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里的几场官司
2018-11-16 14:58:1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文达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描写了人间百态。其中对几场官司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以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我们从中可以对封建社会的司法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帝制时代的腐朽和必然走向灭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张金哥案

  长安府府尹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了大财主张家的小姐金哥,李衙内想要娶金哥,于是打发人来张家求亲。不曾想数日前张家已将金哥许配给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并且已经接受了守备家的聘礼。李衙内知道后非但不依,反而一定要娶回金哥。守备家听说后,愤怒不已,偏不肯退婚。两家为争金哥,大闹起来,最终打起了官司。张家惧怕长安府府尹家的权势,又想与之攀亲,因此派人进京来寻门路,希望能退掉守备家的聘礼,这才找到了铁槛寺的老尼。老尼对王熙凤说,如今的长安节度使云光老爷与贾府关系最亲近,麻烦府上发一封书信过去,求云光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能把婚退掉,张家愿倾家孝敬。

  王熙凤原本就是个敛财的好手,平时发放丫鬟们的月钱都能打时间差,故意拖延,拿出去放高利贷赚利息,如今放着这么一宗有油水的买卖,她岂能不动心。于是假模假样地推脱了几次后,在老尼的激将下,王熙凤终于狮子大开口,要价三千两银子揽下了此事。凤姐一边要钱一边不忘给自己开脱,说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们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我也不等银子使,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撇清的话说得实在好听,但丝毫没有掩盖住她的贪婪。

  随后,凤姐派心腹家人旺儿找了个撰写文稿的人,假托贾琏的意思,修书一封,托长安节度使云光办理,逼迫守备家的收回聘礼。守备毕竟是“原”守备,失势的官好对付,没出两天工夫,事情便办妥了。王熙凤动了动指头,坐收白银三千两。但故事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守备忍气吞声地收回了之前的聘礼,谁曾想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多情多义的女儿。金哥闻得父母退了聘礼,她便用一条麻绳悄悄地自缢了。那守备之子也是个重情重义的,听闻金哥自缢了,他便投河死了,以不负金哥。这一起王熙凤因贪财引发的命案,她是推脱不了干系的。

  小厮们对王熙凤有一段著名的评价,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全都占了。要说铁槛寺弄权一案只是她牛刀小试、初露锋芒,后面发生在尤二姐身上的案子,就完全验证了小厮说的话。这时的王熙凤比铁槛寺之时已经有了很大长进,其圆滑、狡诈和阴险,以及弄权的熟练,都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张华案

  此案要从贾琏偷娶尤二姐说起。尤二姐的相貌书里描写她是“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甚至连贾母也认为尤二姐长得比王熙凤“还要俊些”。可就是这么一个长得极为标致的人,偏偏没有什么头脑,性格又比较懦弱,结果被王熙凤玩弄于股掌之中。

  尤二姐幼时原是定了亲的,未婚夫名叫张华。可张华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整日在外嫖赌,把家产全都挥霍光了。后来张华被他的父亲撵出了家门,如今竟落到近乎要饭的境地。贾琏为了娶尤二姐为妾,便给了张华的父母许多银子,劝张家退亲。张华的父母得了银子,便把这门亲事退了。可偏偏此时恰逢国丧家丧期间,禁止一切婚嫁,贾琏贪恋尤二姐的美色,也顾不得那么多,便背着贾府一大家人将尤二姐偷偷娶了过来,安排在自己的外宅住下。而张华对这一切丝毫不知情。

  王熙凤知道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气得火冒三丈、醋意大发,于是便着手报复。凤姐派人打探出尤二姐的底细后,便找到了张华。凤姐告诉了张华贾琏偷娶尤二姐之事,并给了张华二十两银子,指示他写张状子去都察院告状,状子上就写“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才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话。凤姐要借张华这么一闹,让贾琏丢脸,出一口自己的恶气,并非真要致自己的丈夫于死地。随后,凤姐又派人拿了三百两银子去都察院打点,让都察院只是虚张声势吓唬而已,并不真的断案拿人。都察院深知其中原委,收了赃银,次日升堂的时候便认定张华系无赖,因拖欠了贾府银两,枉捏虚词,诬赖良人,遂将张华打了一顿赶出了衙门。

