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过夜”模式 为民服务做了一件大事
2020-04-21 15:17:23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郝冬梅
 

  “书记,村里的路灯什么时候可以安装?”“你放心!‘五一’前肯定能全部安装好!” 4月14日晚上,宁波鄞州姜山镇陆家堰村综治工作站内灯火通明,村民吴良财特意来询问工作进展,听到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的这番话,他总算放心了。每周二18:30-19: 30,陆家堰村的村干部全部上岗,及时受理、处置村里的各类事项,按照“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原则,推进矛盾纠纷一线化解。

  每周二推出“夜诊”服务,是宁波鄞州姜山镇陆家堰村的创新举措。所谓的“夜诊”,就是集中接待群众,对群众诉求进行回应。最值得一说的是,对群众诉求和意见,他们提出“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的标准。

  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当场回应的就当场回应,能够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对于事情有点复杂的,则是“大事不过周”,在一周的时间内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能够解决的则一周之内必须解决。

  基层治理,可以说是存在难度的。因为基层干部就在百姓身边,而百姓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基层干部一举一动。基层服务搞好了,不仅能够化解纠纷,不仅能够树立形象,还会增加群众的好感。很多问题其实在基层就能解决。

  然而,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踢皮球”现象,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原本十分简单,可是基层干部却总是回答“需要请示领导”,“需要请示上级”,“我们不能做主”,“需要等等”。这样的回答,老百姓自然是不满意的。当然,有的时候,百姓提出的问题,基层干部确实也“不好解决”。但是,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也需要“实话实说”,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为何不能解决,为何难以解决,而不该是“你推我,我推你”。百姓不是不讲道理,只要理由能够被接受,他们一样会理解。

  有的时候基层的一些“小纠纷”之所以变成“大矛盾”,就在于回应百姓的诉求,不讲方式方法,而是粗暴的,不耐烦的“严词拒绝”。即便再多的理由,老百姓心里也会“憋着一股子气”,久而久之就激化了矛盾。

  而宁波鄞州姜山镇陆家堰村的“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回应模式,则纾解了这些问题,大家有什么诉求,当面锣、对面鼓说说,小的事情,当场回应,当场解决。大点的事情,一周之内给出说法,或者解决完毕。这样一来,老百姓也就“不好意思”有什么怨言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用心换心,才能减少隔阂。

  回应群众质疑需要更多“小事不过夜”。小事情办好了,就是做好了服务百姓的大事情。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