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民担道义 坚守初心卫公平
新时代愚公法官李庆军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高光
庆军出生在王屋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听着愚公移山的故事长大,愚公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让他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无怨无悔;让他在患病期间,依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让他用有限的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诠释了人民法官的初心和使命。
在办案中,庆军对每起案件都一丝不苟,对每份裁判文书至少校对3遍以上。他对我们说:“每当写判决书时,总感到败诉方当事人在看着我,所以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让当事人输得明白。”他撰写的裁判文书曾被评为全国法院优秀文书,成为年轻法官写作的模版。
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法官,庆军对老百姓有着特殊的感情。面对来打官司的群众,他常说:“越是扛着大包小裹来法院的当事人,越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有一次,他办理一件标的额仅为3500元的劳动争议案件,一、二审均以证据不足判决李某败诉。李某不服,向省法院申请再审。审查时,为查明事实真相,庆军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着自家的车冒着近40度的高温,到100多公里外的建筑工地了解情况,从建筑工人到包工头先后走访了20多名知情人员,身上的衣服一直被汗水浸透着。李某感激地说:“你真是个好法官,不管咋判,俺都认了。”
由于肾功能差,庆军不能多喝水,和当事人沟通时间长了,就会身体乏力、舌头发僵,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喝口水漱漱口再吐掉。听他的妻子马老师说,庆军一直盼望着手术后能像正常人一样,渴了就喝水。渴了就喝水,这对我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对庆军来说,却是一种奢望。但他并没有因此减少与当事人的交流,他常对年轻法官说:“法院是说理的地方,要让当事人把话说完,这样化解矛盾就容易了。”
对法律的信仰和审判事业的热爱,让庆军倍加珍惜身上的法袍。院里的同事都知道,庆军有个外号叫“三不法官”,就是不向领导伸手要待遇,不给同事朋友找麻烦,不向当事人伸手要好处。但我觉得,还应当再加上一个“不”,那就是不讲情面。庆军的好友侯怀乐,提起庆军既佩服又感动,还有点小埋怨,他说:“庆军这个人啥都好,就是太不给面子。”有一年,侯怀乐的侄子因为承包盖房发生了纠纷,他想着自己和庆军是同学,又当过庆军弟弟三年高中的班主任,关系一直很好,就想让庆军给下级法院打个招呼。没想到庆军直截了当地说:“咱是好朋友,但情谊归情谊,案件归案件,法律问题我可以帮你分析,案件我绝不能干涉。”
在完成繁重办案任务的同时,庆军四年如一日与病痛顽强抗争着。看着他日渐消瘦,庭长卜发忠多次对他说:“庆军啊,院里有规定,如果身体有病就必须休息治疗,你可不能拿身体当儿戏啊!”庆军总是笑着说:“没事儿,自己的身体我心里有数。”法官助理王卫霞回忆起来就泣不成声:“李庭长老说我孩子小需要照顾,不让我加班,自己却带病加班。”就这样,在工作面前,庆军总是冲锋在前;但在荣誉面前,他常常选择谦让。院里半年绩效考核时,因为办案多,庭里要给他评第一等次,他坚决推辞说:“把第一等次给年轻人吧,多鼓励鼓励他们。这样也能让他们多拿点奖金,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个病人,治病也需要花很多的钱。
2018年9月1日星期六,也就是庆军做肾脏移植手术的前一天,他还在单位加班。晚上18时30分,省法院签到机上留下了他的影像。然而,这成了他最后一次下班。
9月2日一大早,审判团队成员任方方还收到他的短信:“禹州电缆案,6号以后联系双方当事人再谈一次,调不成还按原定方案办。”任方方万万没有想到,这条短信竟成为庆军给她的最后留言,她流着眼泪说:“我想着等案件处理完再去看望他,好让他高兴高兴,但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庆军,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未工作的儿子,在做器官移植这么大的手术前,想的不是自己家的事,甚至没有一句嘱托,他想的、说的全是工作。
在庆军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带的审判团队结案360件,占全庭结案总数的三分之一,仅他个人就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这个工作量,对于一般人来说都很难完成,更何况是一个身患尿毒症、一天做四次透析的重病人。有人说,庆军就是新时代的愚公,明知道有办不完的案件,却还在一刻不停地办案。作为同事,我们深深理解他,当了20多年法官,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早已融入了血液、融入了灵魂,工作就是他精神的寄托,仿佛只有工作,才是他医治病痛的良药。