  这么闹一闹也就算了,可王熙凤觉得不够解气,仍不肯罢休。于是凤姐再次挑唆张华,又给了张华许多赔送和安家银子,让他再去都察院起诉,要求讨回原妻尤二姐。同时凤姐又透露消息给都察院,让都察院受理此案,并将尤二姐许配给了张华。于是都察院判令:“张华所欠贾家之银,令其限内按数交还。其所定之亲,仍令其有力时娶回。”张家拿到判决后便到贾府领人,贾府当然不能真的把尤二姐还回去,那样有伤贾府的脸面。于是贾府又花钱打点张华父子,让他们拿了银子连夜走人。这样折腾了一圈下来,案子才算了结。

  纵观这起案件,王熙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虽花了不少银子,却也将贾府内外闹了个天翻地覆,让贾琏颇为难堪,同时让老太太、太太们知道,尤二姐“在家做女孩时就不干净”,这也为下一步王熙凤除掉尤二姐埋下伏笔。甚至王熙凤为了不留后患,还命人追上张华父子,杀他们灭口。幸亏派去的人也觉得这样太过分,没有照章办理,这才没有弄出另外两条人命案。然而尤二姐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一劫,不久之后,终于不堪忍受王熙凤的百般折磨刁难,吞金自尽。而都察院,完全成了王熙凤手里的“提线木偶”,得了好处便混淆是非,任意下判。法律在王熙凤的眼里更是如同儿戏,正如她所说:“即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我这里自然能够平息。”这是何等的傲慢。王熙凤这种做事不留痕迹、不计后果、斩尽杀绝的作风,好像总能得计。她心狠手辣的一面,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揭示。但她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的聪明过头,为日后的祸患埋下了伏笔,最终落得个“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结局,也是意料之中。

  石呆子案

  石呆子案由贾赦引出。贾赦这个人,向来不受贾母待见,他原本是长房,却与贾母隔院而居,管家大权也旁落到二房王夫人的手中。贾赦的劣迹,在逼娶鸳鸯时已经暴露无遗,他是个贪财好色、惯使性子、蛮不讲理的主儿。有一年春天不知怎的,贾赦突然迷上了搜集古扇,觉得家里收藏的这些扇子都不中意,于是派人四处搜寻。有个外号名叫石呆子的,穷得饭都没得吃,偏偏家里有二十几把古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字画真迹。说来奇怪,石呆子就是不肯拿出来。贾府派人上门去了多少次,希望高价买他的扇子,可那石呆子却说:“我冻死饿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要扇子,先要了我的命。”

  贾雨村知道了此事后,便设了个法子,谎称石呆子拖欠官银,将石呆子抓到衙门里去,然后判令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于是贾雨村将这些扇子都抄没了来,作了低价送到了贾府,贾赦得到扇子后自然是喜出望外。像这样伤天害理的事,连贾赦的儿子贾琏都看不下去了,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被贾赦痛打一顿。

  贾赦为了谋夺石呆子的古扇,不惜买通官府,借贾雨村之手,把他人弄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石呆子是一个象征,他的取名也暗示了他不惜以生命来护卫某种精神价值。石呆子最后是死是活,书里没提,但从他视扇子如自己的生命的态度,我们不难猜测,当他的二十几把扇子被抄没后,他应该是必死无疑了。

  这几场关涉到贾府的官司,反映了贾府权势的煊赫和官场贪腐成风的社会面貌。贾府的败落,除了经济上的坐吃山空外,王熙凤、贾赦等人的为非作歹、肆意妄为,也是一种催化剂。这几场官司,不仅预告了贾府的末日临近,也预示着整个封建王朝倾颓的必然趋势。书中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我们感知到它必然走向覆灭的命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