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解放“审判力” 让法官轻装办案
2019-07-15 11:18:5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鑫
案件“浪潮”来袭,司法服务如何在亲民便民的同时又让法官减压增效,是近几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求解的方向。
自2016年起,成都中院探索制度化剥离审判辅助事务,建立了审判事务中心,引入第三方服务力量,使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有限的司法资源更好地聚焦庭审、裁判,最大限度解放司法核心生产力,破解人案矛盾。
分流:集中庭审记录
正在开庭审理的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被告正就双方是否存在借贷关系进行激烈辩论,被告情绪激动,语速飞快。法官吴爽本想提醒被告放慢语速,但从电子屏幕上看到专业速录员完整记录了被告的答辩意见后就继续进行庭审。随着清脆利落的键盘敲击声,原告提出的一项项关键证据都被速录员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被告最后当庭承认了借款事实。
法槌刚落下,打印好的庭审笔录就已经放在了双方当事人面前。吴爽对专业速录员颇为赞赏:“原来我和书记员经常一整天都在开庭,当事人打电话联系不上我们怨声载道,书记员大量的工作得等到开完庭加班完成。现在由专业的速录员承担庭审记录,记录速度提高到每分钟200多字,法官可以加快庭审进度,书记员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做其他事务,当事人的诉求也能更快得到回应,一举数得。”
2016年9月,成都中院正式开展庭审记录外包工作,在充分调研、解构审判流程后,将庭审记录事务直接从审判团队分流到审判事务中心进行集中处理。速录人员的引入准出、安排调度和业务培训均由事务中心统筹安排,以速录人员的专业保障庭审记录的专业,以庭审记录的分流经验为后续其他审判辅助事务的分流提供“样稿”。
“现在开始播放第一段庭审录像,记录时间30分钟,请速录人员准备。预备,播放!”随着考核人员一声令下,速录团队庭审速录技能大练兵活动正式开始。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在速录办公室骤然响起,除正在开庭的速录员外,30多名速录员的手指在速录机上飞舞,详实记录着录像中当事人的诉求。
这样的情景,每个月都会在审判事务中心出现。针对速录人员普遍存在的庭审过滤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不强、庭审记录技巧不足、非法律专业居多等诸多问题,中心每月都会开展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要求速录员的庭审记录速度达到每分钟220字。为了保障庭审质量和促进速录员工作转型,除定期举办庭审速录技能大练兵活动外,中心还分别针对新进和后进人员开展特性化的集中培训、跟庭培训、分组竞赛、记录评查等活动,邀请院内资深书记员讲解庭审记录注意事项,不断提升庭审记录技能。
41名速录人员也给法院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加深速录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成都中院采用双重管理机制,由外包公司派驻项目主管负责人事考勤等管理,由诉讼服务办公室负责业务调派考核,业务调派考核结果与庭审速录员的薪酬待遇挂钩。在使用调度上,实行驻庭记录与巡回排庭双轨制,对案件记录需求相对较少、专业性较强或庭后整理笔录较多的审判部门,派遣少量庭审速录员驻庭,对案件数量较多的审判部门或临时增加记录的审判部门,安排庭审速录员巡回排庭,避免全员驻庭导致人手不足和忙闲不均,实现排庭的最优化。同时创新开发了庭审速录管理系统,将其与办案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承办人在办案系统申请庭审记录后,由系统自动抓取、自动排庭,既能提高排庭效率,也有效防止了二次开庭记录时安排不同的速录员记录和漏排、错排等情况的发生,实现速录调派工作的智能优化。
据统计,2018年,审判事务中心共受理业务庭记录申请24920件,其中,民事庭审记录申请21580件,刑事庭审记录申请601件,行政、环资庭审记录申请1206件,其他记录申请1466件,会议记录申请67件,最终有效记录22794件(次),安排率达到91.46%,基本满足所有庭审记录需求。
提速:集中扫描归档
以往,各审判团队、书记员对归档标准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归档材料被档案部门退回的情况多有发生,归档乱、结案难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促进过程卷材料的集中扫描及归档工作的规范化、秩序化开展,推动智能化电子卷宗工作,成都法院在审判事务中心引入外包扫描小组,制定《案件材料集中扫描录入的实施办法(试行)》《案件过程卷扫描录入管理办法》《案件归档卷扫描录入管理办法》三个管理办法,将案件材料集中扫描工作分为过程扫描录入与归档扫描录入,推行过程卷与归档卷两套电子卷宗,分别实施两个扫描流程。
过程卷扫描以“同步”为核心指标,强调了材料移交与完成扫描等主要工作节点。档案卷则结合成都法院推行的“归档结案”制度,强调书记员与外包公司之间,外包公司与档案人员之间的有效协调。书记员只需将审理完毕的案件材料及时向外包公司移交,外包公司会根据档案管理部门的归档标准完成案件结案材料的扫描录入。扫描加工处理的节点由外包公司掌握,档案负责人员对整体扫描流程进行监督。实际运转中,扫描外包公司的加工处理和移交节点控制较好,在收到案件材料后7日内,外包公司就能完成后续所有处理并
归档移交给档案室,大大提升了归档效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审判业务庭的工作负担。
