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开区:“五快”模式多元化解纷
- 召开司法协理员聘任大会。
- 经开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 法官进行诉前调解。
2016年6月6日,国家批复成立国家级赣江新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赣江新区四个组团之一。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服务和保障园区和赣江新区大发展为中心,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规范繁简分流标准,理顺分调裁流程,开启案件办理“五快”模式,即快立案、快分案、快排期、快送达、快调裁,形成以“法院调解速裁中心”为主体,“社区(村)调解工作平台”和“专业化解纷平台”为两翼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2018年该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979件,适用简易程序1505件,诉前调解和适用速裁程序810件,其中调撤687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0天(全部民商案件37.3天,速裁案件13.5天)。全年民商事案件结案率98.21%,结收比108.34%。截至2019年5月17日,该院结案率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十,为维护经开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
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打造速裁中心
“我审理的第一起速裁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了10天。”经开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李重浪说,2018年4月开始,经开区法院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民商事案件分调裁体系。李重浪审理的吴某与某公司劳务合同纠纷案,是该院通过速裁程序受理和审结的第一起案件,以当事人达成调解、现场给付劳务费结案。该院开展分调裁机制改革以来,办理最快的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仅用1天,创造了该院有史以来最短的办案审限。
“我们是全省首家应用繁简分流立案管理平台的法院。”据经开区法院院长刘国根介绍,该院坚持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创新发展之路,从着手打造分调裁体系开始,就与上海道律信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运用繁简分流立案管理平台。
该平台通过系统管制分流,按照法官、助理、书记员的角色职能分工,及时高效管控分调裁各阶段节点,为全面提升审判质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该平台与收转发e中心、多元化解e平台实现数据对接、资源共享,可通过多元化解e平台与“社区(村)调解平台”“专业化解纷平台”进行即时有效对接,完成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实体化、常态化运行的调解速裁中心。”据刘国根介绍,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辟了调解速裁区,包括速裁室、专职调解员办公室、诉调对接室、多元化解e中心办公室、速裁法庭、律师及第三方服务室等,集中开展指导分流、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诉调对接、简案速裁、繁案精审等工作。
该院员额法官李重浪、曹小燕都曾在刑事、民事、行政等多个业务庭室历练,具有20年以上的审判工作经验。他们带领2个速裁团队(1个员额法官+1个助理+1个书记员)、1个专职调解员团队(1个专职调解员+1个调解助理),组成调解速裁队伍,实时指导入驻中心的律师和人民陪审员、司法协理员开展诉前委派和诉中委托调解。
明确繁简分流标准 启动“五快”模式
2018年4月以来,经开区法院先后制定出台《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速裁规则》《关于深入推进“分调裁审”实施办法》,对可适用速裁程序的民商事案件范围、速裁组职责以及分流速裁程序进行明确规定,为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提供规范化、可操作性的指引。该院深入推进分调裁机制改革,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全面整合繁简分流立案管理平台、收转发e中心、多元化解e平台的系统功能,开创了案件办理“五快”极速模式。
快立案:繁简分流立案管理平台根据案情对案件进行“筛选”,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对于所有能够通知到被告的民商事案件,分流到调解速裁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对于诉前调解不成功、案件事实无争议、送达难度不大的案件,迅速立案并转到速裁团队;对于案件事实有较大争议、无法送达的案件,立即立案,由管理平台自动随机将案件转到其他员额法官办理。
快分案:管理平台根据案件适用程序所对应的庭室、承办团队,综合考虑法官的办案领域、办案系数、存案数量等因素,自动随机将登记的案件分配给法官办理。
快排期:管理平台分案到法官后,立即输出开庭时间、地点,并以司法短信形式发送给当事人。同时,依据分案排期的结果,立案阶段的格式化文书也将自动生成,包括《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廉政监督卡》《传票》《举证通知书》等。系统还具有法官开庭时间避让、代理人时间避让、当事人举证期避让等智能排期功能,实现排期情况的可视化。
快送达:立案阶段的文书在格式化生成后,立案工作人员可以“一键发起送达”,通过收转发e中心专员将文书同步送达给双方当事人;通过电话录音技术实现面向被告的第一次送达过程,形成《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解决被告送达地址确认问题。文书的送达结果也将实时反馈,有效提高立案收案、辅助工作效率。
