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国新办举行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介绍,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6877项,备案的行业标准62262项,备案地方标准37818项,团体标准9790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有114万项。
在发布会上,田世宏概括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标准由政府一元供给向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实现了标准化由工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拓展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实现国际标准由单一采用向采用与制定并重的历史型转变。
据田世宏介绍,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目前在消费者领域实施《消费品质量和标准提升规划》,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设立相关标准近6000项,尤其是轻工、纺织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6%和94%。同时,在养老家政、物流快递、社会保险等领域不断填补标准空白,发布实施了400多项标准。
在兜住安全底线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水平,为国家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构筑了安全屏障。截至目前,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近4000项,涉及到食品、消费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领域。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标准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从农业看,发布实施3400余项国家标准,建设国家标准化示范区4500多个,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从工业看,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发布实施1000多项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家标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服务业看,发布实施国家标准5000余项,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研制了300多项国家标准,有效促进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引领了新兴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