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开始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总额16.8亿元的消费券。不到三天,这一波操作带动杭州市场消费近5亿元,拉动效应达到了15倍。现在,多地陆续推出消费券,打响了消费回暖战役。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地启动起来。而且,与投资相比,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更直接、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疏通生产循环。但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市场在整体稳健基础上也出现了暂时性负增长。此时,以发放消费券来克服疫情对消费的短期影响,可谓契合时机、切中实际。
然而,综合国内外促进消费的经验,消费券并非长久之策。作为一种刺激消费的“杠杆”,它实质上是政府提供的一种消费补贴。启用消费券的目的,在于撬动市场需求,实现资源配置,引导生产持续扩大,带动经济向前发展。但是,如果对其使用不当,消费券未必能够引发经济活动的连锁反应,反倒会使一种消费抑制另一种消费,造成所谓的消费萎缩。对此,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曾强调,各地应量力而行,仔细研判,找准适合自身的促消费路径。
所以,促消费务必要科学规划。首先,贵在一个“准”字。实践证明,消费券恐怕不适合投放在生活必需品领域;那些上下游带动作用强、横向关联行业多的特定行业,更适合发放消费券。其次,要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平台拥有技术优势,能从消费券的发放方式、发放范围等多方面展开优化,促使投放的全过程兼顾公平与效率。这也是此轮各地发放消费券的一大特点。相当多的地区选择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了在线发放,不但领取便捷,而且使用方便。
长期来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策的系统工程来保障。一方面,这意味着需要加快培育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让市场上有充足而丰富的供应;另一方面,还需要稳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让人们对花钱消费有底气、有信心。唯有综合施策,才能稳定消费预期,让人们真正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