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位用生命坚守初心的法官 他们有话说
2019-09-09 09:20:24 | 来源: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李庆军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原副庭长

  他是一位普通的法官

  留下的故事却震撼人心!

  9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视频会议,上海各级法院千余名干警代表通过视频会议方式集中观看学习。

  周欣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模范法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无私奉献 初心如一

  用满腔热爱践行法治理想

  “我是真的喜欢办案,喜欢法官这个职业。”李庆军同志生前的这句话看似质朴无华,却凝聚了他赤诚的法治理想与信念,浓缩了他鞠躬尽瘁的25载法官生涯,也道尽了他对法治事业的无限热爱。用满腔热爱践行法官之义,这是李庆军同志激荡我们每一位法官内心的生命注脚,他让我们进一步感悟到:

  真正的热爱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忘我奉献。李庆军同志是大山里走出来的青年,自强不息、敦厚实在是他身上具有的山的品格。成为法官后,他一心扑在法治事业上,工作中忘我付出,即便是在病痛中,仍然坚持带头完成繁重的办案任务。这是平凡工作里伟大的信念,我们每一位法官也都曾面对党旗、手捧宪法庄严宣誓,但热爱并不是一瞬间的激情与感动,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将信念融入到每一起案件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真正的热爱是在重重困难前坚韧不拔,攻坚克难。厚厚的19本日记,80%记录的都是工作,这是李庆军同志生前的“病隙碎笔”。在厚厚的笔记本里,记录的是一名法官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更是一名法官为了捍卫公平正义不畏艰难险阻的强大毅力。作为法官,我们要向李庆军同志学习,始终牢记宗旨,勇敢直面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想方设法解决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做好每一项工作,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法治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

  真正的热爱是在忠诚自律中爱民为民,践行初心。即便再忙碌,李庆军同志也不忘法官本心,无论是面对当事人,还是家乡的乡亲父老,田间地头上,家长里短间,只要群众咨询法律问题,在坚守原则的情况下,他始终热心帮助解答。作为一名法官,我们都要像李庆军同志一样,始终怀着一切为人民的深情,把这份深情渗透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同时,我们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真正的热爱是在自我加压下孜孜不倦,进取不止。“法律是随时变化的,我需要学习。”李庆军同志对法律事业的热爱是他学习的动力。法律常学常新,作为法官,我们要始终怀着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忠诚,深刻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不断汲取知识,钻研业务,提升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奉献出优质的司法产品。

  真正的热爱是在法理亲情间守正如一,公正清廉。李庆军同志是“三不法官”:不向领导伸手,不向同事朋友伸手,不向当事人伸手。在荣誉面前,他更在意的是老百姓的真情。作为法官,我们要向李庆军同志学习,牢记法官的使命担当,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良心的清廉法官。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让我们以李庆军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饱含着对法治理想信念的满腔热爱,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李健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追随“燃灯者”的脚步

  感悟“平凡人”的伟大

  听了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深受感动与教育。

  李庆军同志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的伟大蕴于平凡、光彩在于坚守、力量源于纯粹:对待组织,他守初心、懂感恩,默默耕耘25载,用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对待群众,他耐心细致、捧出真心,“把案子办到让老百姓认可”;对待事业,他精益求精,实现了从青丝到暮色的坚守,甚至把病痛锁进日记,争分夺秒只为多做工作;对待同事,他当好师长,传道授业解惑事无巨细、毫无保留,却生怕自己给大家添一点麻烦;对待自己,他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成为乡亲口中“不办私事”却赢得更多尊重的“三不法官”。

  在司法事业的前路上,从邹碧华到李庆军,一位位“燃灯者”用坚定的法治信仰和无我的奉献精神铸就成一座座丰碑,默默守护我们前行,也持续给予我们力量。

  有幸作为追随者,我们要学习李庆军同志的坚定与执着,点亮心中的“灯”,为党为民多做事、做好事;学习他的勤奋与敬业,牢记法官的初心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保持激情、勇挑重担、实现价值;学习他的公正与廉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干干净净干事,老老实实做人;学习他的坚持与顽强,肯下苦功夫、甘做螺丝钉,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努力为新时代的司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乾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不辱使命,不负时代

  全国模范法官李庆军是一个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学子,是当地的第一个大学生,从一名老师到一名法官,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中我们从他的同事、报道他事迹的记者、曾配合其办案的律师和心痛悲伤的妻子的叙述中简单回顾他为司法事业所奉献的一生。

  如果生命的轨迹只剩不足一月,你会选择做什么?世界那么大,你会选择出去看看?放下凡尘的纷纷扰扰,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平静的时光?

  奋斗在审判岗位上直至生命的尽头是李庆军法官作出的选择。

  他是一位普通的法官,但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他从事审判工作25年,公正司法,所办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他是人们眼中的“三不”法官——不向领导要待遇、不给同事添麻烦、不向当事人要好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他人生的准则,爱岗敬业、无怨无悔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标杆。李庆军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民发声、为民解忧,坚守了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他说,一个法官不办案子就没有价值。他始终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坚守自己的职位职责,在燃烧自我时实现了人生价值。用智慧和心血守卫着挚爱的岗位。是对岗位有多么热忱的感情,拥有多么坚定的信念才能忍耐病痛的折磨,才能承担起为民司法的重任,对身外之物挥手作别。他用奉献和心血树立了人民法官的高大形象。前行无畏,视死如归,青史留姓名,不枉无暇初心。

  他说,办案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李庆军可以在表弟下岗创业时慷慨地拿出3万元作为资助,但却在表弟打官司的时候一口回绝“打招呼”的请求。自从他成为一名法官,类似的事情从来不少,有人抱怨他“不办事”,他却从不动摇自己的原则。“廉洁办案,平安一生”是妻子对他的亲情寄语,他细细品味,踏实办案,用一生践行法官的公正之义。

  作为法院人,我们定要以李庆军为自己的榜样,将司法工作当作一生的事业,不辱使命,不负时代,给中国司法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张海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坚信“本心”不忘初心

  ——观“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感

  观看完“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李庆军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法官“对党忠诚、司法为民、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李庆军同志工作25年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扑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一心干事,一身干净,从李庆军同志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来自于模范的鲜活感人事例,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强烈党性,留下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坚信“本心”,学习李庆军同志默默付出、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李庆军同志一生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务实,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李庆军同志确诊尿毒症后,妻子劝他歇歇,他回应妻子的“唠叨”:“我一个农家子弟,能走出大山当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荣多幸运啊!我就想好好办案。”这句话是李庆军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身的铿锵之音,无不让我们每名党员干部为之动容。