人生因奋斗而出彩,平凡因坚守而伟大。李庆军同志二十五年坚守初心、践行使命,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他用坚守与执着,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忠诚和担当,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 平凡人生亦伟大
河南日报记者 周青莎
确诊为尿毒症的那四年里,他边治疗边坚持工作。他总想着,只要换了肾,一切就会好起来。四年里,他一天审查案件十几件,每周接待几十个当事人。他大把吃药,日渐消瘦,但办案量在全庭名列前茅。他渴望健康地生活,做自己热爱的审判工作,可病魔却把这简单的愿望无情地剥夺
我记得第一次去李庆军家,推开卧室门,我愣住了,这里更像是医院的一间病房。屋里有股淡淡的药味儿,成箱的透析液几乎堆满一面墙,口服药多得拿盆子装。两个特殊的“床头柜”,一个是小冰箱用来保存针剂,一个是台式培养箱用来加热透析液,床边还架着紫外线消毒灯。这里,就是李庆军每天做透析的地方。
在桌子上,我看见一摞厚厚的笔记本足有一尺高。他的妻子马凤实轻轻拿起一本递给我,说:“这是庆军留下的日记,在办公室找到的。”我数了数,一共19本。除了少量生活片段,大部分是记录工作,一写就是11年。
2008年8月20日:“赶公交车时确实跑不动,医生嘱咐不要上班,下午又来上班。”
2016年5月14日:“周六,中雨,到单位批了30多个案件,6点回家。”
2011年3月3日这天的日记很长,其中这样写道:“近日身体特别不舒服,感觉要出大事。我不愿亲人为我担忧,给他人带来精神压力。我尽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装作若无其事,我想像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班要继续上,工作要继续干……”
在日记中,我发现有几页字迹很潦草,而那段时间正是李庆军病情加重的时候,即便是这样,他还在日记中琢磨着怎么办好案件。看着这些日记,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位重度的尿毒症病人。我静静地,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他的疼痛和坚强、他的渴望和牵挂。
因为做透析,李庆军的腹部常年插着一根腹透管,有宽松的制服遮掩,连身边的助理也没有发现。大家见他脸色不好,都问他,他总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儿,一点儿小问题。”然而,这四年,他每天被恶心、腹胀、疼痛折磨,血压一度高至200,可办起案来,他好像什么都忘了。
他热爱法官这个职业,公正处理好每一个案件,是他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有个老太太叫周光华,与一家房地产商打了几年的官司。因为请不起律师,她对判决结果很担心。在听证会上,李庆军严肃地说:“不管是谁,不管什么案子,都得依法办!”后来,经过审理,周光华拿到了她期盼已久的胜诉判决书。采访时,她对我说:“每次见到李法官,他都赶紧给我端茶让座,耐心地听我说话,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回忆打官司的那段经历,李庆军带给她的不仅是公平正义,还有亲人般的温暖。她逢人便说:“我遇到了一个好法官!”得知李庆军去世,老人赶了几百公里来到郑州。她带着一篮土鸡蛋,在女儿搀扶下走进李庆军家,一眼就看到了桌上的遗像。老人颤抖着手抚摸遗像,泪流满面:“孩儿啊,俺再也见不到你了,这鸡蛋大娘多想让你尝尝啊!”
从不麻烦别人,却不怕别人给他“添麻烦”。每年春节回老家,乡亲们都围着他咨询个不停,团圆饭常常是热了又凉。家乡人为案子找他,他都热情招待,好言相劝:“我给你分析问题可以,但是说情打招呼可不行啊。”临走时还嘱咐:“生活上有困难尽管说,我在城里,工资高。”
马凤实告诉我,李庆军经常跟家人感叹,他是一个农家子弟,能从大山里走出来,上大学,做法官,觉得特别知足。“咱除了会办案没别的本事,办好一个案件社会上就少一个纠纷,我这辈子啊,值了!”
一年来,我一次次走近他的家人、同事、老乡、同学,还采访了许多当事人。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李庆军如此坚韧执着?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法官,这么多人怀念他?从最初的不解,到逐渐明白,再到深深地震撼。
“丹青难写是精神”,李庆军以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展现了出彩河南人的高尚品质。他像一滴晶莹的水珠,融入司法事业的大潮。没有惊天动地,却拼尽全力折射法治的光芒。作为跑线记者,我经常去河南各地法院采访,从许多法官身上,我都看到李庆军的影子,也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他们肩扛天平,心系百姓,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绽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他们的使命,这,就是人民法官的初心!
