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全:岁月静好 浅笑安然
2018-12-25 15:59:1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严剑漪
图为袁月全当庭对一起民事案件当事人进行调解。 周顺良 摄 人物小档案 袁月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1年起,她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女法官、中国法官十杰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作为一名法官,袁月全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执法理念。为化解矛盾隐患,她努力通过调解为当事人排忧解难,而她的坚韧、执著、爱心、淡泊和廉洁也赢得了法官们的尊敬。袁月全的职业生涯很好地践行了一名优秀法官“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精神。
多年前,丈夫因为重病躺在医院里,袁月全就每天早上抓紧时间烧好菜,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饭菜放进保温桶内,带着去上班。开完庭,一到中午,她又匆匆拿着保温桶,从法院直奔医院,天天如此。
袁月全永远记得当年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和她说过的一句话。那天早上,袁月全在厨房洗鱼,儿子准备出门上学,突然回过头对她说:“妈妈,你自己要当心啊,我们家如果没有你,天就要塌下来了。”
袁月全的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赶紧掩饰着说:“放心放心,你自己过马路的时候要当心啊!”
所以,袁月全退休后,有时碰到法院同事,她会忍不住提醒:“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熬夜。”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道理,总是要经过了人生的大半辈子才会理解,才会真正懂得。
袁月全幼年时,正巧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中父亲得病,全家口粮紧张。好不容易等到读书,小学五年级时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正常的教学基本停滞。中学毕业后,袁月全按照上山下乡的政策去了崇明农场,这一去,就是10年。
“吃苦耐劳,就是在农场这10年锻炼出来的。”袁月全感谢岁月对她的磨炼。
1980年,已经27岁的袁月全回到上海。从农场回来的她一无所有,学技术、成家、生子、补学历,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她选择进入轻工业局工作,很快被安排到搪瓷二厂,成为车间里的一名喷花工。
“喷花是个技术活儿,搪瓷物品上的花有深有淡,好坏全看手上的功夫。”袁月全的聪明劲儿得到了认可,她从工人升至车间支部副书记、书记、组织科科长,直至工会主席。
1987年,袁月全调到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出现在她面前。她先在基建办工作了4年,之后组织上询问她“想去哪个庭”,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民庭”。
“我喜欢民庭的工作,自学考试时,我的民法成绩考得最好,而且以前在农场和搪瓷二厂,我比较善于和人打交道,做思想工作对我来说得心应手。”经历了那么多的磨炼,袁月全很了解自己的擅长,她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凡是碰到难的、苦的、穷的人,都会不由自主为他们考虑。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一审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对双方所有的住房进行了分割,大学分配给女方的房屋归女方所有,夫妻双方贷款购买的一套住房归男方所有,男方继续支付贷款。
女方对判决不服,提起上诉。袁月全阅读卷宗时,发现了一个小细节:一审诉讼中,双方的孩子尚未满18周岁,夫妻俩曾经为孩子的抚养权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于房屋评估等原因,等到案件宣判时,孩子已年满18周岁。
袁月全通知双方来法院开庭。庭后,她把女方留了下来。“为什么要上诉呀?”袁月全看着女教授,真诚地问。
女教授眼睛一红,低头不语,只是哭。
“我来猜猜看,如果猜到了,你就点点头。”袁月全轻声说,“你是不是为了房子,为了女儿的居住权?”
袁月全的询问让女教授一愣,她瞬间含泪点头了。显然,为了孩子将来打算,女方感觉自己虽为教授,但住房条件有限,希望孩子今后能够在父亲的住房里也有居住权。
袁月全找到了症结,于是去给男方做调解工作。很快,男方同意把女儿的户口迁入自己的住房。
签收调解书的那一天,当双方签完送达回证后,女儿突然对父亲说:“爸爸,今天你买单,中午请我们到外面撮一顿。”父亲立即点头,女方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3人和和气气地走出了法庭。
“每次办好一个案子,我心里都很开心。”袁月全至今还记得那位女儿牵着父母亲的手走出去的背影,“这女孩子真聪明!”
凡是袁月全身边的同事,都很惊叹她的记忆力,无论是指导意见还是工具书中段落,如果有谁碰到问题,只要一问袁月全,她都能说出源自哪本书的哪个章节。
“积累很重要,学习别人就是走捷径。”袁月全说。
在袁月全做书记员时,她收集了带教法官的所有案件裁判书,开庭之余,她还主动请缨,帮法官起草裁定书、调解书、判决书。很快,就有人夸她判决书“写得老道”。等到袁月全开始担任助理审判员时,她已经对办案非常熟稔了。
“我喜欢做业务,不喜欢做官。我可谓是半途出家‘腹中空空’,如果不学习的话,肯定不行。”袁月全很坦率,说话也很逗。
2007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通了以袁月全名字命名的“袁月全信箱”,这个信箱设置在该院互联网站和立案大厅,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登录法院互联网站发送电子邮件或到法院立案大厅投递信件,与袁月全取得联系。
“这个信箱还是不错的,加拿大、美国都会有人来信。”袁月全回忆。
一次,一位老太太对一家法院的判决不服,要请教袁月全。袁月全一看判决书,完全没问题。于是,她打通了老太太的电话。
“您信任我吗?”袁月全问。
“那当然,我肯定信任你。”老太太说。
“您行走方便吗,我来和您谈谈?”
