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班|曲靖法院唠“家常”的法官
2019-02-28 09:25:22
中国法院网讯 (俞呈晛) 为全国“两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云南省委政法委决定开展“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请尚未行动的法院选好一个庭、一个法官、一位人民陪审员、一位执行干警,通过邀请本地媒体(含自媒体)记录他们一天的生活,直观感受基层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维护社会安宁、服务群众的奉献与辛苦。
全国“两会”期间,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号和《曲靖法院文明导引》将设立专栏,刊发【今天我当班】系列稿件。
2月25日,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曲靖日报、曲靖电视台、曲靖人民广播电台、珠江网等媒体走进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见证法庭、法官的一天。
2月25日·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
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是一个重点服务边远山区的农村人民法庭。年办理民事、轻微刑事自诉案件300余件,先后被授予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唠唠“家常”化民怨
“法庭功能真齐!”上午8点20分,我们从师宗县城出发,不过10多分钟的车程,到达位于324国道旁的丹凤法庭。
“既然有了孩子,被告又没有什么恶习,能不能再观察一下,缓和一下。”原定9点开庭的一起婚姻案件,因被告一直没有到庭,承办法官决定先行给原告做工作。
“想不到,我们的婚姻会这样短暂。”原告晓莲是师宗本地人,2014年外出打工认识昭通青年晓福,不到2个月两人开始谈婚论嫁,按照农村习俗举办了婚礼。有了女儿后的2015年6月4日,双方进行了结婚登记。因家庭琐事,双方再次争吵后,回乡的晓莲于1月23日走进了法庭,要求离婚。
“现在还有挽回的机会,一旦按下手印离了婚,对孩子对你们双方都是伤害。婚姻家庭无小事,一定要给双方一个机会,一定的时间……”在承办法官的劝说下,反复思考的晓莲答应再给晓福一个机会,提出了撤诉申请。10多分钟后,晓莲拿到盖着“师宗县人民法院”鲜红印章的准许撤诉裁定书。
人民法庭建立“电子签章”系统后,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服务”。从立案、审结到制作法律文书,当事人不用来回跑,在法庭稍候,就能领取法律文书。
丹凤法庭占地5.7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审判法庭、调解室、视频会议室、荣誉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介绍了法庭的主要功能,庭长李春芳说法庭辖区面积187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常住人口20多万,流动人口10多万。
“辖区分散偏远、民俗不同、司法资源不足的困难,法庭在充分运用信息化便民同时,主动在乡镇司法所和旅游风景区设立巡回法庭,最大限度满足山区群众的司法需求。”师宗法院政治处主任李斐介绍说。
案子告一段落,针对晓莲亲友发出的疑问,承办法官不仅就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认真讲解,还就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如何用法律手段维权作了普法教育。
一家建筑公司在采石场放炮采石,造成附近96户人家的房屋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冯某等33人为祖坟的风水,毁了邻村村民的房子。经多级组织调处无果,受害人曾到多部门上访。法庭接手这两起案件后,依法处理了纠纷。
说到法庭这几年办的好事实事,乡调解员老王感叹地说:“山高路远坑深,法官办案艰辛。在一次次的跋山涉水中,法官们渴了喝山泉,饿了啃干粮,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也许正是法庭一直得到党委政府特别是老百姓满意的缘故。”
李斐介绍,师宗法院结合乡镇机构撤并,利用现有的审判资源,将位于主城区的丹凤法庭搬迁至原乡下的大同镇(已撤并归丹凤街道),接管了原来两个法庭的审判任务。同时在原乡镇司法所设立巡回审判点,当事人不必跨乡奔波,就可以诉讼有门,又节省了打官司的费用开支。
为预防和化解旅游服务纠纷,丹凤法庭在辖区凤凰谷、菌子山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挂牌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为游客及旅游经营者提供咨询、立案、送达、审理、调解、执行等一站式的便民司法服务。
双语法官让办案无碍
“老乡,盖新房,祝贺祝贺,一定要注意安全。”“党的政策好,我们也能住上小洋房。”上午11点,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随着双语法官田庆荣,到达龙庆乡阿那黑村一个叫拐村的村小组,准备回访一起村民告村委会案中的村民。刚进村,田庆荣发现一户村民正在建新房,当即上前打招呼,说起我们都不懂的壮语。
这起合同纠纷,涉及村委会集中搬迁项目,占用到拐村村民小组的林地,而村民李荣才等人在松山梁子种植了美国湿地松和桉树,双方协商后签订了补偿协议书,但协议签订后,村委会一直以种种理由拖延补偿款。
2018年8月17日,李荣才等人将村委会告上法庭。经过法庭调解,特别是双语法官田庆荣的参与,双方达成村委会10月11日前支付村民补偿金的协议。
“法官为我们这事,真是操碎了心!”回访中,当事人小李说。
“以前对法院工作不太了解,觉得法律离普通老百姓很远。”回访中,村民老冯说。“法官进村和老百姓坐在一起,唠家常说法律,我们很容易接受!
