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见伟大,于点滴中显精神
“去年9月28日,我的好同事李庆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审判事业。”作为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一员,站在演讲台上,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高光哽咽了。
9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五层大法庭,气氛肃穆。为了缅怀弘扬李庆军同志坚守法治信仰、献身司法事业的崇高精神,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高人民法院面向全国法院召开李庆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斯人已逝,正气长存。报告团成员娓娓道来,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拼凑出一位法官坚守公平正义、践行为民情怀的鲜活形象。
掌声一次又一次在现场响起。
“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让当事人输得明白”
李庆军同志生前任河南高院立案二庭副庭长,他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忠诚履职尽责,2018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庆军出生在王屋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听着愚公移山的故事长大,愚公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让他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无怨无悔。”高光动情地说。
在同事眼里,李庆军是一位勤奋刻苦的“愚公法官”。办案时,李庆军对每起案件都一丝不苟,对每份裁判文书至少校对3遍以上。 学习时,李庆军刻苦钻研,可以为了一件专业性较强的证券交易纠纷案件连续泡在图书馆好几天。高光至今还记得李庆军曾对他说的话:“每当写判决书时,总感到败诉方当事人在看着我,所以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让当事人输得明白。”
在同事眼里,李庆军还是一位淡泊名利的“三不法官”——不向领导要待遇,不给同事朋友找麻烦,不向当事人伸手要好处。高光说,“我觉得还应当加上一个‘不’——不讲情面。”有一年,李庆军好友侯怀乐的家人与人产生纠纷诉至法院,侯怀乐想让李庆军给下级法院打个招呼,被李庆军直截了当地拒绝:“情谊归情谊,案件归案件,法律问题我可以帮你分析,案件我绝不能干涉。”
在报告团成员、大成(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亮伟看来,李庆军对律师热心尊重,对工作一丝不苟,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办案,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一位认真负责、公道正派的好法官。
李亮伟代理过一起复杂的工程再审案件,证据材料近千页。他觉得法官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在这个复杂案子上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便让当事人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开庭前几天,李庆军多次与律师电话沟通,仔细询问案件情况。庭审时李庆军很快锁定争议点,案件得以高效解决。“我一辈子都要感谢李法官,他在这个案子上下了很大功夫,让四五百个工人因此受益。”案件当事人对李亮伟说。
“越是扛着大包小裹来法院的当事人,越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2014年,李庆军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不影响工作,有更多时间办案,他放弃了血液透析,选择了效果较差的腹膜透析。
报告团成员、李庆军妻子马凤实讲述了李庆军四年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四年间,李庆军必须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天定时做四次透析。有时夜里腿疼得厉害,整宿睡不好觉。马凤实心疼他,劝他晚点去上班,他却说:“不行,今天约了好几个当事人,有的是从外地赶来的。”
为了按时上班,李庆军经常带着早饭去单位,却也常常在中午原封不动地把早饭带回来。马凤实埋怨他,李庆军却总是那几句话:“今天接待了好几拨当事人没时间吃”“今天忙着开庭来不及吃”……李庆军走后,马凤实看到他的办公桌,一个抽屉放着药、体温计和血压计,另一个抽屉放满了没有来得及吃掉的饼干点心。
“我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每天靠大把大把吃药、透析在坚持工作,多少次带着重病、饿着肚子开庭看卷。”说完,马凤实哭了。
报告团成员、河南日报记者周青莎第一次去李庆军家采访,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她说:“那里更像是医院的一间病房,成箱的透析液堆满墙脚,口服药多得拿盆子装。”
周青莎看到了一摞厚厚的笔记本,是李庆军生前留下的19本日记。除了少量生活片段,日记中大部分记录着工作,一写就是11年。病情加重的时候,李庆军的字迹有些潦草,却仍然琢磨着该怎么办好案件。
2011年3月2日这一天,李庆军的日记很长:“我尽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装作若无其事,我想像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班要继续上,工作要继续干……”
“我静静地,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他的疼痛和坚强、他的渴望和牵挂。”站在演讲台上,周青莎的声音颤抖着。
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法官,李庆军对老百姓有着特殊的感情。面对来打官司的群众,他常说:“越是扛着大包小裹来法院的当事人,越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
周青莎在报道李庆军事迹时了解到周光华老人的故事。老人与一家房地产商打了几年的官司,因为请不起律师,她对判决结果很担心。在听证会上,李庆军严肃地说:“不管是谁,不管什么案子,都得依法办!”经过审理,周光华拿到了她期盼已久的胜诉判决书。
老人对周青莎说:“每次见到李法官,他都赶紧给我端茶让座,耐心地听我说话。我遇到了一位好法官!”
“办好一个案件社会上就少一个纠纷,我这辈子啊,值了!”
在完成繁重办案任务的同时,李庆军每天与病痛顽强抗争着,被恶心、腹胀、疼痛折磨着。立案庭庭长卜发忠多次劝他休息治疗,李庆军却总是笑着说:“没事儿,自己的身体我心里有数。”
2018年9月2日是李庆军做肾脏移植手术的日子,前一天他依旧在单位加班。9月2日一大早,审判团队成员任方方收到他的短信:“禹州电缆案,6号以后联系双方当事人再谈一次,调不成还按原定方案办。”任方方没有想到,这条短信竟成为李庆军给她的最后留言。
9月28日,李庆军永远离开了他挚爱一生的审判事业。在生命的最后8个月,李庆军所带的审判团队结案360件,占全庭结案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个人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这个工作量,对于一般人来说都很难完成,更何况是一个身患尿毒症、一天做四次透析的重病人。”高光敬佩着李庆军的顽强意志和敬业精神。
李庆军常对家人说,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能从大山里走出来上大学,成为一名法官,觉得特别知足。“咱除了会办案没别的本事,办好一个案件社会上就少一个纠纷,我这辈子啊,值了!”
听到这里,有的干警轻轻拭着眼角的泪水。
“有人说,庆军就是新时代的愚公,明知道有办不完的案件,却还在一刻不停地办案。作为同事,我们深深理解他,当了20多年法官,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早已融入了血液、融入了灵魂,工作就是他精神的寄托,仿佛只有工作,才是他医治病痛的良药。”高光说。
在报道李庆军事迹过程中,周青莎一直在思索,为什么李庆军如此坚韧执着?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法官,这么多人怀念他?她从最初的不解,到逐渐明白,再到深深地震撼——
“我经常去河南各地法院采访,从许多法官身上,我都看到李庆军的影子,也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他们肩扛天平,心系百姓,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绽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他们的使命,这,就是人民法官的初心!”
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