不忘初心,平凡人生亦伟大!牢记使命,平凡岗位铸忠诚!
一位平凡但不容忘却的法律人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亮伟
武中文律师是李法官的老乡,他回忆说,庆军当法官后,他的父母反复叮嘱,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你断案子要讲良心,不要做挨骂的事!庆军立志要做一名有良心的法官,他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这一辈子。在我的印象中,李庆军法官对律师热心,对工作用心,对自己坚守初心,是一个平凡但又让人怀念的好法官。
2015年,我第一次参与代理李法官承办的案件,5月初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我是省法院立案二庭李庆军,你代理的那个案件,准备定到5月16号开庭,时间怎么样?”我感到很意外。通常情况下,法官确定好开庭时间,直接通知律师就行了,李法官主动与我商量开庭时间,让我心里很暖,当时就冒出一个强烈的想法:这个案子我一定积极配合李法官后面的工作。张武律师说,与李法官接触时没有距离感,他很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还有几个律师说,去见李法官,每次都是到时他起身相迎,走时又起身相送。这些都是小习惯,但体现出的却是大精神。李法官对律师职业的尊重是自觉的,他把自觉变成了习惯,又把习惯融入了生命。
2017年的一个案件听证,对方律师是浙江人,地方口音很重,而且发言时不断重复,李法官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多次安慰说:“别着急,慢慢讲,让大家都听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还主动询问,直到确认对方的真实意思。再审听证一般比较快,基本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但这次用了三个多小时,结束时都中午一点多了。对方律师收拾材料时说:“李法官,我普通话讲不好,一直担心法官听不清,对我们不利,没想到您这样有耐心,我为河南法官点赞!”。
我曾经看到李法官的桌上放着几本医学、财会的书,就好奇问了一句,李法官说,手头的案子涉及到这方面,就买来看看。我由衷的感叹,您下的功夫比我们律师都多,难怪办案件又好又快。2016年,我们团队代理了一起工程再审案件,案件比较复杂,证据材料近千页,争议点有十几处,我们花费了近两周的时间才弄清全案。当时我们觉得,法官手中的案件太多,估计很难在这个案子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告诉当事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开庭前几天,李法官先后五六次给我们打电话沟通案件情况,问的非常仔细。等到开庭的时候,李法官很快说服我们双方将争议点锁定为4个。庭审后,又一一指出我们双方证据存在的不足。大家既信服又敬佩,案件很快得到解决。当事人潘老板说:“我一辈子都要感谢李法官,他在这个案子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让我们两家企业重归于好,四五百个工人因此受益。”
律师们最担心的是拿到一份败诉而又不说理的判决书,这样既不好向当事人解释,又感到工作成果无法体现。前段时间,我们团队讨论一个案件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争执不下,最后,申真律师从裁判文书网上检索到一份文书,其中记载的双方意见和我们争论的基本一致,这份文书对所有观点都进行了一一回应,特别是对不支持的观点,进行了充分说理,有了这份文书,我们很快就统一了意见。这份文书的撰写人正是李庆军法官。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李法官用他的认真,化解了数不清的社会纠纷,我们对此充满敬意。
郑州的卢律师代理了一个系列案件,当事人先后找了好几个人约李法官吃饭,他不但没答应,还直接把卢律师叫到办公室,让他向当事人转达了严肃的劝诫。洛阳的李律师代理了一个对方是大国企的案件,担心案件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在律师打电话时,李法官让她不要多想,要相信法律、相信法院、相信法官,最终案件的结果非常公正。2017年,我们代理的一个案件,当事人不听劝阻,坚持找了一个说跟李法官关系很好的人去打招呼,后来李法官跟我提起这件事时说:你们律师还是要多劝劝当事人,别总想着找关系,有理不用找人,没理找人也没用,都把精力放在案件上,当事人也才更信赖你们律师。其实,律师对代理的案件都有一个基本判断,那个案件李法官最后没有支持我们,但我对他更加敬重。
追思李庆军法官,我记住的都是这些琐碎的小事,但看到的是一个为了法治信仰、为了社会和谐而孜孜奋斗终生的身影。这是一个平凡的身影,散发的光芒并不耀眼,但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法律人,托起了司法的天平,谱写了公正的赞歌。
向法律人李庆军法官,致敬!
