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中国移动存在“不知情定制等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中国联通存在“套餐数量多、看不懂、选择难”、“骚扰电话投诉多、不知情定制投诉,特别是整治虚拟运营商骚扰电话偏多”等问题。中国电信存在“套餐复杂、用户难选择”、“新老用户不同权、虚假宣传不限流量”等问题。
所谓新老用户不同权,主要指一些运营商为拉拢消费者,吸引客户,推出了很多福利套餐,但是,老用户却不能享受这些优惠,被网友吐槽为“杀熟”行为。新老用户不同权现象,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等重要权益。对此,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监管部门,都该态度鲜明地向这一不正常现象说不。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各个运营商为吸引新用户,不断推出各种资费更低、流量更大、通话时长更多的套餐,以此将用户从其他运营商那里吸引过来,或者发展新的用户。按说,这种能让消费者从中获得优惠套餐的竞争状态原本是好事。但是,新老用户不同权现象,则让部分老用户变相地沦为了“受害者”。众所周知,相对于老套餐,运营商推出的新套餐越来越便宜,性价比原来越高。而一些运营商却设置各种门槛阻碍老用户享受新套餐的优惠价格和权益。如部分运营商限制老用户享受新套餐的优惠价格,除非老用户注销之前的号码,购买新卡,开立新户。
这对很多老用户来说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门槛。要知道,很多消费者的手机号码绑定了各种网络账号、银行账号,号码使用时间越长,绑定的账号越多,知悉的亲朋好友越多。也就是说,手机号码使用的时间越长,更换的成本越高。甚至有消费者为享受到更优惠的套餐,不得不购买使用两个或多个手机号码。
按理说,消费者使用手机号码时间越长,越应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待遇。运营商的“反向”操作,让老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重损害。实际上,运营商为老用户和新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成本是一样的,其没有任何理由阻碍老用户享受新套餐。
因为,消费者在不变更手机号码的前提下随意更换套餐,应是其自主选择权的重要内容,只有变更号码才能选择新套餐显然是“流氓”行为。试举一例,当人们到饭店消费时,如果所点餐品价格下降,新老会员都应按照点餐时的价格支付,而不是老会员按照办理会员卡时的高价格付款。此外,新老用户不同权相当于老用户的公平交易权被剥夺,即相对于新用户,老用户受到了不公平对待。
新老用户不同权的背后,存在着运营商的小算盘。即,如果老用户重新购买新号码,相当于增加了新用户,业绩上比较好看。但这种靠侵犯老用户权益和浪费资源来“冲业绩”的行为,显然无德又违法。对此,消费者可以理直气壮地通过投诉、诉讼等方式维护合法权益。监管者也应积极行动,采取有力措施要求运营商改变不合理的霸王条款的做法,让消费者在各种套餐面前有更加自主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