“减负”后的书记员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庭前准备、记录合议笔录、校对文书等工作,法官助理则专门负责协助法官管理案件事务、审核审判服务结果、撰写简单法律文书等工作。法官只需集中精力主要负责三件事:审、判、写。审是开庭审案,判是签发裁判文书,写是撰写部分判决或裁定书。整个审判团队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趁着法官开庭的时间,书记员郭雪推着装满卷宗的手推车,将已结案的23件案件拿到审判事务中心,交给外包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扫描归档。对于剥离归档事务带来的便利,她深有体会:“建工类案件的材料本来就多,以前要归档这么多案件,单说理顺材料、打码、扫描、装订入卷这些繁琐工作,就至少需要三天。现在好了,送达、归档和扫描都由专业人员来承担,只要我把案件的诉讼材料、电子版结案文书及其他结案材料移交到中心,就不用再操心后续工作。”
借力:律师参与纠纷化解
星期一早上,记者来到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两名律师正在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驻法院工作站接待当事人,对当事人准备提交的立案材料进行预审。立案法官张方方向记者介绍:“设立律师工作站以前,窗口工作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接待没有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严重影响立案效率。工作站设立以后,导诉台会引导没有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至值班律师工作窗口,由值班律师对当事人开展立案辅导。此举不仅便利了当事人,还缓解了立案窗口的咨询压力,使得立案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2018年8月,成都中院与成都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国安局、市司法局会签通过了《成都市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站管理规定(试行)》,同年10月,工作站正式挂牌运行。除立案辅导之外,工作站还肩负起了法律咨询、解纷指引、调解服务和诉讼辅导的“重任”。截至目前,全市29个律师调解工作站(室)共有来自114个律所的612名律师入驻。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委派、委托律师调解案件3741件,调解成功2066件,成功率达55.23%;受理律师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390件,对律师调解协议审查后出具民事调解书6件,发出支付令128件;受理律师调解协议申请强制执行案件290件。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严格落实调解回避制度,成都法院设置了办案系统自动识别和回避功能,确保调解员不得在调解后又在同一纠纷或者相关纠纷的诉讼程序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2018年7月17日,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原告陈某等37人与被告双流第一运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合同纠纷立案申请。立案法官在审查时发现原告情绪激动,遂引导当事人先行向入驻双流区法院诉非协同“大超市”的“律师联调工作室”及“公证协同中心”进行咨询,以期稳定情绪、探明情况。经过反复沟通,当事人对律师及公证员的专业解答和热情服务非常满意。法院趁机发出《委派调解函》,委派律师及公证员进行纠纷化解工作。经过律师和公证员的合力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流区法院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予以确认,促成该公司当天履行完毕金额120余万元。一起群体性纠纷案件就这样在诉前得以解决。
除借力律师参与多元解纷工作外,成都法院还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知识优势和中立立场优势,积极开展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2016年4月,成都市律师协会会长阳运逵接访了梁某信访案。该案是成都律师参与化解信访第一案。阳运逵认真分析梳理案情,接访下访消解信访人对立情绪;成都市委政法委多次协调;成都中院积极支持,多方配合形成化解工作合力。2017年1月,信访人梁某的家属接受化解方案,签下了息诉息访承诺书。至此,上访长达13年的信访问题得以彻底化解。成都法院共计引入336名律师参与涉诉信访接访工作,接谈案件1281件。在涉诉信访化解过程中,大部分当事人都能够在律师的协调、疏导、释明工作中息诉罢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018年,成都两级法院新收案件已高达394749件,同比增长11.21%,法官人均结案数320.58件,同比上升了29.26件,而办案人数同去年相比却没有明显增加。大量案件的涌入带来了巨量的审判辅助事务,法官与审辅人员在开庭、送达、归档之间疲劳奔波,当事人不理解法院工作,认为审理时间过长,对法院抱怨颇多,司法供需矛盾随着案件的大幅增长也愈加凸显。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剥离审辅事务,调动第三方力量参与法律咨询、释法、指引及见证等服务,让法官、审辅人员从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是提高审判质效、破解人案矛盾的重要突破点。”成都中院院长郭彦告诉记者。
