及时发布典型案例,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云上审执”显温度。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带来的新情况,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在线诉讼,各地法院及时转变诉讼模式和审判执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利剑出鞘扫浊气。面对疫情期间出现的抗拒疫情防控措施、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诈骗、造谣传谣、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不法行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从严惩处一批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充分发挥了司法震慑作用。
深入一线筑堡垒。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各地人民法院按照地方党委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维护稳定等工作。各地法院干警积极响应,主动请战,数万名干警进入防控一线,积极参与联防联控,全力支援基层组织,助力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复工复产有担当。疫情防控期间,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并认真落实《关于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意见》《关于依法妥善办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忆往昔,风雨无阻,成果丰硕。新征程,奋勇向前,不负韶华。2020年,各级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抓好“新”机遇,念好“新”字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