  在与病魔抗争期间,李庆军的办案量在全庭名列前茅,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依然是办案最多的法官。这让我想起邹碧华院长所说的“人的归宿都是一样的。所以活着的时候,要坚信自己的‘本心’,按照自己原本光明的‘本心’去从事世间的事业,去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人生便是光明的。”

  我想,法院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环节,或简单、或复杂,都需要学习李庆军同志的这种坚持和认真,自觉承担使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用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本职工作。敢于吃苦,遇到困难不回避,碰到重任抢着干,时时处处以工作事业为重,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将司法工作摆在自己生活的第一位,一定会使得我们的“司法大厦”稳如磐石。

  二、不忘初心,学习李庆军同志忠于事业、司法为民的优秀情怀。从先进事迹中不难发现,李庆军始终保持着法官的初心,他总是说“一个标的额再小的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我做这份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双方当事人,不给法院抹黑,不给法官抹黑。”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李庆军同志司法为民的优秀情怀,他始终将自己融入到人民中,融入到祖国的法治中的高尚情操让我动容。

  人民法院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群众对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需求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而纷繁芜杂的社会矛盾、案多人少的超负荷工作压力,也从未像现在这样考验着法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牢记使命,守住初心,李庆军同志的事迹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像李庆军同志一样,把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把个人价值体现在为党尽职、司法为民的事业之中,才会把自己的初心转化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为一名党员,习总书记在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想,作为法官,初心和使命就是对公平和正义的向往和追求,作为基层法院的领导干部,要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精神动力内化为工作成绩。

  陆诚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管理处应用管理科科长、上海法院邹碧华式的好干部

  一心干事,一身干净

  “法官不办案那还有什么价值?”“我不就懂点法吗,能帮就帮一把……”

  公平正义、司法为民是每个法官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但这条路并不容易。

  作为一名普通法官,李庆军在这条路上奉献着自己、燃烧着自己。在与尿毒症抗争的5年里,他办案量位列全庭前茅,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依然是办案最多的法官,即使换肾手术前夕,他仍一连13个电话将手中每一个案件、每一位当事人安排到位。他用生命诠释了自己对司法事业的满腔热爱,其事迹之感人,值得我们学习。

  与此同时,25年的法官生涯里,李庆军同志公私分明、做事实在,不通融任何一个私人的请求,也不姑息任何一起错误的审判,他“廉洁办案,平安一生”的寄语也为每一位法律人敲响警钟。

  肉体虽逝,但精神长存。

  正如习近平在兰考调研时所说:“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李庆军同志为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铸就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我一直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维工作,聆听了事迹报告会后,更加觉得要以李庆军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创先争优,努力提升科学技术服务保障能力;精通技术主动作为,不断推进应用软件融合共享、高效智能;牢记宗旨不懈追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助推阳光司法、便捷诉讼,真正做到让前沿科技服务于民。

  王海文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审管办)政治协理员

  忘我、坚守、奉献

  一个平凡法官身上的不平凡特质

  9月3日上午,通过视频观看了最高法院组织的“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李庆军的妻子马凤实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充满深情地回忆了李庆军生前在长期病痛的情况下,坚持办好每一个案件,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事人,专心写好每一份判决书的故事。李庆军把法官工作、法治事业作为自己的一生挚爱,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不平凡的人生。

  我和周围同志一样被深深地打动,李庆军不仅是坚守平凡岗位、牢记初心使命的时代楷模,更是一个忠诚朴实、尽职尽责的平凡法官,是一个我们能从周围看的见、学得到的好榜样。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忘我”“坚守”“奉献”的品质:

  他是一个普通人,年过半百,上有80多岁的老父母,下有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妻子为他长期以来的病痛坚持着关心和照顾。他不是忘记了这些,而是更关心办的案件,就在生命最后8个月,他的办案数名列审判庭第一。他在治病期间,在病痛之中,没有请假休息的原因是他约了当事人、他有案卷要看,这正是他挚爱法官工作到了“忘我”的境界,这是一种不平凡的爱,也正是我们身上与他相比还缺的那点差距。

  他坚守着平凡的岗位,从1994年进入法院,始终坚持在审判一线,他的19本日记主要记录了办理案件的那些事。尤其在他病重期间,尽量不占用上班时间就诊,拼上业余时间也要把案件办完。这正是他作为一名法官,有着不同凡人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人生可能并不坎坷也没有过多波澜,可以拿着有保障的工资,过着安定的生活。而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坚守”的闪光之处,他把追求法治事业、追求公平公正作为自己的职责,成就了不平凡的短暂人生。

  他把奉献视作理所应当,他从事审判工作25年,公正司法,所办案件无一差错,无一上访,他坚持“不跟领导要待遇、不给同事添麻烦、不向当事人要好处”,他身上的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可贵之处,正体现了“奉献”。直至生命结束,他为法治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人无法预料自己的生与死,人也不外乎生与死。案件当事人谈起他泪流不止,同事同学谈起他敬佩不已,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平凡法官的可贵奉献。

  胡飞兵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

  一身清贫,坚守一生信仰

  19本日记,11年的记录,李庆军用54岁的生命为一生挚爱的事业写下了一个大写的名字——人民法官。

  一个从大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用自己的一生回馈千万个平凡又普通的人民群众,没有特别的丰功伟绩,他只是用自己手中的法槌,将对公平正义的信仰融入一件件案子。

  “一个标的额再小的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李庆军这样对身边的同事说。在同事眼里,他工作踏实,对待每一件案子都十分较真,对每个当事人的诉请都格外重视,处处体谅当事人的难处和诉讼的不易。在他的日记本里,“加班”“工作”“案件”这类的字眼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即便是在他尿毒症最病重的那两年,记录的也都是对病痛的隐忍和对工作的更加努力,日记本里的一字一笔,勾勒出一个带病依然伏案工作的法官剪影。

