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之问
——电影《绝不姑息》观后感
2018-11-02 15:33:1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危俊洁
  1945年,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一年,注定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相遇,注定要留下发人深省的对答。抗战胜利前夕,黄炎培造访延安期间,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何感想,黄炎培直言:“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果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历史周期率”警示着每一个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警醒着每一位共产党人永远保持建党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揆度中华上下五千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廉洁则政兴,腐败则政息,这是历史的铁律。习总书记无数次强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确实如此,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朝历代皆如此。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论才情绝对名列前茅,论治国兴邦却诟病丛生。他沉迷于灯红酒绿,最终兵败亡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部腐化严重,“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成为贿赂的“标的物”,重新诠释了“五子登科”,最终民怨沸腾,落得个败逃台湾的下场。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廉,腐,两种不同的境界,亦有不同的结局。古有羊续悬鱼拒贿、包拯不持一砚归、杨震四知拒金的廉吏佳话;亦有秦二世而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腐化堕落。名留青史?遗臭万年?关键在于“觉悟”二字。觉悟是检验一个人思想品质的“试金石”,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与非、正与邪、廉与腐,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选择廉,总有无数的理由警醒你不去跨越那条红线,初心?良知?……皆可;选择腐,总有无数的缘由让你伸出罪恶的右手,欲望?逆淘汰?……皆可。人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总以“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安慰自己,然而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正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源头上克制才是人间正道。人靠心好,树靠根好,保持那份觉悟方能始终。

  精神越渫,百病咸生。一个人只有补足精神钙质,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立身立业立言立德,此乃觉悟所依也!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固本培元,才能守住为政之本。我们仅需始终保持慎始、慎独、慎微之态,便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却赠檄文》有云: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警记不是你的财,不落你的袋。以三命而俯之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始终保持那份觉悟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毕竟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法院人,我们需要坚守宪法下的那份宣誓,带着镣铐跳舞,执著忠诚法律,不为权钱贪念所动,做最真诚的自己即可。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