“好啊!”老太太一口答应。
很快,老太太如约来到上海二中院。袁月全逐字逐句地给她解释判决书上的内容,并且把法律法规也详细解释给老人听。
“袁法官,我服气了!”老太太点点头。
过了两天,老太太又打电话来:“我还有几个问题没搞清楚。”
袁月全再次耐心接待了老人。
“袁法官,我再也不来了,你这样认真给我解释,我再想不通就不对了!”老人歉意地说。
“没关系,您只要没弄明白可以随时电话我。”
老太太紧紧握着袁月全的手,满意而去。
儿子、丈夫,袁月全一直把他们看作最重要的人。在她看来,当一名法官,尤其是一名审理婚姻家庭纠纷的法官,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家庭,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无法照顾好,怎么办得好案子呢?
“妈妈,你自己要当心啊,我们家如果没有你,天就要塌下来了。”袁月全永远不会忘记儿子说的这句话。
如今的她已经退休,可以穿着自己亲手织的毛衣,随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是儿子心爱的母亲,也是同事们想念的前辈,更是当事人默默感谢的一位法官。
岁月静好,袁月全浅笑安然。
一名女法官的淡然
在采访完袁月全后,记者的内心有着一层淡淡的喜悦,袁月全的坦白率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精彩的法官,一位淡然的法官,一位对家庭对人生充满了热爱的法官。
曾经和袁月全共事过的人这么评价她:“我曾看过一篇关于优秀法官具备要素的文章,第一要具有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第二智能要素要强,第三审判力要强,第四要果敢,第五要有交流的能力,第六要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七要廉洁,第八要守信、礼貌和勤奋。我发现袁月全都符合。”
还有人这么告诉记者:“她的记性非常好,我想这不仅仅是天生的,更是一种认真刻苦、不断求索的体现。她为人处世也非常和善,对年轻同志总是给予最真诚的帮助和教导。”
袁月全曾经是张萱的审判长,张萱刚到业务庭办案时缺乏经验,一直不放心自己判案,袁月全安慰她:“你只要把心放在中间,就不要怕!”这句话让张萱印象深刻。
岑华春则回忆:“袁老师曾说过,每个庭都要成为观摩庭,每一份裁判文书都要写成优秀裁判文书。作为民事案件,调解是最佳的方案。很多矛盾激化的案件到袁老师手里就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虽然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她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当被问及“做法官办案子是否吃力”时,袁月全绽开笑容回答:“办案子是我喜欢的,把案子审理好,有什么吃力的。”
为你点赞,袁月全,一名令人敬佩的女法官!
袁月全永远记得当年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和她说过的一句话。那天早上,袁月全在厨房洗鱼,儿子准备出门上学,突然回过头对她说:“妈妈,你自己要当心啊,我们家如果没有你,天就要塌下来了。”
袁月全的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赶紧掩饰着说:“放心放心,你自己过马路的时候要当心啊!”
所以,袁月全退休后,有时碰到法院同事,她会忍不住提醒:“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熬夜。”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道理,总是要经过了人生的大半辈子才会理解,才会真正懂得。
袁月全幼年时,正巧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中父亲得病,全家口粮紧张。好不容易等到读书,小学五年级时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正常的教学基本停滞。中学毕业后,袁月全按照上山下乡的政策去了崇明农场,这一去,就是10年。
“吃苦耐劳,就是在农场这10年锻炼出来的。”袁月全感谢岁月对她的磨炼。
1980年,已经27岁的袁月全回到上海。从农场回来的她一无所有,学技术、成家、生子、补学历,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她选择进入轻工业局工作,很快被安排到搪瓷二厂,成为车间里的一名喷花工。
“喷花是个技术活儿,搪瓷物品上的花有深有淡,好坏全看手上的功夫。”袁月全的聪明劲儿得到了认可,她从工人升至车间支部副书记、书记、组织科科长,直至工会主席。
1987年,袁月全调到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出现在她面前。她先在基建办工作了4年,之后组织上询问她“想去哪个庭”,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民庭”。
“我喜欢民庭的工作,自学考试时,我的民法成绩考得最好,而且以前在农场和搪瓷二厂,我比较善于和人打交道,做思想工作对我来说得心应手。”经历了那么多的磨炼,袁月全很了解自己的擅长,她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凡是碰到难的、苦的、穷的人,都会不由自主为他们考虑。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一审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对双方所有的住房进行了分割,大学分配给女方的房屋归女方所有,夫妻双方贷款购买的一套住房归男方所有,男方继续支付贷款。
女方对判决不服,提起上诉。袁月全阅读卷宗时,发现了一个小细节:一审诉讼中,双方的孩子尚未满18周岁,夫妻俩曾经为孩子的抚养权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于房屋评估等原因,等到案件宣判时,孩子已年满18周岁。
袁月全通知双方来法院开庭。庭后,她把女方留了下来。“为什么要上诉呀?”袁月全看着女教授,真诚地问。
女教授眼睛一红,低头不语,只是哭。
“我来猜猜看,如果猜到了,你就点点头。”袁月全轻声说,“你是不是为了房子,为了女儿的居住权?”