自2016年起,成都中院探索制度化剥离审判辅助事务,建立了审判事务中心,引入第三方服务力量,使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有限的司法资源更好地聚焦庭审、裁判,最大限度解放司法核心生产力,破解人案矛盾。
分流:集中庭审记录
正在开庭审理的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被告正就双方是否存在借贷关系进行激烈辩论,被告情绪激动,语速飞快。法官吴爽本想提醒被告放慢语速,但从电子屏幕上看到专业速录员完整记录了被告的答辩意见后就继续进行庭审。随着清脆利落的键盘敲击声,原告提出的一项项关键证据都被速录员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被告最后当庭承认了借款事实。
法槌刚落下,打印好的庭审笔录就已经放在了双方当事人面前。吴爽对专业速录员颇为赞赏:“原来我和书记员经常一整天都在开庭,当事人打电话联系不上我们怨声载道,书记员大量的工作得等到开完庭加班完成。现在由专业的速录员承担庭审记录,记录速度提高到每分钟200多字,法官可以加快庭审进度,书记员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做其他事务,当事人的诉求也能更快得到回应,一举数得。”
2016年9月,成都中院正式开展庭审记录外包工作,在充分调研、解构审判流程后,将庭审记录事务直接从审判团队分流到审判事务中心进行集中处理。速录人员的引入准出、安排调度和业务培训均由事务中心统筹安排,以速录人员的专业保障庭审记录的专业,以庭审记录的分流经验为后续其他审判辅助事务的分流提供“样稿”。
“现在开始播放第一段庭审录像,记录时间30分钟,请速录人员准备。预备,播放!”随着考核人员一声令下,速录团队庭审速录技能大练兵活动正式开始。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在速录办公室骤然响起,除正在开庭的速录员外,30多名速录员的手指在速录机上飞舞,详实记录着录像中当事人的诉求。
这样的情景,每个月都会在审判事务中心出现。针对速录人员普遍存在的庭审过滤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不强、庭审记录技巧不足、非法律专业居多等诸多问题,中心每月都会开展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要求速录员的庭审记录速度达到每分钟220字。为了保障庭审质量和促进速录员工作转型,除定期举办庭审速录技能大练兵活动外,中心还分别针对新进和后进人员开展特性化的集中培训、跟庭培训、分组竞赛、记录评查等活动,邀请院内资深书记员讲解庭审记录注意事项,不断提升庭审记录技能。
41名速录人员也给法院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加深速录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成都中院采用双重管理机制,由外包公司派驻项目主管负责人事考勤等管理,由诉讼服务办公室负责业务调派考核,业务调派考核结果与庭审速录员的薪酬待遇挂钩。在使用调度上,实行驻庭记录与巡回排庭双轨制,对案件记录需求相对较少、专业性较强或庭后整理笔录较多的审判部门,派遣少量庭审速录员驻庭,对案件数量较多的审判部门或临时增加记录的审判部门,安排庭审速录员巡回排庭,避免全员驻庭导致人手不足和忙闲不均,实现排庭的最优化。同时创新开发了庭审速录管理系统,将其与办案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承办人在办案系统申请庭审记录后,由系统自动抓取、自动排庭,既能提高排庭效率,也有效防止了二次开庭记录时安排不同的速录员记录和漏排、错排等情况的发生,实现速录调派工作的智能优化。
据统计,2018年,审判事务中心共受理业务庭记录申请24920件,其中,民事庭审记录申请21580件,刑事庭审记录申请601件,行政、环资庭审记录申请1206件,其他记录申请1466件,会议记录申请67件,最终有效记录22794件(次),安排率达到91.46%,基本满足所有庭审记录需求。
提速:集中扫描归档
以往,各审判团队、书记员对归档标准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归档材料被档案部门退回的情况多有发生,归档乱、结案难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促进过程卷材料的集中扫描及归档工作的规范化、秩序化开展,推动智能化电子卷宗工作,成都法院在审判事务中心引入外包扫描小组,制定《案件材料集中扫描录入的实施办法(试行)》《案件过程卷扫描录入管理办法》《案件归档卷扫描录入管理办法》三个管理办法,将案件材料集中扫描工作分为过程扫描录入与归档扫描录入,推行过程卷与归档卷两套电子卷宗,分别实施两个扫描流程。
过程卷扫描以“同步”为核心指标,强调了材料移交与完成扫描等主要工作节点。档案卷则结合成都法院推行的“归档结案”制度,强调书记员与外包公司之间,外包公司与档案人员之间的有效协调。书记员只需将审理完毕的案件材料及时向外包公司移交,外包公司会根据档案管理部门的归档标准完成案件结案材料的扫描录入。扫描加工处理的节点由外包公司掌握,档案负责人员对整体扫描流程进行监督。实际运转中,扫描外包公司的加工处理和移交节点控制较好,在收到案件材料后7日内,外包公司就能完成后续所有处理并
归档移交给档案室,大大提升了归档效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审判业务庭的工作负担。
