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至宇:执行路上 从未停歇
2018-12-21 23:38:59 |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叮叮当当”......2018年11月,火车车轮和铁轨发出的响声,仿佛是结束出差的“闹铃”,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副庭长翟至宇和同事已经离家半个月的,终于能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繁重的执行任务、长时间的外出执行,翟至宇已经记不清自己每年能陪家人的时间有多少。在他的日历上,“执行”似乎代替了日期,让这个法官始终在执行的“路上”。

  “硬骨头”!解决执行难的“考验”

  “约谈一次就主动履行的,简直是最幸福的事。”在翟至宇眼中,执行是一个无比需要耐心的工作,“执行中需要足够的耐心,执行的道路才能少一些坎坷。”一个又一个执行案件,也不断地证明着他的这句话。

  2016年,翟至宇接到了一起家庭继承纠纷执行案。三个65岁以上的亲姐妹为了继承打了4年的官司。“这个案件之前我就听说过,早有思想准备,心想这一定是块‘硬骨头’。”但与几位老人的第一次会面,还是给了翟至宇“当头一棒”。

  “为什么案件迟迟没有履行?”“你们到底找没找被执行人?”“你们法院怎么一点力度都没有,连个人也找不到?”几位老人一连串的质问,让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可不只是块‘硬骨头’,简直就是‘金刚石’。”

  向老人们讲清情况后,翟至宇开始奔走在送达的路上。被执行人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到他家敲门也没人应答,上班时间不能送达,翟至宇就利用早晨和傍晚的时间。第一次没有送达,第二次仍然吃了闭门羹,第三次大门依旧紧锁......攥在手里的评估、拍卖法律文书,像是催令状,始终让翟至宇的心里有一股劲头。

  终于在第8次送达时,被执行人家的门打开了。翟至宇立即说明来意,却遭到被执行人及女儿的百般阻挠。僵持中,翟至宇从墙上的照片看出被执行人是一名教师,于是,他从“为人师表”切入话题,最终说服了被执行人。

  案件顺利和解,“能解决这‘三姐妹’的案件,以后你遇到再难的案件都不算事儿了。”同事调侃道。

  救命钱!下定决心,执行就不难

  一天,一位老人带着两岁的孙子来到法院,见到翟至宇便问道:“翟法官,我们一家的救命钱什么时候能拿到啊?”听完这句话,翟至宇向老人了解了案件的大体情况。

  老人的儿子刘某在一次煤矿事故中受伤,经工伤鉴定为八级伤残。在法院判决生效后,老人却始终没有拿到煤矿的赔偿款。

  听了老人的讲述,翟至宇将自己的电话写给了老人,“您老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问询案件进展,不用亲自到法院。”

  接下来的半个月,翟至宇带领团队几乎每天都去一趟被执行煤矿。但煤矿停产,老板也不知去向。清明节放假期间,他又一次来到煤矿,刚进大门就看到有工人在干活,生产所需材料也在陆续进场,他的第一反应便是“可能要开工生产了”。想到这,翟至宇赶紧回到单位,研究对被执行煤矿的搜查部署。

  第二天一早,翟至宇推开煤矿财务室的门时,果真看到了老板,并立即将他带回法院,可煤矿老板始终没有做出履行的表示。当翟至宇决定对其实施司法拘留,煤矿老板当即让人把执行款存入法院执行案款账号。

  历时半个月,刘大娘拿到了一家人的“救命钱”,一句“谢谢”,也让翟至宇半个月的奔波变得有意义,“这样的案件更需要对失信被执行人穷追不舍。下定决心,执行就不难。”

  盯紧了!“这是我最难过的三个小时”

  “翟法官,某公司在河南郑州有开户行及存款。”接到申请人提供的线索,翟至宇一刻不敢耽搁,随即赶赴郑州。

  到异地执行,对于翟至宇而言显得“稀松平常”。但每一次到外地,翟至宇总会更加“细心”:“人生地不熟,在异地开展执行工作,更需要细心。”

  到达线索中提到的银行时,翟至宇手表上的指针已经接近下午5时。风尘仆仆的翟至宇被告知银行已经下班了。另一个消息更让他一时间愣了神:第二天该地区停电不能办理业务。“我当时想,多一天就多一份危险,存款可能随时被转移。”情况紧急,翟至宇立即找到银行领导说明来意。看着气喘吁吁的翟至宇,银行领导当即向上级部门请示。

  等待中,翟至宇心里一直在打鼓。此前,同事跟他说过,即便银行完成相关业务,但上级部门不批准审核,存款仍可能被转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焦急的等待有了回音:“现在就办理业务吧,上级部门也留了工作人员,一会帮我们审核。”

  晚上8点多,款项冻结、扣划业务完成后,他和同事才拖着行李箱和一身疲惫走出银行大门。

  近两年,凭借做好执行工作的初心,翟至宇先后被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全市法院办案标兵”。自2016年以来,翟至宇执结的案件达1700余件,结案率达到94.5%,执行到位标的2.6亿元。
责任编辑:杨智源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