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2019-03-10 11:26:2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白龙飞
旗帜
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习近平
最强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党的十九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高度,作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战略部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人民法院各项改革,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全力配合党中央对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部署,精细勾勒出下一阶段人民法院的工作蓝图。
明晰职责让履职更明白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政法委在贵阳召开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作出重要指示,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自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以来,全国四级法院上下一心,司法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就。而要完成主体框架的内外装修,人民法院在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上还要下很大功夫。
就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司法责任制来说,改革以来,出现了部分院庭长不知该如何管理的境况。
“以前法官办案,裁判文书要经过庭长、分管副院长、院长签发,现在责任明确了,承办法官直接对自己的案件负责,作为管理者,我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对案件的质量把关。”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院长晏晖说。
改革的问题要在改革中不断摸索完善。
“五五改革纲要”从10个方面65项措施为人民法院各项改革任务清除了路障。其中首次明确院庭长的权力清单和监督管理职责。
“健全人民法院院庭长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就是要明确院庭长依法行使职权的边界和责任。既要强调院庭长不能做什么,也要明确院庭长应当做什么。”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表示,把正反两面的规定都明确了,管理者才能放开手脚。
破解人案矛盾潜力仍很大
法官员额制的改革,曾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少在一线办案多年的法官因在改革中没有入额,失去了法官身份,转为司法辅助人员,不能再办理案件,社会上增加员额编制数量的呼声曾一度高涨。
“我们实行法官员额制的目的,是把精兵强将配置在审判一线,更好提高案件审判质效。”胡仕浩表示,人案矛盾不全是案多人少引起的,也跟诉讼理念、司法资源配置、科技手段运用和司法能力等密切相关。
“五五改革纲要”指出,解决人案矛盾的老大难问题,人民法院仍有很大潜力。
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将辅助事务和行政事务交由其他力量、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通过合理配置人员组建审判团队等,都能够有效提升司法效能。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按照繁简分流的思路,组建26个速裁团队,开展“简案快审”,每个团队年结案超过650件。组建45个专业审判团队,针对金融、知识产权、不动产、破产等专业审判领域,实行“繁案精审”,公正审理了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优化审判团队组建模式。在速裁快审快执团队中,为每名法官配备多名助理;在普通审判团队中,由1名法官和2名助理组成相对固定基础办案单元,由3个办案单元组成一个审判团队,兼顾了审判团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实现审判资源优化配置。2018年,该院各类审判团队结案107301件,同比增长16.32%,审判质效有效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司法体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针对群众反映跨域立案难,立案来回跑的问题,“五五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跨域立案改革,完善便民立案机制,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各地法院在积极畅通大厅立案、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常规立案渠道的同时,大力推进网上立案,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立案手续。
积极探索跨域立案服务,当事人可以就近或自愿选择任一法院作为协作法院,提交诉讼服务申请,完成立案手续。
截至2018年底,全国3044家法院开通网上立案服务,共网上立案238万件;1154家法院提供跨域立案服务,办理跨域立案12万件;1863家法院设立自助立案区,当事人或律师自助立案103万件。京津冀三地7家法院建立协作立案新模式,让当事人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享受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发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每个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15分钟,受到当事人广泛赞誉。
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习近平
最强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党的十九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高度,作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战略部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人民法院各项改革,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全力配合党中央对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部署,精细勾勒出下一阶段人民法院的工作蓝图。
明晰职责让履职更明白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政法委在贵阳召开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作出重要指示,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自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以来,全国四级法院上下一心,司法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就。而要完成主体框架的内外装修,人民法院在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上还要下很大功夫。
就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司法责任制来说,改革以来,出现了部分院庭长不知该如何管理的境况。
“以前法官办案,裁判文书要经过庭长、分管副院长、院长签发,现在责任明确了,承办法官直接对自己的案件负责,作为管理者,我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对案件的质量把关。”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院长晏晖说。
改革的问题要在改革中不断摸索完善。
“五五改革纲要”从10个方面65项措施为人民法院各项改革任务清除了路障。其中首次明确院庭长的权力清单和监督管理职责。
“健全人民法院院庭长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就是要明确院庭长依法行使职权的边界和责任。既要强调院庭长不能做什么,也要明确院庭长应当做什么。”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表示,把正反两面的规定都明确了,管理者才能放开手脚。
破解人案矛盾潜力仍很大
法官员额制的改革,曾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少在一线办案多年的法官因在改革中没有入额,失去了法官身份,转为司法辅助人员,不能再办理案件,社会上增加员额编制数量的呼声曾一度高涨。
“我们实行法官员额制的目的,是把精兵强将配置在审判一线,更好提高案件审判质效。”胡仕浩表示,人案矛盾不全是案多人少引起的,也跟诉讼理念、司法资源配置、科技手段运用和司法能力等密切相关。
“五五改革纲要”指出,解决人案矛盾的老大难问题,人民法院仍有很大潜力。
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将辅助事务和行政事务交由其他力量、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通过合理配置人员组建审判团队等,都能够有效提升司法效能。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按照繁简分流的思路,组建26个速裁团队,开展“简案快审”,每个团队年结案超过650件。组建45个专业审判团队,针对金融、知识产权、不动产、破产等专业审判领域,实行“繁案精审”,公正审理了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优化审判团队组建模式。在速裁快审快执团队中,为每名法官配备多名助理;在普通审判团队中,由1名法官和2名助理组成相对固定基础办案单元,由3个办案单元组成一个审判团队,兼顾了审判团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实现审判资源优化配置。2018年,该院各类审判团队结案107301件,同比增长16.32%,审判质效有效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司法体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针对群众反映跨域立案难,立案来回跑的问题,“五五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跨域立案改革,完善便民立案机制,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各地法院在积极畅通大厅立案、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常规立案渠道的同时,大力推进网上立案,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立案手续。
积极探索跨域立案服务,当事人可以就近或自愿选择任一法院作为协作法院,提交诉讼服务申请,完成立案手续。
截至2018年底,全国3044家法院开通网上立案服务,共网上立案238万件;1154家法院提供跨域立案服务,办理跨域立案12万件;1863家法院设立自助立案区,当事人或律师自助立案103万件。京津冀三地7家法院建立协作立案新模式,让当事人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享受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发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每个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15分钟,受到当事人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庞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