  可他从来都没有向领导、向组织要过什么。

  病重的时候,他先想到的是不要给工作造成影响;去北京复查回来,他先去做的是加班补上落下的工作;即便是去做换肾手术,他先考虑的也是手上的案子,怎样交付给同事处理。

  李庆军的妻子说,他太热爱自己的法官事业,不想错过每一个为之努力的机会。为此,他将家里的主卧改造成小小的病房,“床头柜”一边是冰箱,保存针剂;一边是台式培养箱,加热透析液;“台灯”是紫外线消毒灯。做腹膜透析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4年多。而这期间的痛苦,他从来不会带到工作中去,双腿浮肿不方便走路,他就多穿几条裤子把腿紧紧包起来走路,在法庭里依然保持人民法官的挺拔形象,因病情不能摄入水分,他就抿一口水润润喉吐掉,在审判席上丝毫不减对案情的追问,这些难言的病痛,他没有向单位里的任何人说,他只会倾诉给日记本。

  19本“病隙碎语”,是这个一生都坚守在办案一线的人民法官胸中热血难凉的最好见证。

  入额法官宣誓的时候,他们身披法袍,右手握拳,他们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看到李庆军,你知道,他们真的会用一生,对自己许下的誓言做出肯定的践行,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他们叫做人民法官。

  肖洋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庭

  总有一种坚守值得我们铭记

  ——观“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感

  李庆军,这个名字听起来平凡又普通。

  对于河南省高院的干警们来说,这位原立案二庭副庭长也是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同事。他身患尿毒症,却坚守岗位工作,他默默办案,却从不要求名利。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守,能让这位被病痛折磨了四年的法官每天往返单位四趟,直到上手术台前仍然心系工作?

  9月3日上午,通过观看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视频会议,聆听了四位报告人的讲述,我才了解到这位法官平凡背后的伟大,以及那份坚守背后体现出的千钧之力。

  坚守工作——多办案,办好案

  在河南省高院的同事眼中,李庆军是出了名的“三不”法官:不向领导要待遇,不给同事添麻烦,不向当事人要好处。在单位,李庆军是办案的一把好手:他是2018年立案二庭办案最多的法官,近3年来他主审案件217起,无一错案和上访缠诉。

  同事们看到的是他对待当事人的耐心、对待律师的尊重,看不到的却是深受病痛折磨的痛苦。他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生病的原因就是不希望自己因为病情耽误工作,耽误办案,宁愿透支生命,来回奔波,也要把案子办好,给当事人一个交代。即使去北京医院复查,搭乘高铁返回到达后也要先去单位把今天的工作补上。在李庆军看来,工作是能够点燃他热情,让他暂时忘却病痛的。

  坚守原则——不徇私情,情理释法

  李庆军在乡亲们眼中,是一位“不办事儿”的法官。面对找他打招呼,找人情的亲戚朋友,李庆军总是严词拒绝:“我给你分析法律问题可以,但说情打招呼可不行啊!”为数不多的几次回老家,总是被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乡亲们所包围,连饭也来不及吃上一口。坚守原则体现出李庆军对法律的尊重,对于规则的遵守,这也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起了司法权威。

  坚守初心——做人民的好法官

  对待自己的病情,李庆军报之以歌。他的隐忍、坚持,只源于他对于法律的热爱,源于他对于法官事业的坚守。“从入行到去世,他用25年时间只做一件事:当好一名法官,当一名好法官。他用生命践行了初心,得到了始终。”河南省高院的民四庭庭长周志刚这样说。

  正是由于对法官身份的认同,让他抱病仍坚守工作岗位。当事人周光华老人说:“李法官说了,不管谁势力再大,我都依法办案。我胜诉了以后,这么多年我忘不了他。这么好的法官不在了......”说到这,这位老人已泣不成声。

  平凡因为坚守而不凡,坚守因为信仰而伟大。作为一名法官的模范代表,李庆军为我们诠释了平凡的工作背后的伟大,也让我们为法官这一身份而自豪。斯人已逝,但李庆军法官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徐玮

  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审判员

  让我们把焦裕禄精神、

  邹碧华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收看“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脑海中浮现出最近在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中两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一位是焦裕禄同志。习近平要求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李庆军同志也来自河南。他一心干事,一身干净,心里装着的都是当事人、都是案子。“办好一个案件,社会上就少一个纠纷,我这辈子值了。”他高质高效办案,精心钻研专业。一个标的额3500多元的劳动争议申诉审查案件,他用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去建筑工地实地了解情况;一起证券纠纷案件,他为了弄懂金融相关知识专门跑大学请教专家。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上北京看病坐晚上的火车,又为了不影响工作,而选择高铁回程。患病四年间,坚持正常工作不说,办案数量还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他对自己办案质量的要求也特别高,每篇文书都校对三遍以上,所办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即使在进行换肾手术之前,他还是在组织面前弱化病情,不提任何要求,不搞任何特殊,一心想着不给同事们添麻烦。

  一位是邹碧华同志。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同志曾说:“我读过很多法学名著,它们对法官都有经典的论述,但是在我内心分量最重的,还是母亲告诉我的,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

  在李庆军法官身上,我也看到了什么是一名有良心的法官。良心意味着自律。朋友乡亲让李庆军法官“帮帮忙”“打打招呼”,他都明确拒绝。案情可以帮忙分析,乡亲有困难可以在生活吃住上关心,但是不依法办事、不依法办案不行!

  良心意味着效率。一起复杂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涉及十一个争议焦点,律师都劝当事人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李庆军法官却有效组织双方将争议焦点缩减为四个,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双方证据材料的不足,使案件快速得到解决,惠及两家企业四五百名员工。

  良心意味着责任。法官笔下有人命关天、有财产万千、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李庆军法官说,写文书时会想到败诉方的眼睛在看着你啊,于是会认真撰写文书,特别是说理部分,把法理、道理、情理说透,让当事人赢得正当,输得明白。

  收看“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时,我还想到了自己。我也是一名立案庭法官。听到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中提到的执裁案件、申诉审查案件,接待上访当事人,都会感到特别熟悉和亲切,因为这些也都是我日常工作的内容。

  作为立案法官,对于报告团所提到的“平凡的法官”一说,也特别感同身受。立案庭工作内容繁多,涉及立案服务、多元解纷、分调裁审,我们的工作要挺在前面;审判辅助、涉诉信访,我们提供的服务又贯穿诉讼始终。而由于处理案件的类型特点,我们似乎与审理出精品案件的高光时刻没有太多关联,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埋头苦干,做好一名“平凡的法官”。

  通过收看事迹报告会,我似乎理解了李庆军法官为何能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作为小山村走出来的第一位本科生,他心存感恩,于是愈加勤勉地工作。

