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法典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民法典(草案)》),并决定提交将于今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讨论与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立法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在万众期盼中呼之欲出。这部饱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民法典(草案)》由2017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与若干民法分编草案组合而成,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附则八个部分,共计1260个草案条文。
古人云:“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法治,是治理国政的最重要方式,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内在品质的根本依托,也是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现代化国家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因此,新时代民法典的制定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伟大实践,在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努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向的历史当下,更加彰显了其非凡的里程碑意义。
一、民法典的制定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民法典的制定立足中国实际,充满了对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无比自信。
其一,《民法典(草案)》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的基础上,由其文化生命力内化而成的坚定信心,并不断拓展外化形成的行为范式。《民法典(草案)》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清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折射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怀注入到了所有民事法律制度的价值内核之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新时代民法典中的文化自信心。
其二,《民法典(草案)》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命运的信心。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民法典的价值模式,《民法典(草案)》不仅仅通过交易范式引导,鼓励社会个体通过诚实经营创造与积累财富,更重要的是它还从公共利益优先的视角,将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作为终极目标之一。另外,它还针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危机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一致性话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典的胸襟与舍我其谁的无比自信。
二、民法典的制定标志着私权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日趋完善
民商事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尤其是民法典的制定,生动诠释了市场经济逻辑下的中国私权治理体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两步走”。
其一,私权治理体系从初立到雏形。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行,开启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私权治理思维的转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等重要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先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商事法律体系逐步建立,中国私权治理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这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腾飞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丰硕成果的取得,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
其二,私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整合与完善。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私权治理体系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如: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涌现了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民商事法律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修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外,民众提出了更多的精神性权利诉求,私权保障体系需进一步细化。通过发展既有法律规范,整合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进而融合构建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实现我国私权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完善的最关键一步。
可以预见的是,民法典的正式颁布实施,将标志着中国私权治理体系发展“两步走”的实现。这不仅是依法治国战略全面推进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动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法典的制定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在通过制度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提升国家科学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的综合水平。《民法典(草案)》在制定过程中秉持问题导向,面向社会各界广开言路、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将民事权利运行基本规律与中国本土特色相结合。作为私权治理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的制定会极大促进国家治理效能最大化,是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一环。
概括起来,《民法典(草案)》试图通过两个“着力”,在各个领域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其一,着力改善民生,让民众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如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格权独立成编;首次对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的医学和科学研究给予回应;完善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这些均表达了民法对人的全面、终极关怀。其二,着力为新常态下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助力,全面促进经济繁荣。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相关制度予以完善;在合同编分别对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进行了专章规定,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正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启的伟大时代节点。回顾民法典的制定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完善与全面贯彻的根本保证。我们也应满怀憧憬,相信随着民法典的正式出台,必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实现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不断转化,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