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爱卫会日前决定,4月份在全市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今年的主题为“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活动期间,将全面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关注居家环境和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改善。并要求各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贯彻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扩大爱国卫生运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人人参与健康北京建设,人人共享健康北京建设成果。连日来,很多社区都开展了卫生大扫除等活动。
卫生运动之前为何加上爱国二字?讲卫生和爱国之间有什么联系?很多人心中有此疑问。遥想1952年3月,正是为了反击美国的细菌战,才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由此而来,可见这一运动与防疫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相信很多市民更加体会到个人卫生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轰轰烈烈的卫生运动,真的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因为不少人没有患病后戴口罩的习惯,而又缺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意识,在初始阶段给新冠病毒创造了大肆蔓延的机会;在疫情发展初期,很多人毫无顾忌地聚会聚餐,推杯换盏、亲密无间,才导致了一起起聚集性疫情发生。直到现在,仍有人自以为刀枪不入,沿袭着旧有的不良习惯,公共场合不戴口罩,随地吐痰;甚至一些地方刚刚降低疫情风险等级没几天,有人便迫不及待地扯下口罩扎堆打麻将、聚餐、游玩,故态复萌,更可见不良习惯的根深蒂固,以及好习惯的养成之难。
对新冠疫情的战斗,是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民战争。全国范围内基本阻断疫情传播的成绩,也再次说明,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调动整个国家力量。值得反思的正是,如果卫生条件再好一些、卫生习惯再牢固一些,卫生标准再高一些,是不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人数?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这正是爱国卫生运动的现实意义所在。
讲卫生是一种健康习惯,更是一种爱国力量。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开展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