  我比他年轻近二十岁,出生在国家更富强、民族更兴盛、人民更幸福的年代,父母在生活上全力保障让我工作学习无后顾之忧,组织培养我不断磨砺精进专业技能,还给了我施展才干的舞台,国家的强盛让我在任何时候都充满底气,即使在国外交流期间,也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收获周围人的羡慕眼神和热情相待。

  感恩祖国、感恩组织、感恩父母,便是要全情投入地工作,便是要把人民群众看成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姐妹,把感恩之情转换为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服务的干事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收看事迹报告会,也让我更好学习了李庆军法官如何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平凡:做纯粹的人,过简单的生活。专业求精,细节求严,是因为他的纯粹,一心钻研业务,一心投入工作,心无旁骛。公正司法,刚正不阿,是因为他的简单,情义归情义,案件归案件。他说:“每办好一个案子就有成就感。”回想自己的工作,每当收获当事人的夸赞或肯定,也成就感满满。

  作为一名立案法官,能够让案件快速立案、快速化解,能够让当事人感受到诉讼服务的温度和温暖,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当前一段时期,我们要把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诉讼服务能力和效果,不负人民的期待。

  我在李庆军同志身上看到了焦裕禄精神和邹碧华精神,我在李庆军同志身上看到了一名立案法官的担当,让我们把焦裕禄精神、邹碧华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李冰雪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综合审判二庭法官助理

  滴水映辉碧草成荫

  ——追忆河南高院李庆军

  他是那么平凡,像一滴水,融入司法改革的大潮中,映射司法公正的光辉;他是那么平凡,像一株草,汇入司法改革的林荫中,浸润司法公正的土壤。

  ----题记

  他走了,倒在了自己所钟爱的审判事业上,再也没有醒来。

  他走了,留下了19本日记和无数人的缅怀,再也不会醒来。

  勤奋、坚强、乐观,似乎这些语言用以描述李庆军,都太过飘渺,不足以形容他厚重的一生。人这一生其实挺短暂,每个人固有一死,有人重于泰山,有人轻于鸿毛。李庆军的一生是厚重的一生,一头牵挂着自己钟爱的审判事业,一头心系着人民群众。

  看完了李庆军的事迹报告会,我百感交集,满脑子竟然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他,思索良久,也许就是伟大。

  他是无数法院干警中平凡的一位,他的工作内容与我们的工作如此一致,以至于当身边人追忆起他的故事时,我都禁不住在想,这不也是我们每一天所要经历的工作,我能否能像他一样,每次都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话语,从不打断;能否像他一样,在繁重的审判压力下,积极从容应对;能否像他一样,在与病魔抗争中,保持隐忍乐观;能否像他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心存敬畏,笔耕不辍……我想,这才是他的过人之处,能做到在透析四年中,忍受生活质量的极大下降同时,从未将工作落下。

  千锤百炼铸英才,他的一生,历经了千磨万难,终究全部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审判事业啊。

  简简单单一句“法院是说理的地方,要让当事人在这里把话说完”,多么朴实无华,细想却又多么振聋发聩。法院审判工作琐碎而繁重,有时候法官一年处理几百件案件,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很难兼顾当事人情绪诉求,但李庆军做到了,他为了让当事人把话说完,与当事人聊到凌晨,耐心聆听当事人的诉求。

  普普通通一句“在写判决的时候,我们应当想象败诉一方就站在我们面前,要把道理讲透”,多么通俗易懂,细想却是我们写判决时应奉为圭臬的真理。法院审判工作中双方当事人纠纷最终付诸文字,那么将文字写得简易透彻是我们分内职责,这点很多人能够做到,但想象败诉方就在法官对面,将判决理由悉数讲明,作出供他人援引的判决文书,能做到的就寥寥可数了。

  令我感动的是,他的儿子亲历爸爸在审判工作中的辛苦,毅然接过爸爸手中接力棒,也投入了法律的学习中,我想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这就是无私奉献的力量。

  司法改革中,无数像李庆军这样的政法干警,像一滴水,映射司法公正的光辉,他们是平凡的,他们又是伟大的,他们共同缔造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法院精神。

  保其呈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办公室司法行政人员

  学习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感想

  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您,一位坚守初心的模范法官——李庆军同志。

  李庆军同志是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突出代表,是人民法官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优秀典型。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司法事业的执着追求。

  李庆军同志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生前,他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司法一线,但是,人往往在平凡中见伟大,在点滴中显精神,他的坚守与执着,他纯粹的内心、忘我的境界,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引领着我们砥砺前行。他对法律的信仰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使得他二十五年如一日,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用他的行动兑现了“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双方当事人,不能给党抹黑,不能给法院抹黑”的人生承诺,诠释了“人民法官”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位法官应有的廉洁与公正。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毅力,更照鉴初心。在同事眼里,他是出了名的“三不”法官:工作中不向领导伸手要待遇,交往中不给同事朋友找麻烦,办案中更不向当事人伸手要好处。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做到了廉洁办案,才能平安一生,要想得到一生平安,也就不能有私心,生贪念,以案件做交易,拿公正换利益。”

  在工作中,李庆军更是兢兢业业,展现出令人感动的奋进与钻研精神。早在2001年,李庆军拟写的裁判文书就获得了全国法院优秀民商事裁判文书评比三等奖,被评价为“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言之有据,判决结果具有说服力。体现了法官居中裁判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法官凭主观之嫌,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

  在他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与别人比有差距,还有潜力可挖,要多学别人的长处,发挥我们的优点、长处。”“我们工作中有一些还可以更仔细一点,今年工作中要有重点,有亮点,配合更好一点。”他无比珍惜身上的法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初心、何为使命、何为担当,也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

  我虽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司法行政人员,但我依然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春蚕丝尽,他用一生践行法官之义,坚守初心,他以真挚的人民情怀奋斗在司法一线。

  来时是大山赤子,归去仍怀初心,他用他二十五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岁月,在日常细行的坚持中把平凡变成伟大,在普通的案件处理中把职业变成信仰。

  李庆军同志给每一个司法人都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令人钦佩的坚守的力量,我们将在心中铭记他,在日常工作中学习他,实现对人民司法事业的庄严承诺。

  高逸凡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不忘肩上使命 保持奉献初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他是一名资深的法官,是一名忠诚的党员,是一个模范的丈夫和父亲,也是一位勇于同疾病和命运抗争的斗士。

  2018年9月2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因病去世,在我们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之时,直击我们内心深处的,并不是一些光芒四射、气势磅礴的时刻,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态度和实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李庆军法官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对这八个字做出了诠释。