前不久,法庭受理当地一起离婚案件,原告有听觉障碍,被告存在抵触情绪,承办法官多次上门送达起诉状及开庭传票,被告均避而不见,案件审理陷入困境。后承办法官了解被告行踪后,邀请当地长者就地开庭,成功化解了双方积怨。
“保障庭审顺利、方便沟通协调、不会诱发其他矛盾。”说起这些年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办理案件,田庆荣说开庭的时候,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深层次了解当事人的想法,法官的解释当事人也容易接受。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涉及当地少数民族的案件,占法庭全年收案的三分之一左右。
法庭转变“坐堂问案”的审判方式,加大了巡回审判和司法调解的力度,将庭审现场开到乡村各个角落,保证了农村群众诉讼、农时两不误,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车载法庭”、“板凳法官”。
司法统计证实,2018年,法庭受理民商事案件357件,同比增加42件,审结356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219件。年内以进村巡回方式办理219件。
法庭辖区除撤并前的丹凤镇、大同镇,还有散落在滇桂交界处的十万大山中,被形象称为“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五龙壮族乡、龙庆彝族壮族乡和高良壮族苗瑶族乡3个少数民族乡。法官在办案中,主动引导和运用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对执法、守法具有积极作用的方面,对于与法律法规有冲突、有矛盾的习惯,则通过做工作和宣传普法的方式,使当事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体谅他人,以达到防止矛盾恶化,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当地司法所的老段说。
见村民越聚越多,田法官结合回访的合同纠纷,当场就合同、相邻、酒驾等常用法律,以及当前开展的“扫黑除恶”工作与村民唠起“家常”。
“提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维护一方山水的宁静,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职责。不论是板凳法官,还是车载法庭的普法,都是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服务和谐稳定大局应该做的事情。虽然法官多跑了腿,法院多花了钱,但这很值得,也很有意义!”师宗法院院长缪元书如是说。
全国“两会”期间,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号和《曲靖法院文明导引》将设立专栏,刊发【今天我当班】系列稿件。
2月25日,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经济日报、曲靖日报、曲靖电视台、曲靖人民广播电台、珠江网等媒体走进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见证法庭、法官的一天。
2月25日·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
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是一个重点服务边远山区的农村人民法庭。年办理民事、轻微刑事自诉案件300余件,先后被授予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唠唠“家常”化民怨
“法庭功能真齐!”上午8点20分,我们从师宗县城出发,不过10多分钟的车程,到达位于324国道旁的丹凤法庭。
“既然有了孩子,被告又没有什么恶习,能不能再观察一下,缓和一下。”原定9点开庭的一起婚姻案件,因被告一直没有到庭,承办法官决定先行给原告做工作。
“想不到,我们的婚姻会这样短暂。”原告晓莲是师宗本地人,2014年外出打工认识昭通青年晓福,不到2个月两人开始谈婚论嫁,按照农村习俗举办了婚礼。有了女儿后的2015年6月4日,双方进行了结婚登记。因家庭琐事,双方再次争吵后,回乡的晓莲于1月23日走进了法庭,要求离婚。
“现在还有挽回的机会,一旦按下手印离了婚,对孩子对你们双方都是伤害。婚姻家庭无小事,一定要给双方一个机会,一定的时间……”在承办法官的劝说下,反复思考的晓莲答应再给晓福一个机会,提出了撤诉申请。10多分钟后,晓莲拿到盖着“师宗县人民法院”鲜红印章的准许撤诉裁定书。
人民法庭建立“电子签章”系统后,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服务”。从立案、审结到制作法律文书,当事人不用来回跑,在法庭稍候,就能领取法律文书。
丹凤法庭占地5.7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审判法庭、调解室、视频会议室、荣誉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介绍了法庭的主要功能,庭长李春芳说法庭辖区面积187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常住人口20多万,流动人口10多万。
“辖区分散偏远、民俗不同、司法资源不足的困难,法庭在充分运用信息化便民同时,主动在乡镇司法所和旅游风景区设立巡回法庭,最大限度满足山区群众的司法需求。”师宗法院政治处主任李斐介绍说。
