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雨过后
2019-09-11 09:32:5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邓姗
 

星月刚刚消逝,窗外渐渐从粉红色变灰白,月季独自在花架上谢了又欲开,这样热烈的天气,它含苞待放的样子着实娇艳。把《绿毛水怪》拿到眼前,一个小时后书扑在脸上打到鼻梁又沉沉睡去。大学时半夜从长江大桥走回学校,在食堂前的草坪上扎帐篷过夜,和好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一棵大树上挂着很多小虫,虫鸣伴着风的声音深入长夜,并不凉爽,阵阵困意袭来,迫不及待要融入璀璨星空,如鲸向海,如鸟投林。不同时期的睡梦,也大都相似。


人们有回忆的地方太多了。


奶奶坐在凉椅上剥蒜头,细致挑选出大颗的用袋子装起来,说七月葱,八月蒜,马上要到种蒜的时候了,铁风扇摇着头发出难听的声音却节奏感十足,蒜的壳屑被吹得满地。奶奶很专注,脸上一层层的褶子也紧张着,因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缘故,她的腿和脚已经略微浮肿,走起路来有些吃力。奶奶总是担心寿命将尽,还嚷着要先去把地看了,把棺材买了,不厌其烦地重复算命先生说过的毫无根据的话,迫切需要儿孙的关注和安慰。老人的细碎日常,加深了我的认识,天地之大,置己苍茫知寸身之微。


回身看我们的院落,常年西晒,木质大门开了一条条裂口,红漆频繁掉落,盛在铁盆里的水沉淀着泛白的渣滓,再过些时候恐怕都要冒泡了。听父亲说这三层楼房是他一手设计修建的,谈设计不过是楼梯的花哨造型,他还说了很多事,比如小时候去山上捡狗屎卖钱,或者开拖拉机拉煤炭去砖窑的路上,为了认识母亲故意去外公家讨水喝,父亲年轻时帅气,母亲也漂亮,我小时候特别胖。从院坝望出去,先是一片荷田,早已没了露珠,荷叶在暴晒过后虽毫无精神,接着是一排精壮的李子树,今年是有大丰收,味道却不如从前,然后才是百亩良田,水稻茁壮,池塘丰沛。以前农村人多的时候,八月非常美,大人们卸下一天的疲累端着大碗的稀饭蹲在台阶上闲聊丰收,小孩子满山遍野疯跑之后早早洗了澡等着看电视,从清晨到夜晚,从山野到挂在树上的吊床,没有感悟和总结,只有细小连贯的时间本身。


原来人生每个阶段的快乐那么不一样。


大概八年前,我看到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第一页就写到“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的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地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直到力竭也不歇息”。对这段话印象深刻,体验丰富,那时我正连续遭遇学业和情感上的被动,对书中的心理描写不能更感同身受,想着在许多事情上有意或无意地挟裹别人而取到的表面同情和自我感动实在不能当作是一种获得,尽然只大体上记得故事情节,却仍心心念念想要再看一遍,当真看来又不再有当初的痛快和激越。我尤其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上次前往呼伦贝尔,站在中俄边境看到额尔古纳河对岸的广袤大地,兴奋地与先生侃侃谈起俄国文学,尽管在历史长河中我也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于哈尔滨的教堂里看到萧军和萧红的画像,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于是赶紧补课看了《呼兰河传》,终其一生,人要面对和解决的都是自身的问题。


再谈到,文字工作不好做,有热爱和敏感还不够,工作任务多,想着应该好好进行阶段性总结能够有利于以后的成长。向长远看,保持专业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专注文字本身,理解、总结、思辨,谨慎细致。多向他人请教,人与人的交流之美广泛存在于各种思想碰撞中。坚持锻炼,提高抗压能力,保证身体健康,保持好的精神面貌。


关于个人发展稳定性的问题,我想了很久,因受个体命运在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对某一事物形成浅薄认识是我在不成熟时候的不良习惯,对知识、工作、快乐、婚姻、友谊、理想实现等的认知随着人生体验不断增加而发生质的变化,也坦然面对那些无可奈何和不能如愿以偿的事实。人的成长进阶,需要朴实无华的认识和持续坚定的意志,需要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空山新雨后,透过玻璃窗看到对面那片丘陵起了雾,喜悦万分,我们很渺小,也矜贵。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