  “你说我不就懂个法嘛!”李庆军法官心系百姓和故乡,却从不在普通的人民群众面前摆架子。当他看到乡亲们常常为了宅基地、耕地等矛盾纠纷产生冲突时,他的反应首先是为他们解决问题,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为他们分析情况。不论群众的问题有多简单,多基础,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引导他们使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做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我们基层司法干警应当积极学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法律的作用之一是调整各类社会关系,作为头顶国徽,胸别徽章的法官和法官助理,我们是适用法律的使者,而非权力的主人,在使用权力之时需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用内心的真诚和专业的技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运用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这样才是一个法律工作人员发光发热的体现。

  2013年7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亲情寄语活动。李庆军法官选择了这样一句话:“廉洁办案,平安一生。”他把这句话装裱好,挂在了办公室里。李庆军法官一生清廉,有老乡向他请教问题,想送他一些鸡蛋,他婉言拒绝;有人和他关系较好,想在私下和他“打个招呼”,他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并说明情谊是情谊,工作是工作,两者应该分开。

  在李庆军法官心中,纪律不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心中的一杆标尺,令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愧于心。从事法官和法官助理职业,多多少少会面临一些权力寻租的空间,这正是考验我们对法律事业的忠诚和信念的时刻。要做到几十年如一日,面对诱惑毫不动心,我们必须一再坚定自身的信仰,将职业荣誉感视作一笔来之不易的财富,不让它沾染上丝毫的斑点。李庆军法官的身体力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崇高的职业形象,值得我们不断地追忆和学习。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李庆军法官患上的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尿毒症,这种疾病的治疗十分复杂,对一般人而言,要带着这种疾病生活下去已然是一个难题。面对困难,李庆军法官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他积极治疗,带病工作,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并用工作的充实来分散病痛的折磨。

  李庆军法官不畏难关,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们动容。法律职业的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像李庆军法官一样,正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论结果如何,坚强的态度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远方的前提。如果在迎接挑战时只想逃避,不正确面对,那样只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迷失自我。经得起风浪的船只方能远行,虽然李庆军法官最终在治疗的过程中倒了下来,但是他的坚强将会支持我们持续前进。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法律工作是让“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得到最好体现的方式之一。我们的日常工作是繁重的,也是辛苦的。在这段漫漫道路上行走时,李庆军法官用他的自身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大的形象,指引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手中的旗帜必然由我们扛起,在中国法治道路上迎风飘扬。

  徐小萍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法官助理

  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疾病折磨着他的身体,却没有摧垮他的意志,李庆军法官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有限的生命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诠释着人民法官的初心和使命。

  观看李庆军法官的先进事迹,脑海中浮现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岸背影,我十分感动。这是老百姓心中的好法官,更是我们后辈司法工作人员的榜样。

  从事司法工作二十余年,他默默坚守在普通岗位上,不慕名利,不争光芒,是对法律的信仰和审判事业的热爱支撑着他在已经患病的52岁高龄冲刺了法官员额考试,也支撑着他在与疾病抗争的最后几年依然毫不懈怠地办案。从小山村走出来的他更能理解百姓们的疾苦,常怀感恩之情尽力解决普通老百姓的法律困难。

  每当当事人对法律的公平产生怀疑的时候,他铿锵有力的回复给予人们信心。但对那些突破底线的人情关系他坚决抵制,坚守法律的准绳不动摇。不求组织照顾,不给同事添麻烦,在低调与执着中凸显内涵。多年以来,兢兢业业,刚正不阿,他竖起了一面司法为民的鲜艳旗帜,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平凡中见伟大,点滴中显精神,他的感人事迹指引着我们后辈在定分止争、服判息诉的法治接力赛中担起重任。事实上,全国各地像这样焦裕禄式的法官还有很多,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坚守一方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让当事人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信仰和使命。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法官助理,我为能进入到这样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组织感到自豪。今后,我将不断完善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实的知识储备走稳法律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具体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做新时代法治追梦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

  二、刻苦钻研提升业务能力,一丝不苟履行岗位职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刚刚离开学校进入工作,除了要继续加强书本理论学习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研习司法案例,总结每一次接触案件的经验,将之转化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宝贵资源。

  三、牢记司法工作人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守法律底线,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学习以李庆军法官为代表的先进事迹,学习前辈们敬业奉献的精神,时刻不忘进入法院时的那份初心,守住底线,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协助法官办好每一个案件。

  刘侗侗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

  新时代人民好法官

  ——关于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的观后感

  生于农家,心中坚守对法律的信念和憧憬;居于庙堂,亲身践行对正义的坚守和捍卫。河南高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同志以自己稍显短暂的生命,诠释了新时代下法官所肩负的责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下人民法官所应有的高洁风范、示范了新时代下如何做好一名不愧对国家、党、人民的好法官。

  感谢最高人民法院找寻到了这一位李庆军同志生活和工作中的“知心人”,在报告会上为我们还原出了这位当代“愚公”法官、“三不”法官、模范法官的鲜活动人形象。

  一腔热血献司法,坚守筑梦奉己身

  常言道:“这世上最怕认真二字”。李庆军同志在岗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坚守初心,以实际行动写下了大大的“认真”二字。而这认真的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司法事业的热爱。

  他虽出身乡野,但凭着对法律的向往,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攻读法律硕士,随后成功进入河南高院这个平台,践行自己的法律梦想。在身为法官助理时,就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得到了带教老师的认可——“做法官的好苗子”。

  此后,任时光流逝,他依然不改对司法事业的认真,坚守在第一线,甚至带头忘我加班,导致操劳过度,患上恶疾。但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隐瞒病情,奋斗在司法工作前线。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他留给世界的是加班结束后的考勤影像和叮嘱同事的工作安排。

  如此大公无私,其行可证,其心可鉴!李庆军同志诠释了认真,也诠释了一名“愚公”法官对工作和责任的热爱。

  不讲情分守底线,两袖清风正原则

  “名节重泰山,正道是清廉”。身居高位,手握着司法天平,有不少人试图以同乡同窗之情,甚至以金钱利诱李庆军同志“说情”“帮忙”。而他从不为所动,严守底线,将私下的情谊和公事的案件严格分开。李庆军同志的表弟、同学和老乡都曾希冀他能利用高位来向下级法院“打招呼”,来帮自己赢得判决。但李庆军同志从来都是严词拒绝,“分析案情,可以;打招呼,不行”,帮忙分析案情已是他对于情谊的最大让步。不仅如此,每每回乡过年时,他家中总是挤满了来寻求帮助的老乡们,不管认识与否,也不管关系远近,他总是耐心解答法律问题。而那些老乡们带来的礼物,他从来不收,悉数退还。李庆军同志展现了清廉,也展现了一名“三不”法官的高风亮节。

