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以更多案例研究提升公共防疫能力
2020-03-10 16:18:48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丰收
 

  近日,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几个案例研究引发关注。以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引发13人感染的聚集性疫情为案例的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较强,在密闭空调车厢内传播距离最远达4.5米,病毒至少在30分钟内可飘浮在空气中并导致感染发病。另一篇论文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月18日,涉及天津某百货大楼的40例确诊病例均无湖北省(包括武汉)旅居史。

  虽然国内疫情形势不断趋向好转,生产生活正逐步回归正常,但在疫情警报没有彻底解除之前,我们仍不可麻痹大意,要防止疫情反弹,避免前功尽弃。而要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从已经发生的疫情案例入手,探究病毒传播力以及传染途径,显然对于接下来的疫情防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比如上述两个案例研究,对于防疫部门、公共服务企业、公众就是一种提醒。

  先说“乘公交致13人感染”案例研究。通过研究湖南某地的一个实例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在密闭空调车厢内传播距离最远达4.5米,而通常为1米。可以说,这一结论对于所有密闭空调车的运营者都是一种提示,要么确保所有乘客在密闭空调车厢内佩戴口罩,要么按照4.5米以上距离设计车厢内乘客密度或乘客间距。只有如此,才能防止密闭空调车厢内出现聚集性疫情。

  二是病毒在车厢内有效存活时长不低于30分钟并导致感染发病,这提示我们不可小瞧病毒的生存能力。高铁、地铁、公交车、航班等密闭型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者都应该从这个案例研究结果中得到启示。同时,乘客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即佩戴口罩进入密闭空调车厢,且全程不能摘下口罩。因为在此案例中,车上大部分人都未戴口罩,车上被感染的病例均未戴口罩。这一研究结果也印证了此次抗击疫情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小小口罩实为个人防护的有效“铠甲”。

  再说“百货大楼40例关联病例”研究。论文中推断,百货大楼聚集性疫情最初感染来源可能由潜在未发现传染源输入,造成员工和顾客在百货大楼前期病毒直接暴露和后续混合传播引起的聚集,也不排除员工外地进货时感染带回传播。这一案例研究试图为“无湖北旅居史”的病例找到疫情传播的原因和途径,对于有关方面破解类似病例的“传播密码”提供了一种参考。

  此次疫情暴发后,各地流行病学调查介入比较及时,通过追踪、溯源,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7.4万人,尽最大可能隔离传染源,为防止疫情扩散筑起了一道专业防线。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具体案例,通过实例研究会发现更多疫情“传播密码”,继而为防控提供更多参考和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期待更多的案例研究提升我国的公共防疫能力。

  眼下疫情警报还未解除,而且企业复工复产及公共交通恢复运营也给疫情防控带来考验。只有多研究疫情案例,从研究中去发现更多新情况,在接下来的防疫中才能完善防控手段,提升战疫能力和信心。而且,这种案例研究,对于未来我国长期防控新冠病毒传播也有参考价值。另外,国内这种案例研究对于其他暴发疫情的国家在防控方面也是一种提示。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