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团结 保发展 护民益
——西藏山南法院诉前解纷工作见闻
2019-12-17 09:03:0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瑞平 胡四海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农牧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山南发展。

  第一时间化解纠纷

  错那县地处边境,高寒高海拔,条件艰苦。“我院20名干警始终坚持‘缺氧不缺精神’,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错那县人民法院院长嘎珠介绍说,“2019年,我们及时处理了两起在当地影响较大的群体性纠纷。其中张二四哈拖欠牧民绵羊款案最为典型。”

  2019年7月,该院干警到错那社区、吉松社区排查涉黑涉恶线索时,接到牧民们反映:来自甘肃省的流动商贩张二四哈上门收购绵羊,出价比别人高,付钱快,牧民们乐意将羊卖给他。不料,张二四哈收走63户牧民的500多头绵羊后,再也没出现过,电话也联系不上。法官发现,双方不仅没有签订买卖合同,牧民手中更是没有任何出卖绵羊的证据。公安机关追查到张二四哈已回到甘肃老家,很快将他传唤到错那。张二四哈认可拖欠63户牧民绵羊款40多万元,只是自己也被山南一家饭店拖欠买羊款,现在靠卖土豆为生,故一时无钱支付拖欠牧民的绵羊款。

  牧民们对张二四哈言而无信非常愤慨,纷纷要提起诉讼。面对这起错那县罕见的群体性纠纷,嘎珠认为,既然张二四哈已经来到错那,能在诉前化解纠纷是最佳选择。全院干警分成4组,由院领导带队深入到63户牧民家里,一一核对卖羊情况。从7月30日到8月1日,全院干警连续调解3天,张二四哈兑现了部分现金,并对每户的剩余债权进行确认,承诺分期付款日期。干警们用最快速度制作好63份双语调解书,顺利结案。

  保障重点工程建设

  加查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是“高原水电之都”。多个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带动了群众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随着外来企业和客商的增多,难免产生经济纠纷。

  “我们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建设工程中存在非法转包、建设施工合同不规范现象。为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我们在立案前就与县政府重大项目协调办沟通,了解工程款拨付情况,以解决建设企业拖欠工资、货款等纠纷。”加查县人民法院院长朱红堂介绍说。

  2017年11月,十多家商户手持欠条来加查法院起诉四川鑫海誉业建筑公司在修建索朗沟嘎堆电站期间拖欠材料款、菜款等。该公司已撤离加查县,写欠条的人也无法联系上,商户们心急如焚。朱红堂了解情况后,马上到县政府重大项目协调办沟通,很快查明这家公司一共拖欠加查县22家商户材料款、菜款等多达300万余元。副院长尼玛琼达和刘娟负责办理这批案件,要求四川鑫海誉业建筑公司先兑现各家商户欠款160万元。恰好,嘎堆水电开发公司还有剩余工程款未结算,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最终在2019年春节前,代为付清了四川鑫海誉业建筑公司拖欠商户的140万余元。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记者走访了山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和3个基层法院。据介绍,山南市13家法院已基本实现诉讼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现代化建设,并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市法院采用诉前调解、立案调解、简易程序办结案件占受理民商事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山南法院建成了13个乡镇中心人民法庭,以满足边远乡镇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该院积极发挥“车载流动法庭”广覆盖、宽服务,方便快捷的优势,持续开展“流动法庭行万里,送法维权进万家”活动,上门提供流动立案、巡回办案、以案释法、兑现执行款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真正做到“法官多跑路、群众少受累”。

  针对一些农牧民请不起律师的情况,山南中院和5个基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站,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律师化解矛盾纠纷作用。由律师对当事人进行法律释明和情绪疏导。6个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站设立以来,律师参与解决纠纷120多件。

  位于山南市城区的乃东区人民法院,辖区总面积2184.98平方千米,辖2镇5乡。为给偏远乡村的农牧民提供司法服务,该院在乡镇、村居设立5个司法便民法律服务站。由具备一定法律知识、调解经验,群众威望较高的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常驻法律服务站,开展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矛盾纠纷排查。由“车载流动法庭”法官负责指导工作,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乃东区法院近几年调解化解的矛盾纠纷无一起上访、申诉和矛盾激化,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