  和颜悦色传温情,恪守公平显正义

  “公其心,万善出”。正是李庆军同志公正无私,使得他能体察和共情当事人的不易,进而在接待当事人和处理案件时能通过温情的话语和耐心的态度传递出司法的温度。周光华老太太因一起土地权纠纷和开发商打官司已经年累月,因为条件所迫聘任不起律师,受尽诉讼之苦的周老人担心自己势单力薄,而李庆军同志在分到该案件后,一句“依法办案”并耐心听取老人的诉求和友善的态度让老人直言遇上了“好法官”。

  而纵使患病期间,身体负累严重,他也仍然以微笑示人,每遇到扛着麻袋的当事人,总是主动让座倒水,倾注更多的心血急他们所急,忧他们所忧。而对于作为法律共同体的律师,李庆军同志也从不摆架子,而是待以尊重和体谅。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他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涉案律师们的一致肯定和敬重。李庆军同志示范了平等友善,也示范了一名模范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无愧。

  平凡中更见伟大,细微处方显品格。李庆军同志用生命证明了新时代人民法官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更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人所应当具有的品格。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点点滴滴都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位司法干警的学习榜样。

  我作为一名基层法院人员,在李庆军同志精神的感召下,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加倍努力,砥砺前行,做到“三不忘”:不忘赤忱初心,牢记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工作水平;不忘民间疾苦,百姓之事无小事,要更加注意工作作风,让每一位当事人特别是败诉方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忘纪律红线,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要坚守原则,捍卫好司法公正这一道防线。

  陈宇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司法行政人员

  不忘初心守公正 牢记使命为人民

  ——“李庆军事迹报告会”有感

  9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了“李庆军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有幸通过视频收看了全程。伴随着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讲述,李庆军同志慢慢从报纸上、新闻里走了出来,走到全场干警的面前,在大家的心中建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5年的法院工作生涯,李庆军同志以他的勤勉敬业、大公无私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特别是与病魔斗争的十余年中,他把药房搬进办公室,把病床变成工作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我们要学习李庆军同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责任担当。李庆军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后,他拒绝了血液透析,选择了胸膜透析,只因为血透要去医院才能进行,怕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病情到了后期,他每个月都要去北京进行一次检查,他总是选择周一晚的卧铺进京,检查结束后再坐高铁返回,只因为这样耽误的工作时间最少;检查完回到郑州后,他直接赶到单位加班,只因为想把落下的一天工作补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庆军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是我们立足岗位、奋发进取的一面镜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或许做不到像李庆军一样,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好自己,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断贡献力量。

  我们要学习李庆军同志处事至公、律己至严的浩然正气。大学同学从沿海城市带来鲜活的海鲜送给他,希望李庆军能在立案上行个方便,结果海鲜被拒之门外,同学只能悻悻带了回去;从小长大的中学同学有个亲戚和别人打官司,为了少赔点钱,老同学找到李庆军帮忙,被断然拒绝;一位老人和人打官司,到了执行阶段都被对方阻挠,在老人为没钱找人、没权求人而担心的时候,李庆军的裁定书给了老人一颗定心丸。严于律己是一种责任,清廉公正才能胸怀坦荡。

  我们要像李庆军同志那样,把自己看小一些、把名利看淡一些,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坚持自重自省、把住小事小节,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维护法院干警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我们要学习李庆军同志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无私情怀。李庆军同志生前留下了19本日记,大部分记录的都是工作,整整11年;每一次立案,都会与律师和当事人商量开庭时间,而自己却为了协调他们的时间,花更多的精力;进行换肾手术的前一天,他还在上班,进入手术室之前打出的13个电话,全部都是打给领导和同事,谈的全是工作。在大家面前,小家可以抛;在大我面前,小我可以舍。

  我们不应在最能吃苦的年龄选择安逸,在最能奋斗的时候选择休息,应当以李庆军同志为榜样,无私奉献、夙夜为公,在逐梦的道路上永不停息、勇往直前,笃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意志,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司法事业中去。

  刘雅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奉贤新城法庭法官助理

  丰碑

  ——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观后感

  认真学习了李庆军同志的感人事迹,我深深地感到,有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是忘我的;他们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们的牺牲是让人震撼的;他们的名字和事业是永垂不朽的。他们仿佛变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指引我们前行。

  细读了李庆军同志的日记。贯穿始终的感觉是两个词,“忙”和“平静”。李老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加班是家常便饭,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十分理解这些严谨而又繁重的案头工作。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量,用件来计数,倒不妨用斤来称,用堆来算。在巨大的工作量面前,一位认真称职的法官,他投入的心血和精力是难以衡量的。像李老师这样认真尽责的法官,可以想象他的日常工作就像弓弦一样绷得紧紧的,生如张弓,弛则身逝。

  李老师,他生前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的副庭长,2018年9月28日过世。翻看他的工作履历,我们会感觉到,或许我们努力工作也能做到。李老师没有很大的荣誉,没有办过大案要案,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他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努力的平凡的工作,单看业绩,在法官群体中,李老师只是普通一员,但他又是最不平凡的一个。

  我们先前不知道,他是拖着病躯奋战在审判一线长达11年,特别是在确诊尿毒症到离世的4年间,一天审理案件最多竟达数十件,平均每周接待10个案件的当事人,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依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李老师一边是忘我的工作,一边是艰辛痛苦的治疗,然而翻看李老师厚厚的日记,涉及工作的记录多达80%,言辞平静而理智,没有抱怨,不叫苦,这种平静地奉献,淡然的职业坚守,最让我动容。

  我想起了中学的一篇课文《丰碑》,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初读时便感受到了一种震撼,那时体会不到这震撼的源头,现在我能够理解了,这出离的震撼,不仅仅是源于牺牲,更是源于即使身处险境、痛苦而艰难,就像是李老师和老军需处长一样,面对不祥的命运,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到最后一刻,安之若素。

  这种淡然平静的态度,11年如一日的奉献,着实震撼人心。李老师用他11年来的坚守和埋头苦干,用案头上堆积如山的案卷,给自己树立了一座丰碑。令观者感慨,给后来者指引了方向。

