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诊治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3月23日,新增确诊病例78例,其中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本土确诊各1例,境外输入74例。“根据世卫组织最新通报,全球确诊病例已突破30万例。零星散发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吴尊友表示,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继续蔓延扩散,“但我们已经建立了‘三道防线’,能够很好地抵御境外输入病例。”
“目前病毒疾病总体来讲没有特效药,现在大部分病毒疾病都需要对症支持治疗,只有少数的抗病毒药用于病毒性疾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贵强在发布会上介绍。
他说,和流感、“非典”比较,新冠病毒也有一些特点,比如,它的传染性相对强,比SARS强很多;从致病性来看,相对比流感重、比SARS轻。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从“转归”来看,病毒存在时间比较长、排毒时间相对长一些,“和SARS、流感相对比来讲,它可能更长一些。”
王贵强说,对这个新的病毒性疾病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地方,还在逐渐积累经验。希望通过大量的数据观察、研究工作,能够逐渐认识新冠病毒的整体特点,包括病毒血症的情况,病毒的动态变化、“转归”等。
答记者问
境外输入会不会导致本土第二次大流行?
针对“境外输入会不会导致本土的第二次大流行”这一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吴尊友说,“我们已经建立了‘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能够很好地抵御境外输入病例。”
他介绍,“海关是第一道防线。境外感染者在入关时,海关通过测量体温、询问症状,以及对过去40天旅行史的审查,可以把有症状者或者出访前已经有症状者筛查出来,直接送到指定医疗机构治疗。第二道防线是入境人员要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如果处在潜伏期的进来了,通过14天的观察期就能够发现。万一第一道、第二道还有漏的,出现症状以后,总要到医疗机构就诊,这是第三道防线。我们的医务人员已经有了这个意识,一旦有病人很快能够诊断治疗。目前为止,我们的输入病例基本堵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还没有发现病人。”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造成病毒扩散?
吴尊友说,实验室诊断方法能够查出此人有新冠肺炎病毒,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这就是无症状感染者。
他认为,无症状感染者不会造成疫情传播扩散。“在中国我们现在的管理措施,密切接触者都已经纳入隔离观察,而且隔离观察都是独立的,一旦发现症状马上转到医院去诊断治疗,不会造成社会上的传播扩散。对于这种风险我们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所以防治措施方面对这个问题是密切关注的。”
同时,有记者提问,近期武汉市一些门诊出现了无流行病学史的病例,他们的感染渠道是否有新的调查进展?
对此,吴尊友回应称,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只要出现一个病人就要及时发现、跟踪处理,这对于防控疫情阶段性胜利以后巩固成果、防止第二次传播流行非常重要。
死亡病例解剖工作有何重要发现?
王贵强说,目前有几个团队在做病亡患者的尸体解剖。他介绍,从初步病理结果来看,“像临床看到的一样,首先累及到肺,肺部病变是非常重的。在小的支气管里看到很多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堵塞了小气道,阻碍了气体交换,直接影响到体内的氧饱和度指数。”
他说,通过电镜检查,发现很多病毒还在病亡患者的肺里存在,这是对临床非常重要的提示,“现在已经对患者组织雾化、吸痰,积极通畅气道。”
“免疫系统受累比较重。”他说,免疫系统是抵抗病毒、细菌感染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新冠病毒感染人群里,免疫功能受到了打击。“当然,这种打击是原因还是结果目前还不清楚,但至少这个现象是非常明确的,可以表现为脾脏缩小、淋巴结里的免疫活性细胞非常少。淋巴细胞减少和病情的进展甚至死亡是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
他说,这也表明,免疫系统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病人最后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上在重症、危重症的患者诊疗方案里,也强调采用一些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