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2019-07-12 10:41:1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梅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出自苏轼的《三槐堂铭》,它以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喻家风、讲家教。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优良的家风必先以“德行”为重。

  何以为“德”?我以为“善”即为“德”。家风是家庭成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反映。重德行、重善举的家庭往往以道德修养、文化氛围育人,通过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言传身教使得子孙后代耳濡目染世代传承。家风是一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生可谓波折不断,苦读及第入仕,泰州治堰、执教兴学、伏阁请对、戍边西北、庆历新政。众多波折并没有改变范仲淹高风亮节的秉性,谥号“文正”便是最好的明证。人们钦佩范仲淹在政治、文学、教育中的成就,但尤其钦佩范仲淹清廉的家风。宋代诗人钱公辅曾评: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范仲淹乐善好施,为官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以自身为榜样,其清廉的家风影响深远。《言行录》中记载“范公常以俭廉率家人,要求家人畏名教,励廉耻,知荣辱,积养成名”。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在范仲淹的言传身教之下也以清廉著称,《宋史》记载范纯仁“自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清廉的家风对于为官者来说至关重要,当代社会为官者,树清廉的家风,身体力行,才能无愧于百姓的重托。

  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笔者曾读到过这样的一段话:人生中累积的所有钱财都不可能是你的,人出生时是赤条条的来,死亡时也是赤条条的走。所谓的钱财富余仅是一时,你身边的钱财可以转瞬一无所有,疾病、人祸、天灾、不孝子都会将你的钱财挥霍一空。其中,不孝子的危害最大,天灾人祸无可奈何,不孝子却是家风差、家教不严的结果。

  “孝,德之本”,也就是说孝的本质在于仁德。《说文解字》中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和子女的关系。《孝经》中有“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说的是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厌恶天下的父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会怠慢天下的父母。在古代无孝有三,不能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现今,赡养类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究其根源,有父母之责也有子女之责。树家风,立孝道必不可少。

  常说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深远。父母贤德则子女贤德,父母仁厚则子女仁厚。有文化底蕴的家风必然孕育有文化底蕴的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者多,都希望子女有所作为,在家庭教育中更侧重文化教育,容易忽视子女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心理需求,造成子女逆反心理严重。树家风,重家教需要父母与子女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尊老爱亲。

  孔子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算骡子养马,也需要按时给它喂养草料,如果对父母态度不恭敬,就算赡养父母,和养骡子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对父母恭亲敬养,言传身教,待自己为人父母时,为子女树立榜样,对其德行的修养也将有所裨益。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好家风的养成需“立德、立善”。什么是“立德、立善”?私以为即“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遇事礼让三分,多用良言,多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重德行,相信良好家风的养成指日可待。无家不足以立国,只有家庭和谐才能社会和谐。树家风、重家教需要人人参与,愿清风明月常在,好家风、好家教盛行。

  (作者单位:云南省祥云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庞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