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执行合同”指标从去年的全球第六名提升至第五名,其二级指标中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球第一。“办理破产”指标从去年全球第61名提升至今年的第51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说,营商环境建设的每项指标背后都要法治支撑,法治看不见、摸不着,却起到了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根据《报告》,中国“执行合同”指标得分从去年的78.97分提高到今年的80.9分,提高了1.93分。该1.93分均为“司法程序质量指数”提升带来的加分。该指数主要衡量各经济体是否建立或者采用了一系列可以提升司法质效的良好制度和实践。
《报告》显示,上海法院在“执行合同”指标的得分提高了2.75分,按城市权重(55%)折算后为1.51分,在中国总分提升中占了78%的比重。在今年的世行评分过程中,对于中国得分提升贡献最大的是上海建立了完善的司法绩效评价机制。
罗培新介绍,为推进“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标世行评价标准,在今年研究出台相关规定,在网站建设了专门的司法数据公开平台,向社会公众定期、常态发布上海各法院商事、金融案件结案率、平均审理执行时间等司法数据,并通过专门平台向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公开相关个案的审判流程信息。此举被《报告》所认可,为上海乃至中国“执行合同”指标提升排名作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496天,费用为索赔金额的16.2%,均好于本地区(东亚太平洋地区)和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世界银行表示,中国近期的改革让中国成为执行合同效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在司法审判的效率方面,上海也一直领跑全国。《报告》显示,今年上海法院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为485天,费用为索赔金额的15.1%,均好于全国整体水平。
在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中,上海开发运用法官办案智能辅助系统,在浦东新区法院运用“数字法庭”系统,实现案件立案、审理、归档全流程网上办理,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此项举措近日已被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在全国复制推广。
推动“办理破产”指标提升上,上海法院对标世行评价标准,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的专题建议,并全程参与了相关司法解释条文的研究论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