“减负”后的书记员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庭前准备、记录合议笔录、校对文书等工作,法官助理则专门负责协助法官管理案件事务、审核审判服务结果、撰写简单法律文书等工作。法官只需集中精力主要负责三件事:审、判、写。审是开庭审案,判是签发裁判文书,写是撰写部分判决或裁定书。整个审判团队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趁着法官开庭的时间,书记员郭雪推着装满卷宗的手推车,将已结案的23件案件拿到审判事务中心,交给外包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扫描归档。对于剥离归档事务带来的便利,她深有体会:“建工类案件的材料本来就多,以前要归档这么多案件,单说理顺材料、打码、扫描、装订入卷这些繁琐工作,就至少需要三天。现在好了,送达、归档和扫描都由专业人员来承担,只要我把案件的诉讼材料、电子版结案文书及其他结案材料移交到中心,就不用再操心后续工作。”
借力:律师参与纠纷化解
星期一早上,记者来到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两名律师正在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驻法院工作站接待当事人,对当事人准备提交的立案材料进行预审。立案法官张方方向记者介绍:“设立律师工作站以前,窗口工作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接待没有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严重影响立案效率。工作站设立以后,导诉台会引导没有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至值班律师工作窗口,由值班律师对当事人开展立案辅导。此举不仅便利了当事人,还缓解了立案窗口的咨询压力,使得立案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2018年8月,成都中院与成都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国安局、市司法局会签通过了《成都市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站管理规定(试行)》,同年10月,工作站正式挂牌运行。除立案辅导之外,工作站还肩负起了法律咨询、解纷指引、调解服务和诉讼辅导的“重任”。截至目前,全市29个律师调解工作站(室)共有来自114个律所的612名律师入驻。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委派、委托律师调解案件3741件,调解成功2066件,成功率达55.23%;受理律师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390件,对律师调解协议审查后出具民事调解书6件,发出支付令128件;受理律师调解协议申请强制执行案件290件。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严格落实调解回避制度,成都法院设置了办案系统自动识别和回避功能,确保调解员不得在调解后又在同一纠纷或者相关纠纷的诉讼程序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2018年7月17日,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原告陈某等37人与被告双流第一运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合同纠纷立案申请。立案法官在审查时发现原告情绪激动,遂引导当事人先行向入驻双流区法院诉非协同“大超市”的“律师联调工作室”及“公证协同中心”进行咨询,以期稳定情绪、探明情况。经过反复沟通,当事人对律师及公证员的专业解答和热情服务非常满意。法院趁机发出《委派调解函》,委派律师及公证员进行纠纷化解工作。经过律师和公证员的合力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流区法院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予以确认,促成该公司当天履行完毕金额120余万元。一起群体性纠纷案件就这样在诉前得以解决。
除借力律师参与多元解纷工作外,成都法院还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知识优势和中立立场优势,积极开展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2016年4月,成都市律师协会会长阳运逵接访了梁某信访案。该案是成都律师参与化解信访第一案。阳运逵认真分析梳理案情,接访下访消解信访人对立情绪;成都市委政法委多次协调;成都中院积极支持,多方配合形成化解工作合力。2017年1月,信访人梁某的家属接受化解方案,签下了息诉息访承诺书。至此,上访长达13年的信访问题得以彻底化解。成都法院共计引入336名律师参与涉诉信访接访工作,接谈案件1281件。在涉诉信访化解过程中,大部分当事人都能够在律师的协调、疏导、释明工作中息诉罢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018年,成都两级法院新收案件已高达394749件,同比增长11.21%,法官人均结案数320.58件,同比上升了29.26件,而办案人数同去年相比却没有明显增加。大量案件的涌入带来了巨量的审判辅助事务,法官与审辅人员在开庭、送达、归档之间疲劳奔波,当事人不理解法院工作,认为审理时间过长,对法院抱怨颇多,司法供需矛盾随着案件的大幅增长也愈加凸显。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剥离审辅事务,调动第三方力量参与法律咨询、释法、指引及见证等服务,让法官、审辅人员从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是提高审判质效、破解人案矛盾的重要突破点。”成都中院院长郭彦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