平凡的岗位 坚强的人生
李庆军同志妻子 马凤实
2014年,庆军被确诊为尿毒症,彻底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虽然我们不愿相信,但还得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医生告诉他,如果不透析,就会危及生命,并给出了两种治疗方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效果好,但每周要到医院做3、4次,每次要4个多小时;腹膜透析的效果不如血液透析,但可以自己在家做,不影响工作。我当时多次劝他,咱做血液透析吧,他考虑了好几天,还是放不下工作,最终选择了腹膜透析。
就这样,四年来,庆军必须早上6点起床,做一天中的第一次透析,中午回家做第二次,下午下班后做第三次,直到晚上11点多再做第四次透析。正常透析半小时能做完,但不顺利时要一个多小时,肚子又痛又胀。有时夜里腿疼的厉害,睡不好觉,早上闹钟响了,他说想多睡会儿。我劝他晚点上班吧,他说:“不行,今天约了好几个当事人,有的是从外地赶来的。”为了按时上班,他经常带着早饭去单位,又有很多次,中午原封不动地把早饭带回来。我埋怨他,他总是那几句话:“今天接待了好几拨当事人没时间吃,今天忙着开庭来不及吃,今天感到恶心吃不下……”每天中午,他都要赶回家做透析,经常是做着透析就睡着了,简单吃几口饭又上班去了。庆军走后,我在他办公室看到,桌子的抽屉里,一个放着药、体温计和血压计,另一个放满了没有来得及吃掉的饼干点心。我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每天靠大把大把吃药、透析在坚持工作,多少次带着重病、饿着肚子开庭看卷。
2016年以来,按照医生要求,庆军每月都要去北京复查一次身体。为了少耽误工作,他总是坐周一晚上10点多的火车,周二早上6点多到。复查完后,坐下午的高铁返回。到郑州后他总是先去单位,晚上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我不理解,他总说,我从高铁站回家,刚好路过单位,把一天落下的工作补上,心里踏实。
庆军从查出这病到去世,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不让告诉父母、亲戚,怕为他担心,也不想让单位同事都知道,说现在法院案件多,大家手里都有一堆活儿,如果都知道我有病,肯定会照顾,领导就会让我休息治疗,其他人办案的压力会更大。再说,一个法官不办案还有什么价值?
庆军的生活非常简单,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应酬。周末每天要做5次透析,透析后不是看卷,就是在阳台的躺椅上看书。他经常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办好一个案件就有一种成就感。去年7月,他腹透管的伤口发炎,医生让他马上住院治疗,怕感染了有生命危险。庆军和医生商量半天,要求不住院,输液消炎。就这样,他白天去上班,晚上到医院输液到十来点,直到手术前。
去年9月1日,是星期六,庆军在单位加了一天班,晚上7点到家。正在做透析,医生打电话说有肾源了,我们以为听错了,连问了三遍才相信是真的。四年,等了四年,终于等到了。我们想象着他手术后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再也不用每天透析,再也不用一天往返四趟上班,终于可以大口大口喝水了,这是一件多么的幸福的事。高兴之余,心里也很害怕,毕竟是个器官移植的大手术。那一夜,我俩都没睡着。
第二天早上,我俩来到医院,他空腹做了各项检查后,脸色苍白,面容憔悴,一个大老爷们因为这病瘦了近40斤,体重还没有我重。他躺在病床上,一边做透析,一边还不停地打电话,说的都是案件的事儿。我站在旁边,心疼地看着他,劝他也不听,内心焦虑不安。护士也多次劝他,马上要做大手术了,要好好休息,保持体力。后来我从他手机里看到,手术前他打的13个电话,都是打给庭里同事的。
手术后,庆军在监护室,病情时好时坏。但就这样,庭里的同事来看他,还是谈工作,我说你是真不要命了。他还多次问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出院?手里还有好多案子没结。我每天都提心吊胆,老是被恶梦惊醒。我劝自己,人都说梦是相反的,庆军那么正直,那么善良,他会好的,一定会好的。可是去年的9月28日,只有54岁的庆军还是走了,再也回不来了。我再也闻不到他做透析的味道了,再也看不到他带着花镜看案卷了,再也不能晚饭后和他一起去散步了……庆军离世马上就一年了,到现在都瞒着80岁的公公婆婆。我不知道还能瞒多久,不知道如何安慰患癌症的婆婆和残疾的公公,不知道怎样去面对老人那期盼儿子回家的目光。
庆军一生的愿望就是做一名好法官,为了这个愿望,他也奋斗了一生。我想,庆军是无怨无悔的,他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了最挚爱的事业。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法官,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最高法院党组给了他这么高的肯定和荣誉,让我们感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也感到了做一名法官的光荣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