快调裁:管理平台将大部分案件导入诉前调解程序,然后根据调解结果、案件的难易繁简程度分发到繁、简案各业务处理系统。法官接收案件后,管理平台将第一时间告知当事人移送结果和进入的程序阶段。利用收转发e中心的相关功能,实现诉讼材料快速移送法官并全程留痕。每一个案件从当事人递交材料到分流至各调裁程序的所有步骤可以在15分钟之内完成,确保诉讼纠纷在最短时间内从收案阶段进入实质审理阶段。
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经开区法院实行速裁审理后,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30天,比之前平均103天缩短了73天;结案率达93.98%,较之前增长了11.33%;调撤率达70.31%,较之前提高了20.55%。
强化司法协理工作 构建基层网络
“做协理员最关键一点就是要用心。”经开区蛟桥镇瀛上村村委会副主任、区法院司法协理员熊文强说,瀛上村处于经开区与红谷滩新区的交界区域,现有户籍人口5000多人,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土地征用、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引发不少矛盾纠纷。
熊文强从2009年就开始担任司法协理员,他在调解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认真负责、有求必应,10年来成功调解数百起各类矛盾纠纷。有的村民因为邻里之间的小矛盾要闹到法院解决,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算清楚请律师、打官司的“赔本买卖”不划算,让双方摒弃前嫌、言归于好;有的村民由于不了解法律知识,对法院有误解、对法官不信任,拒不签收法院的送达文书,他就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解释、宣传法律法规,协助法院解决送达和执行难题;有的村民因征地补偿、道路建设等问题与政府部门、建设企业产生纠纷,甚至采取聚众阻挠工程建设等极端手段,他苦口婆心,耐心说服,息诉息访,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2019年5月24日,在经开区司法协理员聘任大会上,101名像熊文强这样的法律明白人、群众知心人被聘任为司法协理员。“司法协理员要充分发挥好群众诉讼的‘引导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审判执行的‘协助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司法廉洁的‘监督员’、法律知识的‘宣传员’、司法公正的‘见证员’、息诉息访的‘稳控员’等‘八员’作用。”赣江新区经开组团党工委副书记、南昌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程建兵对新聘司法协理员提出了明确要求。
开发区综治办和区法院出台了《司法协理员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司法协理员的工作职责、考核奖惩等规定,将司法协理员划分为机关、镇、处、高校、企业等7个片区进行管理,并将司法协理工作纳入综治考评。同时,积极协调区财政部门解决司法协理工作的保障经费,确保司法协理工作顺利开展。
经开区法院充分调动社区(村)人民调解组织力量,参与、主持法院诉前、诉中委托案件的调解工作,加强司法确认,开展巡回审判,依靠群众力量化解群众矛盾,进一步延伸以各镇处的社区、村下设人民调解工作室为基础的诉调对接工作网络功能,建立由立案庭、民庭、执行局与辖区内各社区(村)调解组织直接对接的扩展型、密集型调解网络,尽最大努力减少诉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搭建解纷平台
2018年11月28日,原告南昌某机床有限公司诉被告江西某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在经开区法院立案。原告诉称其向被告出售工业设备,但截至起诉前被告尚欠其货款234.9万元。由于双方已对账,事实清楚,争议不大,该案被分至速裁团队进行诉前调解。
“涉案双方企业都是园区企业,我第一时间就邀请区商会的特约调解员胡璇来法院参与调解。”曹小燕介绍,商会的特约调解员大多是园区企业法律顾问,比较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容易与企业建立信任,有利于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胡璇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到,被告对欠款金额无异议,但因其自身经营困难,请求分期付款,原告坚持要求被告一次性付清,双方因此僵持不下。他分别给双方做工作,建议将分期付款期限适当延长。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原告同意被告分十期偿还欠款,曹小燕当即根据双方达成的一致调解意见出具调解书,一天之内就将此案办结。
“我们针对经开区的企业众多、交通发达等特点,积极参与专业化解纷平台建设,一站式解决涉企矛盾、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类型化、专业化纠纷。”刘国根说,经开区法院与区商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经开区大队合作,联合建立了涉企矛盾纠纷调裁中心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裁中心,在两个中心均派驻特邀调解员和轮值法官进行日常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园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涉企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由区党工委统一领导,区综治办牵头协调,区法院业务指导,区商会具体负责,通过推进诉调对接、加强司法确认、开展巡回审判、提升司法服务等工作,构建了区法院主导、区商会组织、园区企业法务和律师参与、矛盾纠纷当事人自愿协商的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多方合力将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阶段和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