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时代司法文明新坐标
——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工作综述
2019-03-10 11:06:2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阳
3月1日,《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人民法院紧紧抓住信息化的难得机遇,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有中国特色、引领时代潮流的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重要作用,为数字智能时代司法文明注入新动力。
让数据发声,使数据关联
——智慧审判为公平正义注入新的创造力
一沓厚厚的诉讼材料扫描进入电脑,即刻生成条目清晰的电子卷宗;鼠标轻轻一点,加盖电子印章的程序性文书轻松生成……
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824家法院支持案卷同步生成,实现率达80.46%,越来越多的法官们用上了办案的“提速神器”。
让数据发声,使数据关联,用大数据思维发现审判规律、提高审判质效,覆盖四级法院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真正成为司法智能化之源。
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为目标,过去一年,大数据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2951家法院开展了电子化送达,2942家法院支持裁判文书一键上网,2703家法院实现法条自动推送,1513家法院基于大数据分析相似案件量刑幅度并提供量刑参考范围。平台每5分钟动态汇聚全国3525家各级法院的案件、文书和卷宗信息,可面向全国法院按月、按年自动生成570万张报表,累计汇聚案件总量超过1.5亿,成为世界最大的审判数据资源库。
在2018年4月22日召开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年度最佳实践成果。
“要充分挖掘司法大数据服务司法审判的潜能。”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传动设备分公司车工米忠义建议,建立公检法和司法行政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以促进提高司法效率。
颠覆传统,引领潮流
——智慧服务撬动“掌上诉讼”新时代
2018年8月14日上午,一场跨越时空的庭审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进行。
身处绍兴的原告代理律师、身处宁波的被告以及被告保险公司的法务代表,分别在各自的办公室或家里,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远程参与庭审。
全程公开、沟通充分、全程留痕,“移动微法院”实现打官司从“让当事人跑”向“让数据跑”转变,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转变。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微法院”,具有移动端网上立案、缴费、质证、开庭、送达、交流等功能,极大方便当事人在线完成诉讼。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动下,“移动微法院”走向全国,法庭上的“隔空对话”频频上演。
互联网重塑了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像“新零售”“网络店”一样方便的纠纷解决服务渠道,成为群众对智慧法院的新需求。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子诉讼平台、广州中院的“律师通”“法官通”“移动执行”手机APP、重庆高院的“易诉”平台成为诉讼“网红产品”。全国14个省市法院试点推行跨域诉讼服务模式,95.22%的法院建成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诉讼服务大厅,82.67%的法院开通了诉讼服务网,77.64%的法院开通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各地法院的智能应用成果层出不穷,给当事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些信息化服务系统很给力,我要为人民法院务实创新、便民利民点个大大的赞。”肯定的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买世蕊建议,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让群众共享智能化诉讼服务成果。
把握大势,拥抱科技
——智慧执行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藩篱
随着信息化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管理工作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执行难,首先难在查人找物。过去一年,执行查控系统查控范围进一步扩大。银行财产查询扩大至3883家,控制扩大至3866家,为全国法院执行查控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完成与浙江、河北等25个高院2357家执行指挥中心视频对接,实现了对接执行指挥中心终端在线和使用状态的实时感知、视频随点随通。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为6038万余件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查询不动产信息984万条,查询到车辆5142万辆、证券1421亿股、渔船和船舶194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257亿元。
信息化建设搭建起的决策分析系统、执行指挥系统、财产查控平台、网络拍卖平台、联合惩戒平台等让执行工作突破瓶颈,在精细化、集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上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人民法院狠抓执行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查控和案件流程管理,为破解执行难、提升执行质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教师沙宝琴表示。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蔡光洁看来,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了系统化管理,便于执行指挥中心统筹把控,有助于执行工作效率提升,这也是以后智慧城市要发展的方向。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人民法院紧紧抓住信息化的难得机遇,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有中国特色、引领时代潮流的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重要作用,为数字智能时代司法文明注入新动力。
让数据发声,使数据关联
——智慧审判为公平正义注入新的创造力
一沓厚厚的诉讼材料扫描进入电脑,即刻生成条目清晰的电子卷宗;鼠标轻轻一点,加盖电子印章的程序性文书轻松生成……
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824家法院支持案卷同步生成,实现率达80.46%,越来越多的法官们用上了办案的“提速神器”。
让数据发声,使数据关联,用大数据思维发现审判规律、提高审判质效,覆盖四级法院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真正成为司法智能化之源。
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为目标,过去一年,大数据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2951家法院开展了电子化送达,2942家法院支持裁判文书一键上网,2703家法院实现法条自动推送,1513家法院基于大数据分析相似案件量刑幅度并提供量刑参考范围。平台每5分钟动态汇聚全国3525家各级法院的案件、文书和卷宗信息,可面向全国法院按月、按年自动生成570万张报表,累计汇聚案件总量超过1.5亿,成为世界最大的审判数据资源库。
在2018年4月22日召开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年度最佳实践成果。
“要充分挖掘司法大数据服务司法审判的潜能。”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传动设备分公司车工米忠义建议,建立公检法和司法行政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以促进提高司法效率。
颠覆传统,引领潮流
——智慧服务撬动“掌上诉讼”新时代
2018年8月14日上午,一场跨越时空的庭审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进行。
身处绍兴的原告代理律师、身处宁波的被告以及被告保险公司的法务代表,分别在各自的办公室或家里,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远程参与庭审。
全程公开、沟通充分、全程留痕,“移动微法院”实现打官司从“让当事人跑”向“让数据跑”转变,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转变。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微法院”,具有移动端网上立案、缴费、质证、开庭、送达、交流等功能,极大方便当事人在线完成诉讼。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推动下,“移动微法院”走向全国,法庭上的“隔空对话”频频上演。
互联网重塑了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像“新零售”“网络店”一样方便的纠纷解决服务渠道,成为群众对智慧法院的新需求。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子诉讼平台、广州中院的“律师通”“法官通”“移动执行”手机APP、重庆高院的“易诉”平台成为诉讼“网红产品”。全国14个省市法院试点推行跨域诉讼服务模式,95.22%的法院建成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诉讼服务大厅,82.67%的法院开通了诉讼服务网,77.64%的法院开通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各地法院的智能应用成果层出不穷,给当事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些信息化服务系统很给力,我要为人民法院务实创新、便民利民点个大大的赞。”肯定的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买世蕊建议,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应用范围,让群众共享智能化诉讼服务成果。
把握大势,拥抱科技
——智慧执行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藩篱
随着信息化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管理工作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执行难,首先难在查人找物。过去一年,执行查控系统查控范围进一步扩大。银行财产查询扩大至3883家,控制扩大至3866家,为全国法院执行查控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完成与浙江、河北等25个高院2357家执行指挥中心视频对接,实现了对接执行指挥中心终端在线和使用状态的实时感知、视频随点随通。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为6038万余件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查询不动产信息984万条,查询到车辆5142万辆、证券1421亿股、渔船和船舶194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257亿元。
信息化建设搭建起的决策分析系统、执行指挥系统、财产查控平台、网络拍卖平台、联合惩戒平台等让执行工作突破瓶颈,在精细化、集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上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人民法院狠抓执行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查控和案件流程管理,为破解执行难、提升执行质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教师沙宝琴表示。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蔡光洁看来,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了系统化管理,便于执行指挥中心统筹把控,有助于执行工作效率提升,这也是以后智慧城市要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庞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