  李老师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新时代法官所应具备的优良作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代表和时代楷模。我们要向他学习。

  一是要学习他对司法公正的毕生信仰和追求。把工作做成事业,用事业点燃人生。我们的青春,也要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提升业务能力,要把公平和正义传达到经手的每一起案件中。中华民族要复兴就要有一流的法制,要有一流的法官。使命任重而道远,必然有困难,有痛苦,甚至有牺牲。但我们要甘作法治社会的基石,做司法工作的燃薪者。

  二是要学习他司法为民的职业操守和情怀。法官每天都在跟不同的案件打交道,但是对于当事人而言或许一辈子只来一次法院。司法为民容不得虚假,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审判都对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至关重要。不管形势、条件、环境怎么变,人民法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感情永不丢,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要学习他清廉司法的高尚品行和作风。自觉加强廉政教育,自学自省,自觉接受监督。同时,注重以平等谦和的态度对待当事人,将与当事人的每一次接触都当作展示司法公信形象的窗口。

  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就像长征。前面的路上有一个个像邹碧华、李庆军这样的先行者。他们变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定格在了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这些司法工作者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我们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观后颂文:

  复兴之路,道阻且长,党员优先,后继前赴。

  法治社会,盛世之基,坚守公正,为民做主。

  庆军法官,普通一员,十年一日,坚守一线。

  病魔摧残,意志弥坚,一边透析,一边断案。

  努力工作,不计得失,呕心沥血,生命熬干。

  闻者动容,知者潸然,洗礼初心,催人向前。

  如此队伍,如此党员,中国之梦,必将实现!

  胡郁良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审判员

  立足岗位 甘于平淡

  做一颗司法为民的小小螺丝钉

  近几日随着各大媒体的报道,李庆军法官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全国各地。斯人已逝,人民铭记。李庆军同志生前是河南省高院立案二庭副庭长,在审判一线工作25年,他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坚守岗位、敬业如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诠释了一个法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为世人留下了司法工作者的执着和敬业,留下法官的铮铮铁骨。

  把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效果,这就是不平凡之人。在了解他的事迹后,我深感认同和启发,联系到实际信访工作,感悟如下:

  一、立足岗位,爱岗敬业。

  习近平指出:“执法工作者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信访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工作岗位、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鞠躬精粹”的决心尽职尽责,不怕苦不怕累。在节点稳控时,一次次来往于火车站接返上访人员、赴街道、信访人家中开展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实际行动做好每一次的工作。

  二、贴近群众,换位思考。

  信访工作中,坚持从民生出发,司法为民,要懂得倾听群众呼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了解信访人的真实想法,从而找出涉诉信访矛盾症结所在,彻底解决矛盾。平等友善对待当事人,以真心、诚心、热心打动他们,传递司法公正。遇到信访人存在生活条件困难,经济拮据的状况,往往可从民生问题入手,考虑信访人的需要,急信访人所急,对其开展帮困救助等手段,在解决他们实际困难的同时,也消弭当事人对法院的对立情绪,提升当事人的信任感。

  三、持之以恒,化解矛盾。

  矛盾化解作为穷尽司法救济程序后的另一个救济的窗口,是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它牵涉着多个部门的联动协调,以及信访人随时可能变化的心里状态,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做好长期艰苦工作的准备。各部门沟通协调,压实责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多次反复约谈当事人,充分释法说理,切实分析利弊,促使当事人回归理性降低诉求,理解并接受化解方案,实现息诉罢访、案结事了的最终目的。

  习近平倡导小小一颗螺丝钉精神,需要我们“沉得下”,需要我们抛开市井名利,抛开富华虚荣,安心工作,切实服务于民。要耐得住,风雨无阻坚持数十年。

  “人贵有恒”,偶尔做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不足为奇,但要持之以恒,长期以往,甚至几十年如一日,那就很难很难。要学习李庆军法官爱岗敬业,旷日持久的决心和毅力,全心全意司法为民的风险精神,把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化作努力方向和最大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司法公正,把为人民谋福祉,实现司法公义作为前进动力和努力方向,做一个让群众放心、满意的新时代优秀法官。

  韩秀艳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行政立案团队法官助理

  “19本日记”的感动

  如果不是19本日记,李庆军同志的事迹或许也如寻常因病离世的故事一般,随着他消失于天地;如果不是19本日记,李庆军同志对工作的挚爱或许无法让我们深刻体会,毕竟没有一座座奖杯、一本本红红证书的点醒,让我们忘却了这么一位默默无闻的付出者;如果不是19本日记,我们或许还未曾发现李庆军法官在司法道路上,一路走过,一路留下的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忍受疾病考验的韧性、面对名和利的坦然。

  19本日记记录了李庆军同志连续11年的工作和生活历程,他的司法道路生涯让我们震惊,他的内心感悟让我们震撼,他对工作所体现出来的倍感珍惜、满心热爱,让他保持司法工作所该有的一方净土。

  走出大山已不易,所以倍感珍惜

  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北李洼村是李庆军出生的地方,在听到他的出生地时我默默拿起手机搜索了一下该位置,位于河南的北部地区,与山西省接壤的地方。就如同我的老家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在这样一个村庄里,如果哪一家子女的工作单位在省高院,十里八乡都会觉得这家人有出息,脸面自然光彩。更何况,当年的李庆军是村里第一个大学本科生,这份工作于他而言本身就是一份殊荣,倍感珍惜的情怀也自然投入到工作的点点滴滴中。甚至,在他经过一夜奔波求医归来,也是首先跑到工作单位完成自己落下的工作。所以李庆军总说,“我一个农家子弟,能走出大山当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荣多幸运啊!我就想好好办案。”

  2014年李庆军被确诊为尿毒症,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他选择在家腹膜透析的治疗方式,一边在家做着透析,一边如正常人般完成法院的案件处理工作,案件完成不仅保质保量还常常走在庭室前列。在4年的治疗期间,李庆军家的卧室也就成了他的透析室,在一般家庭装修布局上,多的是保存针剂的冰箱、加热透析液的台式培养箱,还有紫外线消毒灯。看到这些时我们不仅感慨,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他的治疗方式、治疗环境让我们不禁心疼这位对工作倍感珍惜的法官。或许这就是他那份走出大山不易后的倍感珍惜。

