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共享”,才能共赢
2020-03-20 22:28:23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宋燕 王太吉
 

  随着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对共享经济已经耳熟能详。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享员工”成为共享经济领域又一个新兴词汇。

  疫情发生后,餐饮、交通、文娱等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影响,企业生存、员工就业、社会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经受着很大压力。与此同时,电商、物流等行业订单猛涨、用工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解决了部分企业人手紧缺的燃眉之急,为大量无工可返的员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多方共赢。

  “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实现了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独行快,众行远。”疫情面前,共享也是共担,救人亦是自救。KTV店员兼职外卖小哥、影视城员工变身生产流水线上的检查员、餐厅服务员成为电商平台配送员……“共享员工”用工模式解锁了务工人员新技能,打通了行业、企业间的人力资源共享壁垒,有效破解了“闲得慌”与“用工荒”的两难问题。

  “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助力复工复产,护航经济稳定运行。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稳定就业岗位、提升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复工复产“加速”。目前已有一些地方专门出台政策予以鼓励支持。比如,安徽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工作的通知》,部署全省全面推行“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工作,并明确对于开展“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的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奖补。

  “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同样不容忽视。比如,企业资质是否具备、职责认定是否明晰、员工在共享期间的工伤如何处理等。因此,相关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应该签订内容详尽、合法有效的协议,约定清楚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尤其是管理制度、保障措施、法律风险与责任归属,全力确保这种用工模式能够在规范化的轨道上健康有序运行。

  无论“共享员工”是应急之策,还是未来趋势,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春天,这种灵活的用工模式雪中送炭,帮助许多企业渡过了难关,让千千万万务工人员不为生计发愁,也为复工复产、稳定经济作出了贡献。我们在为这种做法点赞的同时,也要读懂其所蕴含的“共享”之义。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大海中,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的,只有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才能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