案子告一段落,针对晓莲亲友发出的疑问,承办法官不仅就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认真讲解,还就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如何用法律手段维权作了普法教育。
一家建筑公司在采石场放炮采石,造成附近96户人家的房屋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冯某等33人为祖坟的风水,毁了邻村村民的房子。经多级组织调处无果,受害人曾到多部门上访。法庭接手这两起案件后,依法处理了纠纷。
说到法庭这几年办的好事实事,乡调解员老王感叹地说:“山高路远坑深,法官办案艰辛。在一次次的跋山涉水中,法官们渴了喝山泉,饿了啃干粮,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也许正是法庭一直得到党委政府特别是老百姓满意的缘故。”
李斐介绍,师宗法院结合乡镇机构撤并,利用现有的审判资源,将位于主城区的丹凤法庭搬迁至原乡下的大同镇(已撤并归丹凤街道),接管了原来两个法庭的审判任务。同时在原乡镇司法所设立巡回审判点,当事人不必跨乡奔波,就可以诉讼有门,又节省了打官司的费用开支。
为预防和化解旅游服务纠纷,丹凤法庭在辖区凤凰谷、菌子山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挂牌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为游客及旅游经营者提供咨询、立案、送达、审理、调解、执行等一站式的便民司法服务。
双语法官让办案无碍
“老乡,盖新房,祝贺祝贺,一定要注意安全。”“党的政策好,我们也能住上小洋房。”上午11点,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随着双语法官田庆荣,到达龙庆乡阿那黑村一个叫拐村的村小组,准备回访一起村民告村委会案中的村民。刚进村,田庆荣发现一户村民正在建新房,当即上前打招呼,说起我们都不懂的壮语。
这起合同纠纷,涉及村委会集中搬迁项目,占用到拐村村民小组的林地,而村民李荣才等人在松山梁子种植了美国湿地松和桉树,双方协商后签订了补偿协议书,但协议签订后,村委会一直以种种理由拖延补偿款。
2018年8月17日,李荣才等人将村委会告上法庭。经过法庭调解,特别是双语法官田庆荣的参与,双方达成村委会10月11日前支付村民补偿金的协议。
“法官为我们这事,真是操碎了心!”回访中,当事人小李说。
“以前对法院工作不太了解,觉得法律离普通老百姓很远。”回访中,村民老冯说。“法官进村和老百姓坐在一起,唠家常说法律,我们很容易接受!
前不久,法庭受理当地一起离婚案件,原告有听觉障碍,被告存在抵触情绪,承办法官多次上门送达起诉状及开庭传票,被告均避而不见,案件审理陷入困境。后承办法官了解被告行踪后,邀请当地长者就地开庭,成功化解了双方积怨。
“保障庭审顺利、方便沟通协调、不会诱发其他矛盾。”说起这些年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办理案件,田庆荣说开庭的时候,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深层次了解当事人的想法,法官的解释当事人也容易接受。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涉及当地少数民族的案件,占法庭全年收案的三分之一左右。
法庭转变“坐堂问案”的审判方式,加大了巡回审判和司法调解的力度,将庭审现场开到乡村各个角落,保证了农村群众诉讼、农时两不误,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车载法庭”、“板凳法官”。
司法统计证实,2018年,法庭受理民商事案件357件,同比增加42件,审结356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219件。年内以进村巡回方式办理219件。
法庭辖区除撤并前的丹凤镇、大同镇,还有散落在滇桂交界处的十万大山中,被形象称为“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五龙壮族乡、龙庆彝族壮族乡和高良壮族苗瑶族乡3个少数民族乡。法官在办案中,主动引导和运用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对执法、守法具有积极作用的方面,对于与法律法规有冲突、有矛盾的习惯,则通过做工作和宣传普法的方式,使当事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体谅他人,以达到防止矛盾恶化,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当地司法所的老段说。
见村民越聚越多,田法官结合回访的合同纠纷,当场就合同、相邻、酒驾等常用法律,以及当前开展的“扫黑除恶”工作与村民唠起“家常”。
“提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维护一方山水的宁静,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职责。不论是板凳法官,还是车载法庭的普法,都是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服务和谐稳定大局应该做的事情。虽然法官多跑了腿,法院多花了钱,但这很值得,也很有意义!”师宗法院院长缪元书如是说。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