  痴迷于这个“官”,所以满心热爱

  李庆军的同事谈起他说:“他有很深的法官情结,是个有情怀的人。一说起案件,整个精神面貌马上不一样,眼中带光的感觉。他对案件很敏感,总结能力强,说起来总是头头是道。”就像孩子获得喜爱的玩具一般,如果不是那份打心底里的热爱,眼中的光怎会如此闪烁。也正是这份对司法工作的热爱,才痴迷于业务领域。曾在业务考试中,以民事专业考试全院第四名的成绩过关,那时的他肯定高兴地如孩子般。甚至,在生命最后8个月李庆军团队共结案360件,而他个人的结案数达到121件。

  李庆军法官对于工作的热爱,也表现在他的实干好学,始终秉持根本解决当事人的难题。不忽视每一个看似的小案件,哪怕案件标的再小,既要保证案件结果正确合法,还要始终保持心理警惕,做好当事人对判决结果接受的安抚工作,做到案结事了。“案结事了”这句话在司法系统中,属于常挂嘴边的话。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话语,若想真正实现,既需要过硬的业务本领,也需要像李庆军法官那般对工作满心热爱的情怀。

  一心干事,所以一身干净

  面对老乡、同学的拜访与求情,李庆军法官脸上不免露出难色。他可以不遗余力地为老乡、同学提供法律咨询,分析法律思路,明确案件利害。可是对于老乡、同学所提出的走后门、搭关系,却是李庆军不愿踏入的“禁区”,他说“我做这份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双方当事人,不给法院抹黑,不给法官抹黑。”相信这一片“禁区”正是是李庆军所守护的一片初心净土。对于李庆军而言,他的铁面无私,甚至不近人情,是他不忘初心的见证,他所热爱的这份司法事业本就不应该被亵渎。

  愿天堂无病痛,愿那里的水更甘甜,愿李庆军法官对司法事业的热爱感染更多人,让司法事业成为每一个司法工作者的人生追求!

  也希望奋斗在司法一线的干警保护好自己的健康,未来的司法事业需要每一位优秀而又健康的司法干警!

  管军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

  新时代“愚公法官”——李庆军

  生于太行王屋之下,骨子里流淌着愚公后代的血脉,李庆军同志身体力行,以愚公移山式的坚韧与毅力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对工作负责、勤于学习、廉洁公正的好法官,一个顾家爱家的好男人,一位体贴照顾新人的好领导。我们更应该看到,李庆军同志更是祖国千千万万为社会主义法制事业而不懈奋斗的法律人的一个缩影。

  逝者已去,我们缅怀追忆他的过往,他把法官的神圣刻画在他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当中。

  他是一个不断学习、勇于在未知领域开拓进取的人。他由老师转化为一名法官,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名农家子弟对知识的渴求。即使在担任法官之后,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对于案件中知识的盲区,他利用工作的间隙,靠着强大的毅力来学习晦涩难懂的经济、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他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在处理案件时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疑惑,为了更好的把握案件,让他审理的每一件案件都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考验。

  他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热爱司法事业,为司法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不埋怨、不抱怨,兢兢业业,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业务能力和业务绩效一直在院里名列前茅。他在得知自己患了尿毒症后,放弃了虽然耗时间但是效果更好的血液透析,选择了效果差的腹膜透析,而原因只是为了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工作。为了不让领导同事特殊照顾自己,他选择了隐藏病情,在庄重严肃的法袍下,是一个羸弱不堪的躯体,努力支撑维持他的,就是那份对工作、对司法事业的热爱。他倒下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却站起来了。

  他是一个有司法关怀的人。在他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法律冷酷无情的严肃,更能感受到他身上那怀着道德情义的温度。法律是他心中的一把标尺,他从不畏惧强者,更不会欺凌弱者,他用法律来裁量每一件案件,真正的做到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他又满怀温度,他不忘母亲的嘱托,深知老百姓打官司的不容易,他耐心的接待每一位当事人,聆听他们的诉求,一杯热茶、一声问候,让当事人摆脱了心里对公职机关的恐惧,剩下的只有坦诚。他的一份温暖,毫无威慑,却在当事人之间树立起了一个法官的权威。

  他也是一个体贴、谦让的人。他在工作上积极,在生活上谦让。在工作上,他像一个战士一样,永远冲在前面;在荣誉面前,他却总是躲在后面,总是把应该属于他的荣誉谦让给一些年轻人。作为法院的老同志,他总是想着在工作上积极进取的年轻人们,应该有更多的激励和关怀,把尽可能多的机会让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他记性也许总是那么差,忘了自己是病人,忘了他更需要照顾与关怀。

  他更是一个顾家爱家的人。他和结发妻子相濡以沫,一边抚养照顾儿子,一边赡养自己的父母。在子女父母面前,他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他总是把自己最硬的肩膀让他们依靠,却把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留给了自己,带给父母子女所有的欢乐,把一切的痛苦埋在心里。

  我们看到的李庆军同志,即是一个伟大的法官,他秉承公平维护正义;又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生老病死的普通人。在刚刚踏入法院队伍时,每个人都抱着一种匡扶正义的司法梦,都向往着成为一名神圣的法官。但是每天繁复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或许会感到迷失与疑惑,逐渐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李庆军同志的事迹,似乎对我们的疑惑给了一个答案: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激励自己前行是最终成就法官的神圣、司法事业的伟大的必由之路。

  在法院基层工作的我们,更是要学习、发扬李庆军同志的愚公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在司法领域什么岗位,都要有使命感,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责任。

  就执行工作而言,我们更需要发扬李庆军同志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执行是一个案件流程里最后的一个步骤,也是关系到当事人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落实的关键一步,我们要认识到执行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我们是法律权威的捍卫者和申请执行人权益的保障者,也是为一个案件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的人。

  执行工作要有仁、有智、有勇、有毅力:“仁”是代表着执行干警在面对当事人时,理解当事人的难处和困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竭尽全力保障每一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智”则代表着广大执行干警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中所展示出来的智慧,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的被执行人采取不一样的计谋和方法;“勇”代表着执行干警由于工作上经常出外勤的特殊性,要求执行干警在面对危险、困难时不畏惧、不放弃,坚定地做一个法律的捍卫者;“毅力”则是代表着执行干警在三个月的案件执行期内,执着坚守,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品质。

  执行与审判虽然属于不同的部门,但是李庆军同志身上的愚公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路上,我们都是奔跑者,我们会接过李庆军同志手中的接力棒,为祖国司法建设事业奋斗终生,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


 
责任编辑:高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