袁月全的询问让女教授一愣,她瞬间含泪点头了。显然,为了孩子将来打算,女方感觉自己虽为教授,但住房条件有限,希望孩子今后能够在父亲的住房里也有居住权。
袁月全找到了症结,于是去给男方做调解工作。很快,男方同意把女儿的户口迁入自己的住房。
签收调解书的那一天,当双方签完送达回证后,女儿突然对父亲说:“爸爸,今天你买单,中午请我们到外面撮一顿。”父亲立即点头,女方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3人和和气气地走出了法庭。
“每次办好一个案子,我心里都很开心。”袁月全至今还记得那位女儿牵着父母亲的手走出去的背影,“这女孩子真聪明!”
凡是袁月全身边的同事,都很惊叹她的记忆力,无论是指导意见还是工具书中段落,如果有谁碰到问题,只要一问袁月全,她都能说出源自哪本书的哪个章节。
“积累很重要,学习别人就是走捷径。”袁月全说。
在袁月全做书记员时,她收集了带教法官的所有案件裁判书,开庭之余,她还主动请缨,帮法官起草裁定书、调解书、判决书。很快,就有人夸她判决书“写得老道”。等到袁月全开始担任助理审判员时,她已经对办案非常熟稔了。
“我喜欢做业务,不喜欢做官。我可谓是半途出家‘腹中空空’,如果不学习的话,肯定不行。”袁月全很坦率,说话也很逗。
2007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通了以袁月全名字命名的“袁月全信箱”,这个信箱设置在该院互联网站和立案大厅,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登录法院互联网站发送电子邮件或到法院立案大厅投递信件,与袁月全取得联系。
“这个信箱还是不错的,加拿大、美国都会有人来信。”袁月全回忆。
一次,一位老太太对一家法院的判决不服,要请教袁月全。袁月全一看判决书,完全没问题。于是,她打通了老太太的电话。
“您信任我吗?”袁月全问。
“那当然,我肯定信任你。”老太太说。
“您行走方便吗,我来和您谈谈?”
“好啊!”老太太一口答应。
很快,老太太如约来到上海二中院。袁月全逐字逐句地给她解释判决书上的内容,并且把法律法规也详细解释给老人听。
“袁法官,我服气了!”老太太点点头。
过了两天,老太太又打电话来:“我还有几个问题没搞清楚。”
袁月全再次耐心接待了老人。
“袁法官,我再也不来了,你这样认真给我解释,我再想不通就不对了!”老人歉意地说。
“没关系,您只要没弄明白可以随时电话我。”
老太太紧紧握着袁月全的手,满意而去。
儿子、丈夫,袁月全一直把他们看作最重要的人。在她看来,当一名法官,尤其是一名审理婚姻家庭纠纷的法官,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家庭,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无法照顾好,怎么办得好案子呢?
“妈妈,你自己要当心啊,我们家如果没有你,天就要塌下来了。”袁月全永远不会忘记儿子说的这句话。
如今的她已经退休,可以穿着自己亲手织的毛衣,随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是儿子心爱的母亲,也是同事们想念的前辈,更是当事人默默感谢的一位法官。
岁月静好,袁月全浅笑安然。
一名女法官的淡然
在采访完袁月全后,记者的内心有着一层淡淡的喜悦,袁月全的坦白率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精彩的法官,一位淡然的法官,一位对家庭对人生充满了热爱的法官。
曾经和袁月全共事过的人这么评价她:“我曾看过一篇关于优秀法官具备要素的文章,第一要具有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第二智能要素要强,第三审判力要强,第四要果敢,第五要有交流的能力,第六要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七要廉洁,第八要守信、礼貌和勤奋。我发现袁月全都符合。”
还有人这么告诉记者:“她的记性非常好,我想这不仅仅是天生的,更是一种认真刻苦、不断求索的体现。她为人处世也非常和善,对年轻同志总是给予最真诚的帮助和教导。”
袁月全曾经是张萱的审判长,张萱刚到业务庭办案时缺乏经验,一直不放心自己判案,袁月全安慰她:“你只要把心放在中间,就不要怕!”这句话让张萱印象深刻。
岑华春则回忆:“袁老师曾说过,每个庭都要成为观摩庭,每一份裁判文书都要写成优秀裁判文书。作为民事案件,调解是最佳的方案。很多矛盾激化的案件到袁老师手里就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虽然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她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当被问及“做法官办案子是否吃力”时,袁月全绽开笑容回答:“办案子是我喜欢的,把案子审理好,有什么吃力的。”
为你点赞,袁月全,一名令人敬佩的女法官!
责任编辑:庞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